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程学院(英文校名:Changchu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CIT)简称“长工程”,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一所由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共建省属普通本科高校。该校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A类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新工科”综合改革类项目实施高校,“欧盟伊拉斯谟计划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项目”实施高校,“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首批试办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的全国五所大学之一。
长春工程学院,肇始于1951年,前身为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三所院校,分别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冶金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三所学校多次更换校名,与此同时隶属关系以及办学层次也屡次发生变动。于1997年,三校均被教育部遴选确定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直到2000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将三校合并正式组建为长春工程学院。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湖东和湖西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4万㎡,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1.97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8亿元,图书馆拥有中外文纸质图书190.91万册、电子图书310.8万种;设有23个教学机构,49个本科招生专业,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国际学生共1.6万余人;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高级职称的教师570人。
长春工程学院在2025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位列第373名。
历史沿革
合并前
1951年9月至1953年7月,国家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恢复并且建立国家基础工业体系,经由东北人民政府、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筹划和批准,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长春水利发电工程学校分别于1951年4月、1952年8月、1953年7月应运而生。
1951年至1980年,三所学校均不断易名,隶属关系以及办学层次也多次变更,主要由原冶金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管理,不断为冶金建筑、冶金地质和水利水电行业培养了大批一线专业人才。
1984年到1985年,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升格为长春建筑专科学校、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升格为长春地质专科学校、长春水利发电工程学校升格为东北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在此后十多年的办学时间里,三所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为推动中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发展,积累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1997年间,三校同时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为当时全国高等专科教育改革和建设发挥了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
2000年3月,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正式批准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原长春土木建筑高级职业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原长春测量地质技术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原长春水利发电工程学校)三校合并共同组建长春工程学院。
合并后
2010年1月5日,学校与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3月,学校申报的风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安全工程3个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从2010年招收本科生。9月10日,学校逸夫图书馆举行开馆典礼并正式投入使用。12月18日,吉林省服装设计研究所服装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入驻学校。
2011年3月,教育部批准学校新增核工程与核技术、环境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城市规划四个本科专业。9月3日,学校成立土木工程专业“中建卓越班”。次年,学校设立吉林省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并与长春市绿园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同年,学校依托电信学院申报的“吉林省配电设备自动化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吉林省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2013年,学校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共同建设了“学习中心”,并获批了“吉林省汽车零部件制造在线检测产业公共技术研发中心”。
2016年,学校完成了与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共建CATIA系统认证中心,次年又成为2017年国家安监总局与地方政府共建的4所高校之一。2018年,学校设计研究院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到12月,学院又被选为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基地。
2019年8月2日,吉林应急管理学院在学校揭牌成立,这是吉林省第一家应急管理学院,也是东北三省首家应急管理学院。10月8日,学校成为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12月10日,学校“吉林省应急管理人才教育研究基地”获批第三批“吉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2020年1月,重量级培训中心——中国制冷维修行业良好操作区域级培训中心落户长春工程学院。3月,学校成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A类高校。5月27日,学校入选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高校。5月28日,学校与省住建厅举行“吉林省建设发展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6月2日,学校设计研究院成立“BIM设计中心”。10月22日,学校与长春市应急管理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为“长春市应急管理研究与培训基地”。
2021年7月,学校申报的“BIM技术产业学院”成功获批为首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11月30日,学校与北京百度智行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智能汽车产业学院。次年1月9日,该智能汽车产业学院获批第二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
2023年1月19日,学校“吉林省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获批第三批“吉林省人才培养基地”。
2024年1月,学校加入吉林省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10月,我校与西苏格兰大学成功续签新一轮合作办学协议;12月,学校与四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年3月,学校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国家电网吉电股份科学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4月,学校“吉林省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基地”获批首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6月,学院设有23个教学机构,开设49个本科招生专业,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硕士点介绍
参考资料:
师资队伍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00余人,高级职称的教师570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国家青年托举人才等国家、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获得者312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13人。60余人被相关科研单位和高校聘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截至2024年12月,长春工程学院有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10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8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9个,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部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6个。
吉林省高级专家:潘福林、胡明、孟祥萍、王华
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潘福林、胡明、任玉珊、孟祥萍、窦立军、张邦成、许骏、王华、高英、潘殿琦、边德军、门玉琢、张以晨、孙宏彬、张爽(女)、赵佳
吉林省教学名师:胡明、窦立军、潘殿琦、孙石、侯丽华、陈铁华、颜辉、李长雨、宿晓萍、郑文
吉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杨晓东、王仲锋、吴景华、罗南华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涵盖工学、管理学、理学、艺术学、文学等5个学科门类,6个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全部进入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客观评价排名前30%。
教学情况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1个国家地方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5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8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7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1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品牌专业,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立项校级课程思政课程131门,汇编了“课程思政”的案例集,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学科育人示范课程” 2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个,“金课” 建设12门、虚拟仿真项目6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8门、混合式教学课程100门,建成校级在线开放课程93门,立项建设基于知识图谱课程52门。
长春工程学院教学建设总体情况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0项。2023-2024学年,我校教师主持建设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项,省部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6项;省部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57项。
学生成绩
截至2025年6月,近5年,学校学生在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文体艺术等竞赛活动中,获省级以上奖3300余项,其中,国家级一、二、三等奖780余项。
