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英文全称为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公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由中国人民银行创办于1950年,是华南地区唯一的金融类高校。1973年复办为广东省银行学校,1980年起先后定名为广东银行学校、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广 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改为广东金融学院,开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2012年起试点招收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2021年获批为硕士授权单位,2024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有三个校区,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9万余人,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407人,来华留学生203人,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生1.5万余人。拥有教职工2084人,其中专任教师1331人。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55个本科专业,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5年,广东金融学院在科软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67,在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8。
历史沿革
创设及中专办学时期
1950年3月广东金融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分区行银行学校”正式创立,在广州新区龙潭村白公祠举办第一期干训班开学典礼。1951年3月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银行学校”。1953年3月陆续迁往广州市新滘区七星岗办学,1954年5月更名为“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干部学校”,已初具规模,可容七八百人同时集中学习。
1958年3月与广东省财政干部学校合并,更名为“广东省财政银行干部学校”,原银行学校编制撤销。1961年1月广东省财政银行干部学校,与省贸易干部学校、省外贸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广东省财贸干部学校”。文革期间学校停办。
1973年7月“广东省银行学校”于广州长堤路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内复办,并首获独立举办全日制中等学历教育资格。1979年8月人民银行总行决定将各省银校收归总行和分行双重领导,“广东省银行学校”更名为“广东银行学校”,由省属中专改为部属中专学校。
1981年10月学校陆续迁入龙洞新校址,有了固定办学场所。1980年1月设立广东银行学校肇庆分校,学校同时开展中专教学及干部培训。
专科办学时期
1985年4月广东银行学校升格为“广州金融专科学校”(附设中专部)。为了集中精力办好大专及继续办好金融中专教育,1987年6月广东银行学校划出,改在肇庆独立办学。
1992年4月学校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2月学校管理体制划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
2001年10月广东银行学校并入,成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肇庆校区。
广东金融学院
2004年5月学校通过了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评估考察和该委员会的评审,成立了“广东金融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
2011年10月学校获得招收金融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2016年10月学校以第一名成绩,入选广东省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2018年2月学校与清远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清远市共建“清远校区”。2023年9月,广东金融学院荣获2020-2021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2023年12月,牵头成立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新商科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并担任理事长单位。2024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广东金融学院实行校系(院)两级管理体制。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1个教学机构,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体、以金融学为核心,坚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多学科门类协调融合发展。现有本科专业55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艺术学7个学科门类。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信用管理等14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金融学、经济法学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法学3个学科入选广东省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现有1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专业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共有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个,省级基地1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8个。截至2025年5月,学校共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10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1个国家级博物馆,1个省级科普基地。
课程方面,学校共有3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在2023年度中,广东金融学院共有14门课程获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据广东金融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工2084人,其中专任教师1331人。截至2024年12月,学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335人,占比为27.37%;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03人,占比为32.92%;具有研究生学位(硕士和博士)的专任教师1156人,占比为94.44%。另外,学校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南粤优秀教师7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广东省青年文化英才培养对象1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8人,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11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
合作交流
政企合作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与西南财经大学、暨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选拔交流生赴两校交流学习;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举办中国金融论坛—广金•千灯湖金融峰会、开展重大金融课题研究等;与广东省金融工作办公室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合作编制发布广东金融创新白皮书,并在政策研究、智库建设、高级人才培训以及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广泛合作;与梅州市、揭阳市、汕尾市、肇庆市、汕头市、广东金融高新区、南海区等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广泛合作;学校与广东省广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广晟协同创新校长激励基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实施全面合作;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广东高端金融智库和文化金融研究院;与甘肃省公航旅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校企联合、人员培训、学术研究、实训基地、资源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国际交流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承接了中英两国政府合作项目,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共建广东-诺丁汉高级金融研究院。与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拉夫堡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英国剑桥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和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等世界名校及联合国国际组织,开展学生学分交流和实习实践合作。同时,学校还与古巴哈瓦那大学签订合作共建“广东金融学院-古巴哈瓦那大学国家金融学与金融科技联合研究中心”协议,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实施提供必要的金融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教学成果
