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24年,前身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6年,更名为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2年,建设成为广东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成立广州中医学院。1995年,学校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2003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的广东省“211工程”建设高校。2007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中药学研究生创新基地。2010年,成为全国首批新增中药学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全国首批新增全科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领域的招生单位。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设置中医博士、硕士专业学位高校,全国首批开展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7年,被评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成立。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广州拥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共占地1205亩。学校有教职工13599人,其中校本部1339人,附属医院12260人;在校本科生13312人,研究生7149人,港澳台侨学生733人,外国留学生692人。学校下设15个二级学院,在校学生专业23个,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23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394名。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18名,全国参考排名第152名,位列2023年央视七夕晚会第801-900名。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446名。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2025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名,全国参考排名第100名,位列2024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901-1000名。
历史沿革
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
1918年(民国七年),医学求益社同人创办了广东医学实习馆,又名“广州医药实学馆”,地址设在广州西关十八甫冼基南。该馆的主持人是罗熙如、黎棣初,教习是麦冠萍、黄于南等。广东医学实习馆的学制为2年,学员大多是在广州已经开业的医生,馆内规定,学员在毕业时必须缴纳一篇毕业论文,论文题材大多以中说为主,旁参西学。医药实习馆办理时长为6年,前后毕业人数达100余人,其中,1918年入学的49名学生得到了粤省公署李汉耀省长的核准备案。
1924年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成立,即广州中医学院的前身,今天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是民国时期全国最早兴办的中医药专门学校之一,由卢乃潼先生任第一任校长。1933年,学校附属医院,即如今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中医院”落成,学校开始了全面构建现代中医药医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抗战后,1938年,学校被迫迁移至宝安县之沙头角,因为地方原因,经营效果不佳,同年11月25日,日军强占学校作为日本中区宪兵司令部,强占医院为日本医院,称为广东叶医院。1941年12月9号,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占香港,学校又被第二次摧毁。
日军战败后,1946年2月10号,学校收回医院,在收回学校前,学生暂时在医院上课,1947年收回部分校舍,1949年初,校舍全部收回。1953年学校停止招生,1955年停止办学。学校的一切教具,医疗器械全部贡献给国家。
广州中医学院
根据中央文教委员会的要求,自从1955年起,全国20所中医进修学校和143个中医进修班改变了以前少交中医课程的习惯,中医课程在整个教学课程中占比已经提高到四成至六成。
1956年1月23日至2月4日,全国卫生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制定并讨论了卫生事业12年规划问题,强调要在医学界中清除中医医学的思想的影响,允许中医采取传统师父带徒弟的方式来培养中医人才,并讨论了师徒条件,学习年限等。
周恩来总理于1956年初提出,创办中医学院,东西南北各一所。1956年3月20号,卫生部遵循周恩来总理的要求提出在北京、上海、成都、广州各创办一所中医学院。1956年5月16日至17日,卫生部邀请京、沪、穗、蓉四个地方的相关代表召开成立中医学院座谈会。会上同意四所学院今年暑假招新生120名,学制五年。
经过三个月的紧张筹备,广州中医学院于1956年9月5日开学,学校地址设在珠海中路麻行街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内。1959年,为庆祝广州中医学院的成立,广州中医学院在三元里校区举行了建校仪式。1962年,广州中医学院成立管理委员会。1968年广州中医药学院革命委员会成立。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开始于1978年,是中国首批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大学之一。1988年设立广东省中医药振兴基金,招生范围扩大至13个省区,学校开始招收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和台湾留学生中医五官学硕士研究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
199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03年,大学城新校区开始建设。2004年,第一批学生进入大学城。2017年,学校入选国家学科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顺利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2020年,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2022年,入选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建设学科名单,入选新一轮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大学。2023年12月,全国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联盟成立,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学校被推选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2024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心理健康联合实验室揭牌;同年10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举行揭牌活动;同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成立。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院在三亚市中医院揭牌;同年5月,中国民主建国会广州中医药大学支部成立。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共设置有设有15个二级学院、19个独立科研机构和4所直属附属医院,10所校政合作医院以及276家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开设有23个在校生专业。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有教职工13599人,其中校本部1339人,附属医院12260人,其中高级职称2340人,拥有全国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工人先锋号1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3个。截至2025年5月,拥有国家级人才176人、省级人才279人,其中全职院士1人,国医大师4人、全国名中医5人、岐黄工程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级人才奖励计划特岗学者2人、国家杰青1人、万人领军1人、岐黄学者1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家优青4人、海外优青1人、青年岐黄学者7人,省珠江学者12人、省特支计划14人、省名中医96人。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校有的中医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重点学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5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9个,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教学情况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学校是全国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截至2024年6月,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2个,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高水平中医药学院重点建设学院2个,省级教学团队14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8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9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科。截至2025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广东省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0门。
