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美国广告公司经理A.F奥斯本(Alex Faickney Osborn)1953年在首次提出,并于同一年在《创造性想象》中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一个团体试图通过聚集成员自发提出的观点,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法的技巧。

实施头脑风暴法一般要进行准备阶段、热身阶段、明确问题、畅谈阶段和筛选阶段五个阶段,需在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后组建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再由小组各个成员投票选出最佳方案。

这种方法最初用于广告设计,其核心是充分调动和激发人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之后经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被广泛应用于商业、医学、教育学等各领域决策的制定和方案的讨论。

提出

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一词原指精神病患者头脑中短时间出现的思维紊乱现象,病人会产生大量的胡思乱想。

1953年,普通的广告公司经理亚历克斯·奥斯本发现传统的商业会议严重地制约了新观点的产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于是提出一套方法帮助人们产生新观点。并借“头脑风暴”一词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情况。

奥斯本认为人们经常把报告自己想法的标准定得太高,所以报告出来的结果也就比较少,头脑风暴法可以鼓励人们降低他们的标准,因而可以报告出更多的设想。并表示头脑风暴适合解决特殊的问题,而不太适合于那些一般性的问题。 在采用这种方法时应限定讨论题目的范围,使组内每个成员都集中于同一个目标提出设想。同时头脑风暴法也仅能用于解决一些要求探索设想的问题,不能用来解决那些事先需要做出判断的问题,也不能为仅需要两、三个不同解决办法的问题而采用头脑风暴法 。

一般原则

①延迟评判:会议中不论对方的想法是好是坏都不要进行评论,所有评论应在会议结束后进行。这也是头脑风暴法与一般讨论最大的区别。

②自由联想:会议中的意见必须毫无约束,观念越奇特越好。

③以量求质:设想的数量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设想。

④综合改善:除了讨论会议的主题外,还要对他人提出的设想进行改进;或者将参会人员几个设想综合在一起,提出一个新设想。

参考资料:

实施

准备阶段

每一个头脑风暴小组的成员分为三种角色:领导者、记录者和小组成员。领导者需要在头脑风暴前对所讨论的问题头脑进行一定的研究,设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记录者应清楚地记下每一个想法,并保证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记录者与领导者可以是同一个人。还要确定参加头脑风暴的人数,进行头脑风暴的时间地点,场所的布置等。

热身阶段

这一阶段的目的在于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帮助小组成员适应头脑风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兴奋状态。主持人可以选择一个话题进行热身,促进小组成员思维的活跃性。

明确问题

主持人对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使参加者知晓进行头脑风暴的目的。其陈述需足够开放,使参加者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受到限制。另外,陈述不应有偏见的倾向于某一解决办法或排除某种创造性想法。

畅谈阶段

这是头脑风暴过程具有创造性的部分。畅谈时小组成员依次提出自己的想法,且每次只能提出一个想法。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不应对想法做出解释,那样会降低头脑风暴过程的速度,还会在小组成员仍处于兴奋状态时停止头脑风暴。记录者应将所有的建议都记录在所有人可以看见的地方,以便激发新的设想。领导者可以在一段时间后对发言进行总结和整理,使小组成员可以从新的角度对问题进行表达。

筛选阶段

得到了小组成员大量的设想之后,在小组成员的同意下选出几个最好的想法,根据实施所需要的条件来衡量哪一个想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设想筛选最好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进行,因小组成员在休息时间可能会产生新的想法。设想筛选比较通用的标准有:可行性、效用性、经济性、大众性等。条件以“应该”开头,每个条件给予相同的分值。小组成员根据每个想法符合各个条件的程度打分,相加得出每一个想法的总分,得分最高者就是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另外,对于其他想法和得分都要保留记录,因为万一选出的最好的想法不能解决问题时,仍可以试用其他的想法。

影响因素

以下四点因素会影响头脑风暴法的具体实施情况:

社会惰化

社会惰化,即个体倾向于在进行群体共同工作时,比自己单独工作时投入努力减少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可有可无而选择“搭便车”。

评价焦虑

头脑风暴法的四条基本原则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减轻设想提出者的思想负担,让参与者可以畅所欲言,但实际上在采用头脑风暴法的小组里,即使他人并没有发表意见,参与者也很可能感到自己受到了批评。由此产生的焦虑使成员无法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没有达到头脑风暴法的效果。

产生阻碍

互动群体用头脑风暴法产生观点过程中,在某个成员阐述自己观点的同时,其他成员只有两种可能的选择:一是不得不努力记住自己已经产生但还没有机会表达的观点,以免发生遗忘;一是被迫去听别人的观点,结果导致注意力分散或妨碍继续产生新的想法,从而所产生的观点被遗忘,继而影响整个群体观点产生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产生式障碍。随着互动群体规模的增大,产生式障碍越严重。此外,在一个团体中工作的人似乎更有可能追求相同的思路——拥有相同的集合或相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些情况下,团体的头脑风暴法是有抑制作用的。