2023—2024学年,广东金融学院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平均通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级通过率为84.17%,六级通过率为45.22%。学生获国际级奖项12人次,国家级奖项303人次,省部级奖项557人次。2024年共有本科毕业生5881人,实际毕业人数5880人,毕业率为99.98%,学位授予率为100%。学校学生在攻读研究生方面,2024年,共有364名学生被境内高校录取,其中近百名学生被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录取;另有308名学生获得境外院校的录取通知。202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9.04%。
此外,学校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抗疫”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陆续建成广东省重点智库、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和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19个,获批14个省级创新团队。
科研资源
图书馆
截至2024年12月,广东金融学院图书馆面积图书馆面积80232.77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195.58万册,纸质期刊总量32.97万册,电子图书108.92万册,电子期刊86.93万册,电子资源访问量417.82万次,图书流通量5.5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3个。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原《广东金融学院学报》)创刊于1986年,双月刊,主编李华民,以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中的金融经济理论为研究对象。学报原名《广州金融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学报更名为《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因广东金融学院升本而更名为《广东金融学院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2)657号),从2013年起更名为《金融经济学研究》。
2006年,《金融经济学研究》获得了中国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07年底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2009年);2008年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8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即第五版)之货币/全融、银行/保险类的核心期刊;2009年入选CSSCI来源刊(2010~2011年);2010年荣获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百强学报;2011年再次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目录(2012-2013)》;2011年再次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历年来,在本刊刊发的学术论文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2021年《金融经济学研究》复合影响因子6.859,全国排名第2;综合影响因子3.585,全国排名第2;他引影响因子6.563,具有较高的全国学术影响力。另外,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是CSSC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社科院人文核心三大权威索引期刊,在全国财经类期刊排名第二。
博物馆
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坐落于广东金融学院内,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货币金融主题博物馆。截至2025年5月,博物馆共有实物藏品1万多枚,展厅面积1700平方米,揽括古今中外各历史时期的货币,分设中国古代货币、民国时期货币、根据地货币、新中国货币、金银纪念币、粤港澳台货币、货币反假、金融票证、电子货币、世界货币十个展区。博物馆集科普、科研和教学三位一体,博物馆年均开放180天,年均观众量3万人次,其中青少年与未成年人占60%。
学术成果
2019年,广东金融学院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2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全部为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2018年是6项),6项面上项目,8项青年项目。
2022—2023年度,广东金融学院科研成果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权威期刊和Routledge等权威出版机构发表或出版,CSSCI来源期刊发文数在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中位列第二。获广东省政府金融创新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一批科研奖励。多篇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论文纳入全国高PCSI、高被引论文,其中数字金融领域论文位列全国前三、前五。多份研究咨询报告获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
2021年—2023年,学校约有37篇论文入选中国知网学术精要库“高PCSI论文”“高被引论文”“高下载论文”。其中,2020年发表于《管理世界》的《数字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结构特征、机制识别与金融监管下的效应差异》引用量为782次,下载量为45124次。2021年发表于《管理世界》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本市场表现—来自股票流动性的经验证据》引用量为290次,下载量为38464次。
2023年,广东金融学院国家级项目总立项数达1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学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0项,其中规划项目3项,青年项目6项,高校辅导员专项1项;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立项18项;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2022年,学校以第一作者发表中文期刊学术论文327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21篇,CSSCI和CSCD收录期刊论文99篇,项后军的《流动性囤积视角下的影子银行及其监管》在顶级权威期刊《经济研究》上发表,汪前元《工业智能化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劳动者技能和性别的空间计量分析》在顶级权威期刊《管理世界》上发表;发表SCI及SSCI收录的外文期刊51篇,其中在中科院JCR1区收录期刊发表论文8篇。
文化传统
校徽
广东金融学院校徽由”广东金院“汉语拼音的首写字母G、D、J、Y经变形处理构成。主体由一朵木棉花和光环组成。中间对称的木棉花瓣由字母J倒转而成,花蕊由字母D横卧而成,光环和花瓣组成字母G。木棉是广州市市花,表明学校的地理位置;对称的花瓣像一本翻开的书,表达学校的行业属性;又像一双托着布币的手,象征学校向金融系统输送大量人才。花蕊由人形的布币组成,表明学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人为本”的理念。校徽的标准色为红色,象征吉祥喜庆、活泼健康和热情奔放。
校训
广东金融学院校训为”明德、敏学、笃行、致远“。明德:明天地之德,明人类之德,明公民之德,明家庭之德。敏学:视野开阔,知觉灵敏,思维敏锐,行文敏捷,追求创新。笃行: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致远: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修己安人,止于至善。
校歌
广东金融学院校歌为《融通天下》,由陈小奇做词做曲。
《融通天下》
词曲:陈小奇
珠江之滨,凤凰山下,一个个台阶书写着春秋冬夏。
艰苦创业,辛勤耕耘,我们在这里铸学育人成长壮大。
民族的栋梁,时代的菁华,一代代师生打造出品牌无价。
勤奋求是,廉洁开拓,我们在这里投身金融报效国家!