学校交流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与省内外15个地级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与国外知名高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与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共建中瑞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与港澳高校、医疗机构建立多个粤港澳中医药专业联盟。如粤港澳中医药联盟、粤港澳中医药基础课程高等教育联盟、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联盟、中西医结合护理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养老联盟等。学校还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澳国际中医药研究中心、中非疟疾防治中心、中美中医药教育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中医药海外中心和3个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学校与哈佛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多间常春藤大学开展远程课程、交换生项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56年,是学校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图书馆下设大学城分馆和三元里分馆,总建筑面积34880平方米,设有阅读座位3368个。截止2024年9月,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18万余册,电子资源库78个,自建6个中医药特色资源库,馆藏线装古籍2.5万余册。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直属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二级中医药博物馆。它的前身是1956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修建的中药标本馆和中药苗圃以及1996年建成的医学史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14200平方米,室内展厅8000平方米,室外草药种植园5.5万平方米。博物馆拥有文物10000余件,其中5931件被列入国家文物数据库。2000余种中药标本共1万余瓶(份),户外药材苗圃种植2200余种中药材。
学术期刊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是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学术类刊物,1984年创刊,1987年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并同时被纳入国际连续出版物数据系统。曾获得中国优秀高校自然科学学报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首届及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等重要奖项,并被国内外多个检索系统、数据库收录。
《新中医》杂志创刊于1969年12月,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于1992~2008年连续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2018年连续荣获“中国高校编辑出版质量优秀科技期刊”,2019年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首个中医药科技期刊分级目录T2级期刊,2020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编校质量优秀期刊。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杂志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1990年6月创刊,单月刊。期刊学科影响指标、影响因子以及学科排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位居前列,并全面进入国内权威的核心期刊评价系统,曾荣获2000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奖及首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优秀奖等多个国内重要奖项。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拥有国家级科研平台10个,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53个。
附属医院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有直属附属医院4所,与政府共建医院10所,有教学医院75家(含非直属附属医院)。其中第一、第二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第一附属医院成为全国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第二附属医院位居“中国中医院竞争力100强排行榜”榜首,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学术成果
理论成果
截至2020年1月,广州中医药大学共有国外专利1项、国内专利4项,并先后在中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SCI论文共90篇。
截至2023年1月13日,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刘良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获得国家级课题7项,其中国家重大重点项目3项;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署名单位发表SCI收录论文24篇,总影响因子(IF):159.915;其中IF>10期刊论文5篇;中科院分区1区期刊论文9篇;以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
截至2025年3月,近五年(2020-2024年)新增纵向科研项目2654项,获得纵向经费9.5亿元,承担国家级项目612项,2020-2024主持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实物成果
广州中医药大学自主研发的龙蒿素类复方抗疟药物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治疗指南》,消除感染源的青蒿素类复方药物方案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恶性疟疾通用药物管理-现场实施手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青蒿素化合物被列为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广东省中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拟定的柴胡解毒方和扶正救肺汤,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和PCT专利。广州中医药大学与多家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研发的疟疾防治新药第四代青蒿素复方,已在56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成为我国目前唯一具有专利保护、真正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有希望构筑国际品牌的青蒿素药品。
截至2025年3月,学校研发的胃乃安、骨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育胎丸和胃止痛胶囊等系列中成药成为广东省医药行业的代表产品,畅销全国。学校指导建设了“广东省南药种业创新园”,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药产业,开展50种道地与大宗南药的GAP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推广应用,指导中药企业建设南药规范化种植基地200多万亩。
学校排名
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最佳大学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446名。
202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901-1000名。
2025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位列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第4名,全国参考排名第100名。
校园文化
校名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名中文标准字取自书法家麦华三手书的“广州中医药大学”,英文标准字选用黑体的“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校徽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徽以“G”和“中”为基本创意元素。它将这些元素艺术地结合在一起,用中国书法的自然笔触表达了中国和传统中医的概念。中国传统书法中的草书“中”字体现了崇尚自然的中医文化的深厚人文底蕴,“中”字就像一盏红色的中国灯笼,象征着和平与和谐。符号@的概念抽象地表达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融入世界、走向世界的概念。富有节奏感的logo展现了广州中医药大学蓬勃的形象。在这个标志中,红色代表温暖和友好,蓝色代表冷静、智慧、智慧、和平和科技,这与大学城校园的主建筑颜色相呼应。
