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Vaccinium spp.),又名越橘、蓝浆果,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越橘属 L.)的一类多年生落叶或常绿灌木或小灌木。蓝莓原产于美国,经过一百多年来的人工驯化栽培,作为优质经济作物,现已引种至世界各地。
蓝莓树高0.5~7m,果实充分成熟后为深蓝色或紫罗兰色,单果重一般为1.5~2.0g。北高丛蓝莓品种钱德勒(Chandler)果实单果质量可达9g。其果实营养价值高,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食用纤维等,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苹果Malus spp.、杏Prunus spp.、香蕉Musa spp.,黑莓Rubus spp.、蓝莓)之一,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种植。蓝莓根浅而树冠矮小,花朵洁白美丽,是良好的家庭观果类盆栽材料。此外,据《中药大辞典》所述,越橘叶、果均可入药,性酸、甘,平,主治痢疾。
蓝莓产业已成为继草莓产业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产业。截至2021年,全球蓝莓种植面积23.54万公顷,总产量178.96万吨。其中,中国以6.9万公顷位居首位。相传,龙王因为思念女儿“蓝莓”,以泪洗面,身患眼疾,后每日吃几颗紫黑色的果子,眼睛很快复原,由此紫黑色的果子被命名为蓝莓。
历史
1908年,美国农业部植物业局F.V.Coville博士和新泽西州农场主E.White女士从野外收集蓝莓种质资源,在新泽西州的 Pineland进行杂交育种,从野生伞房花越橘(V.corymbosum)和矮丛蓝莓(V.angustifolium)的优株中进行栽培试验,选育出第1个蓝莓优株布鲁克斯(Brooks)。
1923年,荷兰建立了第1个高丛蓝莓种植园。1924年,波兰华沙农业大学园艺系创始人Plotr Hoser博士引进一些蓝莓植株。1929年,德国的Walter Heerman从美国引进蓝莓植株并开始育种和栽培研究,从1934年开始,Heerman博士与美国的F.V.Coville博士和White女士合作,利用来自北美的品种资源、杂交种和实生苗进行研究并建立种植园。
1937年,美国首次对筛选出的15个蓝莓品种进行商业性栽培。 之后蓝莓传到全世界。新西兰(1949年)、日本(1951年)、英国(1959年)相继引进,智利和欧洲西南部是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和后期引进,上世纪90年代传到中国。
20世纪80 年代初,中国林业部门对野生笃斯越橘(V. uliginosum )进行家植驯化栽培,由于产量产值低,栽培效益差,难于推广。吉林农业大学于1983年在中国开展蓝莓引种栽培工作;1989年解决了蓝莓组织培养工厂化育苗技术;1999 年,吉林农业大学与日本环球贸易公司合作,在中国开展蓝莓产业化生产栽培。
经过110年发展,蓝莓已成为世界性小浆果,种植面积在世界各国迅速扩大。 至2016年,北美栽培蓝莓已推广到美国的38个州,加拿大的2 个省和墨西哥中部地区;野生矮丛蓝莓主要产于美国缅因州和加拿大东部地区4 个省。在北美,矮丛蓝莓成片野生于田间,集约化管理、机械化采收、以速冻果形式贮藏并用于加工,在蓝莓产量统计上称野生蓝莓(Wild blueberris);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采用人工选育的优良品种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手工或机械化采收,以鲜果或速冻果供给市场,在产量统计上统称为栽培蓝莓(Cultivated blueberries)。
分类
命名
“越橘属”在古典拉丁语中指的是一种浆果,其确切词源不能确定。“Vaccinum”直译是“与牛有关系的”,但这种说法不可靠,实情可能这个词是拉丁语“bacca”(意为“浆果”)的讹误。蓝莓果实呈蓝色,由美国首先栽培推广,英文名“蓝色berry”,中文直译为“蓝莓”。
分类
20世纪初,美国对其本土150余种野生越橘属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有31种,可分属于越橘属(Vaccinium L.)的8个组,其中蓝浆果组(Cyanococcus)是真正意义上的蓝莓(Vaccinium spp.)。
蓝莓目前栽培品种约有400多个。可分为高丛蓝莓( 细分为北高丛蓝莓 、南高丛蓝莓、半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三大类(或细分为五类),其中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为栽培种,矮丛蓝莓为野生种。
代表品种
特征
