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位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原为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1953年由原中山大学医学院、岭南大学医学院和光华医学院三间院校的图书馆合并而成。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以生物医学为特色的馆藏体系,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医学文献信息中心。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学和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后,成为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
简介
医学图书馆是一座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始建于1916年,为北校区特色文化建筑之一,1996年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全面整修后的医学图书馆古朴典雅,既体现了其悠久的文化历史,也融合了现代图书馆的先进服务理念,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医学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员工40多人,设有办公室、参考咨询部、流通部、期刊部等部门,周开馆时间达100小时。
医学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药卫生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的省级中心馆,截至2007年,馆藏文献资料达65万册/件,每年新增馆藏约1.5万册。现每年采购中外文新书8000多册,订购中外文现刊2000余种。电子资源十分丰富,目前校园网上可利用的国内外网络及光盘数据库超过300种,生物医学类外文电子期刊4000多种。
医学图书馆十分注重自动化和网络化建设,建立了主干为千兆,百兆到桌面的高速局域网。1995年全面实现业务工作的计算机管理,合校后转为ILASⅡ管理系统。2000年建立有10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每周7天,每天14小时为师生服务。
医学图书馆始终坚持并努力实践“智慧与服务”的馆训,大力倡导"以读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和人性化服务,为读者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包括文献借阅、文献传递与复制、参考咨询及用户培训、文检课教学、科技查新以及医学信息编译等。
中山大学医学情报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多年来一直坚持为我校的教学、科研与医疗活动提供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开展信息研究工作,在文检课教学、科技查新、医学信息编译、用户教育、情报调研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绩。情报所开设的“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是中山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多年来一直深受研究生欢迎。情报所1993年被确认为全国首批21家"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单位"之一,2003年被授予教育部首批综合类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情报所自1996年起出版《医学信息荟萃》(内部刊物),受到众多院士和专家的好评。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流行期间,情报所开展的SARS专题信息调研也受到了教育部、科技部领导及专家的好评。
部门设置
中山大学北校区医学图书馆现设有办公室、流通部、参考咨询部、期刊部、系统部(总馆延伸)等几个部门。
办公室
协助馆领导处理和协调日常行政事务和业务工作,负责对外联络及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具体包括馆务会议的组织安排与记录;组织读者互动活动;对外宣传;接待来访;图书捐赠;读者意见反馈;办理临时阅览证;合同工、学生助理管理;财务、家具和设备管理;复印管理;印章管理;图书馆后勤与安全保卫工作等。办公室位于前座一楼。
流通部
主要负责中外文图书的流通借阅及导读。具体包括图书借还、预约、催还,跨校区图书借还;图书丢失、损坏的处理;新书验收;图书上架、整序、调架及剔旧;借书证发放及退证查验;新书推荐;阅读辅导;馆藏咨询;图书借阅调查;图书清点、修补等。流通部中文书库位于后座四至五楼,外文书库及保存本书库位于后座六至七楼。读者办理借书证在四楼,读者可在四楼、六楼办理借阅手续。
参考咨询部
主要负责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利用及参考咨询服务。具体包括电子阅览室、工具书库的日常参考咨询及阅览服务;网络参考咨询;科技查新;文检课教学;用户培训;《医学信息荟萃》编辑出版;学位论文递交及建库;医学信息编译报道;重点学科导航;专题情报调研等。参考咨询部查新室、医学信息学教研室、《医学信息荟萃》编辑部位于前座一楼,电子阅览室位于前座二楼,工具书库位于后座八楼。
期刊部
主要负责中外文期刊的加工、阅览及利用。具体包括期刊阅览、咨询服务;报刊上架、整序;现刊登到,数据录入及维护;期刊验收、加工与分流;期刊装订;文献传递及馆际互借;电子期刊导航;馆藏期刊目录制作及修订;期刊资源宣传及利用调查等。期刊部外文期刊阅览室位于前座一、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位于后座二、三楼,中、外刊阅览室之间有连廊相接。报刊阅览大厅、期刊部办公室、文献传递室位于前座二楼。中外文期刊阅览室提供自助复印服务。
系统部
主要负责图书馆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管理工作。具体包括图书馆自动化系统日常维护与管理;服务器、网络及计算机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及管理;医学图书馆网页的制作、更新与维护;电子资源利用的相关技术咨询;设备选购等。系统部位于前后座连廊。
馆馆藏分布
位置 分类 收藏内容
前座 一楼西 外文现刊阅览室 收藏外文现刊480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8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
二楼西 外文过刊库 收藏外文过刊8万余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46席。
二楼 报刊阅览大厅 收藏报纸60余种,社科类现刊350余种,赠送医学类现刊10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72席。
后座 二楼 中文现刊阅览室 收藏中文现刊1006种,开架阅览,阅览座位66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
三楼 中文过刊库 收藏中文过刊8万余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0席。
五楼 中文书库 收藏中文图书近20万册,可外借。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2席。配置2台检索终端。
六楼 外文书库 收藏外文图书4万多册,可外借。开架阅览,阅览座位16席。配置4台检索终端。
七楼 保存本书库 收藏中文保存本图书6万多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24席。
八楼 工具书库 收藏参考工具书及索引类刊物2万多册,收藏学位论文9000多册。开架阅览,阅览座位30席。
九楼 书库 收藏1970年前的英文过刊2万多册,日语过刊4350册,俄文过刊4812册。
流通部馆藏分布与相关服务功能
位置 馆藏分布 相关服务功能 开放时间
馆藏地点说明
医学图书馆
凡是医学馆收藏的图书,馆藏地点有“(医)”标志
馆藏地点(医)科技书库——可外借
馆藏地点(医)社科书库——可外借
馆藏地点(医)外文书库——可外借
除此之外的带有“(医)”标志的其他馆藏地点图书一律不外借
其它校区图书馆
南校区
馆藏地点:流通——可外借
其他馆藏地点一律不外借
东校区
馆藏地点:东校区流通——可外借
喜乐斯 ——可外借 其他馆藏地点一律不外借
珠海市校区
馆藏地点:珠流——可外借
其他馆藏地点一律不外借
开放时间
周一至周五早上7点半至晚上10点,周六上午8点至下午5点20,周日上午8点至晚上10点。
规章制度
中山大学图书馆借书证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图书馆关于维护知识产权的声明
中山大学图书馆关于使用引进电子资源的规定
中山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利用规范
中山大学图书馆临时阅览证管理办法
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使用指南及规章制度
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期刊阅览规则
中山大学医学图书馆外文书库及保存本书库规则
入馆须知
一、校内读者凭本人有效证件(校园卡、借书证、工作证、临时阅览证、校友卡)进馆。读者证件只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他人,不得冒用他人证件。校外读者需先到办公室办理临时阅览手续方可入馆阅览。校外人员来馆联系工作,须凭本人有效证件(或介绍信)到办公室办理登记手续。
二、图书馆是文明学习的场所,来馆读者请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公共秩序,保持安静,请勿大声喧哗;保持清洁卫生,请勿带食物进馆,请勿穿医院工作服或实验室工作服进馆;用物品替他人占位属不礼貌、不公平行为;请勿长期占用存包柜及做其他有碍公众利益的事情。
三、图书馆是消防安全重点保护单位,严禁在馆内吸烟,严禁携带易燃、易爆品入馆。
四、请自觉遵守本馆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五、爱护书刊、设备和一切公共财物,不得损坏。
六、请您在进馆、离馆时对门卫人员的必要检查予以配合。
参考资料
中山医科大学图书馆.library.sysu.edu.cn.201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