校训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八字校训选自传统文化典籍,文字简洁,内涵丰富,符合张德江书记提出的“立志、修身、学习、报国”的八字要求。它具有时代的内涵,显示出我校以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为宗旨,鼓励师生注重自身素质,恪守道德情操,努力学习,勇于追求。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的人。
校歌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歌为全校师生集体作词,魏扬、贾淑珍作曲。校歌歌词寓意深广,曲调雄浑典雅,充分表现了“厚德博学,精诚济世”八字校训的丰富内涵。歌词如下: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歌》
中华文化煜千秋
岐黄大道
学术研究
杏林秀
朝夕竞风流
启新,共潜修
厚德博学,精诚济世
同心同心写春秋
玉函金匮,光耀寰球
师先哲,启新猷
晦明风雨共潜修
校章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章是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师校章为红底黄字,学生校章为白底红字。
校旗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旗由旗面、校徽和学校中英文名称组成。左上角为彩色标准校徽,正中为正红色的学校中英文名称。校旗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例为3:2,校内使用时旗面标准尺寸为240厘米×160厘米,校外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缩放。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卢乃潼 广州中医药专门学校首任校长
李任先 广州中医学院院长
李任先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刘国普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冯新送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徐志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王省良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校区情况
截至2025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有大学城和三元里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05亩。
大学城校区(校本部):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邮政编码:51000。校区拥有博物馆、中药学院等主要设施。学校大部分本科生及主要功能学院都集中在大学城校区。
三元里校区:通讯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12号,邮政编码:510405。校区创建于1956年,截止到2020年5月,总建筑量达到25万平方米。拥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热带医学研究所、动物中心、图书馆等主要设施,研究生和部分实习学生会集中在三元里校区。
校友情况
学术界
参考资料
注:查阅时间:2023-03-22
商界
参考资料
注:查阅时间:2023-03-22
所获荣誉
2007年,入选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2008年,入选“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2008年,获“中国援外青年志愿者塞舍尔项目突出贡献单位”荣誉称号。
2012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中医药强省建设先进单位”。
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单位。
2022年,再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广东省新一轮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2024年4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黄花蒿抗疟援外医疗队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2025年,荣获2022—2023年度广州市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先进单位。
参考资料广州中医药大学章程.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05-16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年夏季高考招生章程.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彩杏苑.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校历.广州中医药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2023-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研究院).爱企查.2024-05-16
学校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2024-01-25
爱你广中医,生日快乐!.微信公众平台.2025-06-18
现任领导.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05-06
广州中医药大学.usnews.2024-05-13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上海软科.2024-05-13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训、校徽及校歌.微信公众平台.2025-05-28
二级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08
选大学纠结哪家强,不如让老中医带你飞翔.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6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大会召开——王省良校长参会并作大会发言 我校获多项荣誉.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在宝安揭牌.网易南方都市报.2025-06-18
2024中国大学排名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软科.2025-06-08
2022年报考指南.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彩杏苑.2023-04-05
浙江中医药大学发起成立全国中医药数字化教学联盟.凤凰网.2024-01-27
学教科医联动,广中医学生心理健康联合实验室揭牌.新浪看点.2025-06-18
助力中医药走向世界!广州中医药大学成立欧美同学会(留学人员联谊会).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广州中医药大学海南医院三亚揭牌.百家号.2025-06-18
民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支部成立大会举行.百家号.2025-06-18
基础医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06-08
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5-06-08
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专业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25-06-08
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25-06-08
第四临床医学院.微信公众平台.2025-06-08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2025-06-08
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25-06-08
专业设置.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25-06-08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3报考指南.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08
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2025-06-08
外国语学院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2025-06-08
体育健康学院基本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体育健康学院.2025-06-08
学院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临床医学院.2025-06-08
广州中医药大学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公开.2025-05-17
我校再次成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08