蓝莓的树、枝芽、花、果及根的形态特征,除栽培种类、品种的区别外,栽培管理技术对其形态变化也有影响。树高及树姿因种类不同有所区别。高丛蓝莓树高1.5~7.0m之间,矮丛蓝莓(野生种)树高一般不超过1.0m,半高丛蓝莓树高0.5~1m;兔眼蓝莓树高在3.0m以上。从树姿表现看,高丛蓝莓树和兔眼蓝莓多从基部伸长出数个枝干,以形成树冠;矮丛蓝莓多为簇生,较大的植株半径达到10m 以上。
根
多为细纤维根,根毛少,细根的伸长力弱,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功能弱。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常着生内生菌根。
茎
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新梢从中部到基部形成叶腋,上部形成花芽。休眠芽圆锥形,有2~4枚鳞片包裹,纵径长3~5mm。3月下旬或4 月上旬萌发。新梢伸长3~5cm并有3~5个叶片时,达到盛花期(一般从初花期开始两周)。
叶
叶为单叶,在枝干上交互着生,多为落叶。高丛蓝莓叶长8cm 左右;矮丛蓝莓叶长0.7~0.37cm,兔眼蓝莓的叶短于高丛蓝莓。叶的形状从长圆形到长卵形。叶背绒毛有或无、叶缘锯齿有无、叶片蜜腺有无都因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兔眼蓝莓的叶片有蜜腺,但叶缘无锯齿状。
花
花一般为总状花序,在伸长枝上着生小花梗的花为单一花序。从开花枝的生长周期看,一般从停止生长的新梢先端以及新梢上半部形成花芽。新梢中下部的芽为叶芽,第二年再发出新梢。高丛蓝莓有时着生数个花序(也称集合花序)。花朵形状各异,多为球形、倒置钟形、管形以及凹斗形等。花冠多为白粉红色。花萼由4~5萼片组成筒状,附着在子房上。花子房下位,子房有 4~5个子室,子室内含有 8 个至数个胚珠,胚珠最后发育成数十粒种子。
果实
果实是在开花后2~3 个月后成熟,果实内含有多粒种子。果实成熟期及种子大小数量都因品种的不同有所区别。是比较典型的夏季水果。充分成熟的果实为深蓝色或紫罗兰色,表面具明显蜡粉,单果重一般为1.5~2.0g。一般兔眼蓝莓比高丛蓝莓种子大,数量多,果实中的种子与数量对口感有影响,果色影响果实品质。
分布
分布范围
蓝莓可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及高寒地带广泛种植。目前已形成北美、南美、欧洲、地中海/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亚太区六大产区,全世界超过58个国家进行蓝莓栽培。中国栽培蓝莓覆盖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等温带寒冷地区主要种植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山西省、陕西省、山东省等暖温带区域主要种植北高丛蓝莓和部分半高丛蓝莓;江苏省、安徽、湖南省、湖北、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区域主要种植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
栖息环境
不同类型的蓝莓在哪里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对低温的需求和冬季耐性。所有蓝莓都需要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和充足的水分。。在中国,北高丛蓝莓适宜北方沿海湿润、寒冷区域种植;南高丛蓝莓适于黄河以南地区如东南、华南等温暖地区发展;半高丛蓝莓土壤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栽培;兔眼蓝莓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栽培;矮丛蓝莓是东北地区高寒山区主栽品种。
习性
适应性
蓝莓适应性很强,耐干旱、瘠薄,喜酸性土壤, pH值要求在3.8~5.5之间,冬季能耐-20℃低温;在夏季能耐38℃高温,生长季要求不少于160天。矮丛蓝莓需要至少1000个小时的低温时间才能正常开花发育,其能忍受低至零下30度的低温环境。兔眼蓝莓需要大约600小时的低温时间,其花芽不能忍受零度以下环境。北高丛蓝莓能适应零下20度以下的寒冷冬季且生长良好。南高丛蓝莓不能适应零度以下的气温,其需要的低温时间约550小时。半高丛蓝莓适应范围较大,需要400到800小时的低温时间。
物候
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各个产区的蓝莓栽培品种和产期均有所不同。北美产区蓝莓基本实现了全年供应,墨西哥和美国中部地区蓝莓产季为9月至来年5月,其它北美地区蓝莓产期为3月至9月。南美产区蓝莓供应期为7月至来年3月,欧洲产区的蓝莓上市期为3月至9月。地中海/北非产区蓝莓上市较早,2月开始蓝莓陆续成熟,可持续供应蓝莓上市至9月份。撒哈拉以南非洲产区的蓝莓供货期为8月至来年1月。亚洲产区果实供应期为3月至10月,中国通过不同栽培模式可以实现3月至10月长达8个月的果实供应期。
育种