金融学子,意气风发,广阔的天地里把理想描画。
求真笃善,融通天下,我们迈着坚定的步伐向未来进发!
现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5月,广东金融学院共有3个校区,分别是广州校本部、肇庆校区和清远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300亩,总建筑面积为 63.9万平方米。
广州本部
广东金融学院广州本部地址为:广州市天河区龙眼洞迎福路 527 号。广州本部设有互联网金融与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法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创业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肇庆校区
肇庆校区座落在肇庆市七星岩星湖旅游区。占地面积近100亩,建筑面积达4.9万多平方米。肇庆市校区设有会计学院、经济贸易学院等。
清远校区
清远市校区由清远市人民政府与广东金融学院协议共建。位于清远市清城区东城街道,占地面积1385亩(其中建设用地973亩,其他为林地),按照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整体规划设计。2019年破土动工,清远政府投入建设28万平方米建筑,2021年9月启用。截至2024年5月,校区有学生8581余人,涵盖学校现有全部7个学科门类的45个专业。清远校区设有金融与投资学院、保险学院、经济贸易学院、信用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
学校排名
2024年,广东金融学院在科软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504,在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7。
2025年,广东金融学院在科软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67,在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8。
优秀校友
获奖荣誉
2023年,广东金融学院两支参赛队伍同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特等奖提名奖。
第十一届“泰迪杯”全国数据挖掘挑战赛国赛,广东金融学院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第八届“东方财富杯”全国大学生金融挑战赛,广东金融学院获优秀组织奖,参赛学生获国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第十四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赛,广东金融学院获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优秀奖8项。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夏季团体赛,广东金融学院取得“六银三铜”的成绩。
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金融学院获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5项和三等奖18项。
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金融学院获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9项;并获“最佳组织工作奖”。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12月 仅展示学校部分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中共广东金融学院委员会 广东金融学院关于公布《广东金融学院章程》的通知.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2
广金简介.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2
广金章程.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2
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教育厅.2024-05-26
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2023-04-15
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情况.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2023-04-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3-04-14
广金沿革.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2025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2025-05-09
广金标识.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广东金融学院2023-2024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广东金融学院信息公开网.2025-05-09
机构设置.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广东金融学院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pdf】.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2
现任领导.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5
一文看懂广金的前世今生!.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3
广东金融学院挂牌.新浪新闻.2023-04-14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0—2021年度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12-17
探索新商科实验教学 广东成立专业委员会.东方财富网.2024-01-13
本科生教育.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3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官网.2024-05-22
我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喜讯!我校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喜讯:我校荣获广东省高校思政课“抗疫”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会计学院教学成果奖汇总.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6
我院陆磊研究员享受2008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学院简介.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2023-04-14
雍和明.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姓名 易行健 行政职务 广东金融学院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2023-04-14
2022年广东金融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师资概况.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2023-04-14
刘连生.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王俊生.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吴晓义教授获得“第六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荣誉称号.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具有影响力的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机构设置.广东金融学院金融与投资学院.2023-04-14
国际教育学院部门概况.广东金融学院国际教育学院.2023-04-14
国内合作.广东金融学院.2025-05-09
教学成果奖.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6
校企共建实验室--金融科技实验室.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广金构建“论坛平台+研究平台”新型金融智库体系 产出多项重要成果.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我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如何办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喜讯!我校再获批1个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广东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行为金融与区域重点实验室》.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金融科技专业已被纳入广东金融学院.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我校“广东省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发展决策咨询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广东金融学院.2023-04-23
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国知网.2023-04-14
金融经济学研究.中国知网.2024-05-22
新年新气象 我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取得新突破.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博物馆概况.广州货币金融博物馆.2023-04-14
我校今年国家级项目立项创历史新高.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5
校训.广东金融学院.2023-04-14
广东金融学院2022本科新生入学手册!.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3
2024中国大学排名.软科中国.2025-05-09
黄培鹏.广东金融学院.202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