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科隆狂欢节

科隆狂欢节,又称“第五季节”,是德国最大型的狂欢节,仅次于巴西狂欢节。该节日始于1823年,每年11月11日11时11分在科隆老广场开幕,持续至次年2月底。科隆狂欢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广泛的参与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历史沿革

科隆狂欢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游行被认为是现代狂欢节的雏形。在过去两个世纪中,狂欢节逐渐规范化和规模化。在德国,狂欢节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各自拥有不同的特点和影响力。科隆狂欢节作为德国西部莱茵地区的代表性节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最初,狂欢节是为了庆祝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德国仅次于圣诞节的重要节日。在中世纪,狂欢节的庆祝活动曾受到政府和教会的限制,但人们的热情并未减弱。18世纪,随着威尼斯共和国式化妆舞会的出现,狂欢节变得更加浪漫和市民化。尽管经历了不同政权的变迁,科隆人民始终保持着对狂欢节的热情和传统。

举行时间

科隆狂欢节通常于11月11日11时11分开始,一直持续到次年2月底。在此期间,科隆及其周边城市将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狂欢节的高潮通常发生在1月底至2月底,与中国春节相距不远。科隆和杜塞尔多夫是狂欢节庆祝活动的主要城市。

狂欢节标志

科隆狂欢节是全球第二大狂欢节庆活动,每年吸引上百万游客参与。狂欢节的标志性人物包括“王子”、“农民”和“少女”,这些角色通过全市选拔产生,并接受严格的训练,尤其是掌握科隆当地的方言。在狂欢节期间,他们会参与多项重要活动,并发表演讲。此外,科隆还拥有众多的狂欢节社团,组织数百场活动,共同庆祝这一城市盛会。

节日游行

狂欢节的高峰是“玫瑰星期一”的大游行,参与者身着五彩缤纷的服装,手持乐器,沿着长达7公里的游行路线前进。游行队伍中有数千个表演团体,他们的花车上装饰着各种模型,包括政治领袖的形象。游行过程中,糖果和鲜花从花车上抛洒而出,营造出欢乐的氛围。游行结束后,许多人继续参加露天舞会或其他庆祝活动,直至深夜。

狂欢口号

科隆狂欢节的口号是“科隆皇帝”,在狂欢节的各个阶段都能听到。特别是在“玫瑰星期一”的游行中,人们高呼“科隆站起来”、“要糖”、“要花”,展现出狂欢节的热烈气氛。

女人狂欢节

女人狂欢节标志着狂欢节进入了高潮。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女性们会涌入市政大厅,象征性地接管市政权力。她们还会在街上寻找目标,剪掉男性的领带,留下一道道剪影。

节日尾声

狂欢节在“圣灰星期三”前一天晚上达到尾声。人们会烧毁代表狂欢节的扎制人物,以此告别狂欢节。

申请非遗

科隆狂欢节正积极申请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成功,它将成为继科隆大教堂之后,科隆的另一个世界级遗产。

社会评价

科隆狂欢节被视为德国最盛大且最疯狂的狂欢节。它是人们迎接大斋戒期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德国人释放压力、展现多面性的重要途径。对于那些通常被认为严肃、保守的德国人来说,狂欢节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生活。

参考资料

科隆狂欢节.wenku.baidu.2024-11-25

全德国最盛大双十一——科隆狂欢节.360doc.2024-11-25

德国:科隆狂欢节.baijiahao.baidu.2024-11-2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