组员匹配

在头脑风暴中,每个小组成员都不希望与小组其他成员的表现相差过大。低产出的成员会尝试提出更多的想法以匹配高产出的成员,以不显得懒惰。另一方面,高产出的成员可能会选择减少他们的产出,变得不想努力工作。

相关争议

奥斯本本人并没有提供头脑风暴法的理论基础,但在《创造性想象》1957年的版本中,他宣称头脑风暴法会使个人在团体中产生的设想变为单独工作时的两倍,并且这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1958年,Taylor、Berry和Block首次对头脑风暴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他们通过一系列对照试验发现人们单独思考问题产生设想的个数多于使用头脑风暴法的设想个数。德国Helmut和Gisela的社会实验同样证明个人产生的想法比团体的想法在数量上更多。但Hargadon对上述的研究结果表示怀疑,认为以上研究只是将结果的有效性作为主要影响因素,把每个人产生的想法和头脑风暴小组的表现划等号。他在论文中表示,虽然头脑风暴法在产生想法或完成单独任务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可以有效地同时完成各种重要任务。

改进方法

针对头脑风暴法的众多研究,人们在典型的头脑风暴法基础上做出了一些改进,开发出了一些新的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德尔菲法

为克服传统的头脑风暴易受权威的影响、不利于充分发表意见、容易随大流等缺点,兰德公司将传统头脑风暴法的会议改为咨询,创立了“德尔斐法”(Delphi Method)。在德尔斐法法中,单位针对自己的问题选出需要咨询的专家(一般20人左右),并主要通过函询的方式与专家建立直接的联系,收集专家意见,经过分析整理后再次发给专家实施第二轮的函询。这样反复经过三至五轮,逐步使专家意见趋向一致,作为最后的预测意见。

德尔斐法有匿名性、轮回反馈沟通情况和用统计方法处理征询结果三个特点。它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前景做出了概率评估,并对此提供多种方案的选择。

名义群体法

名义群体法要求小组成员在一起讨论之前,先各自写下对问题的看法,再一起提交自己的想法提交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说明。所有的想法都进行记录,之后再开始小组讨论并做出评价。最后每一个群体成员独立地把各种想法排出次序,综合排序最高的想法即使最终的决策。

名义群体法让小组成员正式聚在一起,但不限制个体的思维,这种方法适合需要较复杂的独立思维的情境。

电子头脑风暴

使用计算机将成员产生的观点匿名显示在其他人的显示屏上,并且多个成员可以同时输入自己的观点。成员通过观看电脑显示屏知晓他人的观点,同时对成员的输入进行在线记录,使个体成员的观点随时备查,减少了信急超载和记忆障碍。

电子头脑风暴的主要优点是匿名、诚实和快速。关于群体电子头脑风暴技术的研究表明,使用电子头脑风暴能够比使用口头头脑风暴和个体单独思考产生更多的观点。此外,采取网上会议的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成员时间难以协调、会议地点难以确定等问题,降低会议成本。

应用拓展

此概念最先应用于广告行业,经过发展拓展到其他领域。

医学领域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头脑风暴法的应用形式也产生了变化,远程医疗会诊也是其中之一。远程医疗会诊是医学界的各科专家进行头脑风暴以解决疑难杂症的一种新的形式。病人的各种X光照片、CT、B超资料,通过数据传输传到远程医疗中心,两地的各科专家通过电脑网络共同分析病人的病情,寻找病源,并利用多媒体系统及时地进行讨论,得出治疗方案。

计算机领域

基于头脑风暴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想,史玉回提出头脑风暴优化算法(BSO算法),该算法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代表一个潜在的问题的解,通过个体的演化和融合进行个体的更新,这一过程与人类头脑风暴的过程相似。这种新算法在原BSO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同时比经典PSO算法更加稳定。

教育领域

头脑风暴法在教学上的应用源自美国,之后中国也有不少学者倡导将“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训练集体刨造性思维的方法推广于教学领域,更有学者直接提出“头脑风暴教学法”,让老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设想),学生不用考虑答案的正确性,教师也不对答案作出评论,让学生提出尽可能多的设想。

商业领域

中国经济在近几年来步入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逐步向前推进,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众多企业,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企业必将面临着转向何处、怎样进行企业转型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面临企业转型的企业,会进行一系列类应用头脑风暴法的会议,以调动企业基层员工以及管理人员的创新思维找到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创新点,探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参考资料

..2023-04-27

How 'Brainstorm' Got Better.merriam-webster.2023-04-29

..2023-04-27

..2023-05-07

..2023-04-27

..2023-04-28

..2023-05-04

..2023-04-29

..2023-05-04

..2023-05-07

..2023-05-04

..2023-05-07

..2023-05-04

..2023-05-07

..2023-04-29

..2023-05-07

..2023-05-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