合作交流
校企合作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吉林省人民政府等有关部门以及国家电网、中国电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黄金集团、中国一汽、中国中车集团等所属100余家大型企业开展跨学科、跨领域深度产学研用合作。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卡塞尔大学、格乐大学、崇实大学等30余所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专家、学者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并与英国西苏格兰大学、俄罗斯南俄国立技术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等四个本科专业开展国际合作教育,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术研究
学术期刊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是经吉林省新闻出版局报请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工程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版,创刊于2000年12月,季刊,吉林省一级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期刊数据库》和“国家科技期刊开放平台”全文收录。学报有编辑人员6人,正高职1人,副高职4人,中级1人。学报编辑部下设两个机构:自然科学编辑部和社会科学编辑部;设有两个编委会:自然科学编委会和社会科学编委会。
馆藏资源
截至2025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创建于1951年,共建有两个馆舍,分别位于湖西校区和湖东校区,总建筑面积为2.66万平方米,阅览座位4445个。图书馆馆藏文献总量501.7万余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90.9万册,电子图书310.8万种,建成了以工科为主,兼收经、管、文、理,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长春工程学院设有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服务平台、万方知识服务平台等4个中文数据库,同时配备爱思唯尔Ei工程索引数据库、寻知学术文献数据库等6个外文数据库,另外还拥有2个电子图书数据库以及19个试用数据库。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6月,长春工程学院近5年,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及专利奖35项。
科研机构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正在运行的由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38个。
参考资料:
学校排名
在2021年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春工程学院位列第413位。
在2022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春工程学院位列第405位。
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春工程学院位列第412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春工程学院位列第356位。
在2025年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长春工程学院位列第373位。
校园文化
校训
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为:明德致远,笃行务实。
校徽
长春工程学院的校徽呈圆形,圆环内上方有手写体校名“长春工程学院”,下方则是英文大写的校名,校徽内有建校年份1951年,以及代表“工程”两字的字母“G、C”构成,主要颜色色调为蓝色。
校训
校旗
长春工程学院校旗印有学校校徽和校名。校旗形状为长方形,蓝白相间,左右排列,校徽和中英文校名为蓝色,校徽位于左上角。
校歌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湖东和湖西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5万㎡,各类校舍总建筑面积44万㎡。
湖西校区
长春工程学院湖西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通讯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大路395号。湖西校区地址为长春工程学院法人注册地址。
湖东校区
长春工程学院湖东校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通讯地址为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同志街3066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统计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5年5月
历任领导
*以上统计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5年3月
校友情况
截至2024年10月,建校以来,学校已为国家培养了16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50%以上就业于大中型国企。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建(国机集团原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国家水利部原部长鄂竟平、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中国文艺网原副主席段成桂(伯硕)、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原黄金指挥部少将苗树茂等八位省部级领导干部,还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裴向军、“全国劳动模范”柴永征、曹玉兰、“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全国十佳最美地质队员”郭俊华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学校在全国各地建立了42个校友会,同时在俄罗斯、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建立了海外校友会。
政治领域(部分)
科教领域
*以上统计信息来源于,统计截至2024年4月
所获荣誉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全国高校优秀网络通讯站”“全国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吉林省模范集体”“吉林省精神文明标兵单位”“吉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吉林省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状”“吉林省五四红旗团委”等数项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学校章程.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学校简介.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软科排名】长春工程学院.软科.2025-04-20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网站.2025-05-20
长春工程学院2023-2024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长春工程学院.2025-05-28
现任领导.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校训-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校歌.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长春工程学院校史——三校合并的历史背景和筹备组建过程.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2023-05-06
历史沿革.长春工程学院建筑设计学院.2025-05-28
长春工程学院2010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1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2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3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6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长春工程学院2017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8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2019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学校大事.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长春工程学院202.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长春工程学院202.长春工程学院.2023-09-16
学校加入吉林省智能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我校与西苏格兰大学成功续签新一轮合作办学协议.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学校与四平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学校未来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与国网吉林电力科学研究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学校“吉林省安全发展与应急管理研究基地”获批首批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机构设置.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长春工程学院202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长春工程学院研究生学院官网.2023-05-06
省级专家.长春工程学院人事处.2023-05-06
省级名师.长春工程学院人事处.2023-05-06
学科建设.长春工程学院研究生工作处.2025-05-28
长春工程学院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长春工程学院官网.2023-09-13
【喜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喜报】我校9项成果荣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长春工程学院.2025-06-27
学院简介.长春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25-05-20
学报简介.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2023-09-13
图书馆简介.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2025-04-13
中文数据库.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2023-05-06
外文数据库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2023-05-06
电子图书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2023-05-06
试用数据库 .长春工程学院图书馆.2023-05-06
科研成果.长春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23-09-27
22MnB5钢热冲成形工艺应用技术研究.长春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2025-05-28
学院科研成果获奖.长春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2023-09-27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近五年科研获奖.长春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学院.2023-09-27
科研机构.长春工程学院科学研究处.2023-05-06
2022中国大学排名.软科排名.2023-05-06
历任领导.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我校关工委受到教育部关工委表彰.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我校工会喜获荣誉称号.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我校网通站喜获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网通站”荣誉称号.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我校项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
长春工程学院2012年大事记.长春工程学院.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