王小云.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陈达灿.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卢传坚.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许能贵.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中国中医药报: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岐黄学者名单.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王宏斌.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吴宝剑.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李培武.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王志宇.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郭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中医基础学系严灿个人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06-18
林传权(中西医结合基础).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2025-06-18
王小云教授喜获“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称号.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我校吴伟教授获得第八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李赛美老师获第三届“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称号.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罗颂平.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靳红磊.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18
导师成果介绍|理学与明代医家身体观转型.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06-18
生理学系刘微个人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06-18
医学生物技术系李岩个人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25-06-18
2024年报考指南.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彩杏苑.2025-05-17
2023年报考指南.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彩杏苑.2024-05-13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出炉,广东高校这些专业入选.广州日报.2023-04-05
我校喜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喜报 | 我校喜获两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我校五项教学成果喜获2019年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中药学院中药炮制学教学团队喜获“首届中药炮制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2025-06-22
“粤港澳高校中医药基础课程教育联盟”启动大会在广州中医药大学举行.中国日报中文网经济.2023-04-05
广东省高校港澳台侨学生管理研究联盟正式成立.中国侨网.2023-04-05
本馆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2023-04-05
博物馆介绍.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2023-04-05
历经一年的闭馆改造 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焕新亮相.南方都市报.2023-04-05
杂志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2023-04-05
期刊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2023-04-05
关于本刊.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2023-04-05
科研平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信息工程学院.2025-06-22
共建“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药研发实验室”.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2025-06-22
机构组织.广州中医药大学信息公开.2023-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及科研平台简介.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5
医疗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中国中医药报:佛山顺德区政府与广中医共建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茂名市政府合作共建茂名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我校与东莞市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东莞医院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发展规划处.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汕尾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深汕中医医院正式签约.广州中医药大学七彩杏苑.2025-06-22
我校与惠州市政府签订合作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惠州医院协议.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我校与云浮市政府共建云浮市中医院签约暨教学医院挂牌仪式举行.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与梅州市政府签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携手中山市合作共建三乡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专利.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2023-04-05
SCI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中心.2023-04-05
刘良院士团队建设成效显著,科研业绩喜人.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5-06-22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5-06-22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近年来获得的科技奖励、专利、标准等(202002).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2025-06-22
我校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申报成果荣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处 .2025-06-22
张荣 研究员.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2025-06-22
光明日报:“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广州中医药大学.2025-06-22
2013-2016中心教学及科研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25-06-22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通用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5-06-22
从21%到5%!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显著降低新冠重症患者病死率.人民日报.2023-04-05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usnews.2024-05-16
高考倒计时10天,我们在广中医等你!.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5
李任先 广州中医大学校长.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2023-04-05
刘国普 广州中医大学校长.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2023-04-05
2005年5月人事任免.广东省人民政府.2023-04-05
岐黄学者王伟已任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澎湃新闻.2023-04-05
什么?竟然把三元里校区搞成这样?!.微信公众平台.2023-04-05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2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简章.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2023-04-05
广东新增1名国医大师、4名全国名中医!.南方+.2023-04-05
校友风采.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友会.2023-04-05
“世界一流中医药大学建设联盟”发展纪实.人民网教育.2023-04-05
30名青年、20个集体!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环球网-今日头条.2024-04-29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2023年度无偿献血先进集体和个人的通报.广州市人民政府.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