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考古学,又称聚落考古,是指以聚落遗址为单位进行田野考古操作和研究的一种思想方法。这种研究方法不仅适用于田野考古学,还需要贯穿于整个考古过程,从调查发掘工作开始,直至资料整理研究阶段。
研究内容
聚落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单个聚落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研究、聚落分布和聚落之间关系的研究、聚落形态历史演变的研究。其中,单个聚落形态及其内部结构研究是聚落考古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构成要素
聚落的基本构成要素随时间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而日益复杂,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房屋、防卫设施、经济设施、墓地及各类生产设施等。
房屋建筑
房屋建筑是聚落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类型和位置的房屋在聚落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了解房屋建筑的布局及其相互关系与功能,对于单个聚落形态研究至关重要。
防卫设施
聚落的防卫设施经历了从壕沟到城垣的演变,反映了技术和社交需求的进步。这些设施虽然不等同于防御体系,但在早期聚落中,两者的关系更为紧密。
经济设施
经济设施如窖穴和圈栏,是聚落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窖穴用于储存粮食,圈栏则是家畜的栖息之所。
公共墓地
每个聚落都有固定的公共墓地,通常位于居住区外围。墓地分为多个墓区,体现了聚落内的社会分层。
生产区
生产区包括陶器、石器、骨器制作区以及农业、采集、渔猎生产区等。这些区域在聚落中有特定的空间位置,彼此独立而又有机结合。
参考资料
第七章 史前房屋建筑与聚落考古 .个人图书馆.2024-11-21
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喜马拉雅.2024-11-21
16、聚落考古的兴起.知乎专栏.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