据统计,1991~2018年之间,美国农业部共公布292个蓝莓新品种。其中南高丛蓝莓145个,北高丛蓝莓80个,兔眼蓝莓42个,半高从蓝莓10个、矮丛蓝莓6个、观赏类蓝莓8个和五倍体蓝莓1个。除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有少量自育品种,世界各地种植的蓝莓品种几乎均出自美国培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先后引进100 余个蓝莓品种进行引种栽培和育苗研究,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居多。至2014年,世界蓝莓育种特点包括:北高丛和南高丛蓝莓鲜食育种发展迅猛、育种年限缩短;新品种育出频率加快、 遗传背景多样化;更多有价值的越橘属种质资源被引入到蓝莓栽培品种中、专利授权品种日趋增加;育种者权益得到更多保护。中国蓝莓主栽品种大多是国外1950~2000年选育出的品种,品种使用还停留在追逐国外品种阶段。
栽培
育苗
蓝莓的育苗方式主要有扦插育苗、 种子繁殖育苗和组培快繁育苗等。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适宜组培繁育 ,兔眼蓝莓主要采用绿枝插繁殖技术进行种苗培育。组培快繁育苗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苗木生产方式,可分为外植体的处理、 试管苗的培育、穴盘苗的培育等步骤。从具有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康植株上选择长势旺盛、 生长健壮的当年新生枝条,取代顶芽的嫩茎段作外植体;培养基采用改良的 WPM 作为基本培养基,以便快速诱导出芽;试管苗的培育通过初代诱导培养、 继代增值培养、生根壮苗培养,经过25~30天 的快速生长,试管苗可长出新根;穴盘苗的培育将试管苗移栽到穴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形成蓝莓组培穴盘苗。穴盘苗经过炼苗、移栽及移植后的管理,培育成合格的蓝莓苗木。
园地选择
园地应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光照充沛。 若在山区、丘陵建园,应选择背风向阳的缓坡,园地坡度小于 10 度。土壤以疏松通气、土层深厚,土壤内部有机质含量应大于每公斤 50 克,以pH4.5~5.5 的酸性的沙壤土为宜。
田间管理
除草时间应在每年 8 月之前。土壤覆盖提倡树下覆盖、行间生草。 树冠投影下可覆盖作物秸秆、防草布、地膜等;行间可种植低矮的豆科绿肥等,收割后翻入土中或覆盖行间。增施有机肥和调酸材料结合中耕, 增施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秋季施基肥时,可施硫粉、酸性肥料,防止土壤 pH 上升。施肥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根据园地土壤条件、叶片状态平衡施肥,宜在9~11月进行。灌水结合追肥进行。 常用的灌水方法有沟灌、喷灌、滴灌,以滴灌为主。 幼树应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 盛果期蓝莓应在果实发育和成熟期控制灌水量,采收后再恢复;入秋后减少灌量,及时进入休眠;封冻前灌一次封冻水。 灌溉水的 pH 可通过硫酸或硫酸亚铁等进行调节。 雨季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防涝。
树体管理
主要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季修剪。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生长季修剪为辅。幼树修剪以去花芽为主,增加枝量,扩大树冠,培育根系;第2年以疏花为主; 第3年以疏弱留强枝条为主;第4年进入丰产期,以疏除内膛枝、弱枝、病枝及根蘖为主;成龄树修剪根据树体自身生长势及周边树势,适时控制树冠;休眠期以疏枝为主,去除下部弱枝、下垂枝、过密枝、重叠枝、交叉枝等,及时更新结果老枝;生长季对部分徒长枝进行摘心或短截,促进分枝。花期放蜂促进授粉; 在花期或花后霜冻来临时对树冠进行喷灌。
病虫害防治
蓝莓病虫害防治应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有效控制病虫为害,增强树体抗逆能力。
采收
采收应在早晨至中午高温前或傍晚气温下降以后进行,避免雨中及雨后采收。 矮丛蓝莓可在果实全部成熟后统一进行采摘;高丛蓝莓须在果实成熟后的4周左右分批次采摘,通常隔1周进行1次采摘。
用途
营养价值
蓝莓在果树界被誉为“黄金浆果”“神奇果”,拥有“蓝莓种苗”的美誉,被国际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蓝莓果实营养价值高,甜酸适度,每百克鲜果含蛋白质400~700mg,水分 84g,能量238.6kJ,糖类 15g,粗食纤维 2.5g,糖 10g,钙 6mg,钾 77mg,维生素 C9.7mg,叶酸 6μg,维生素 B6 52μg等,同时还富含SOD、花青、多种氨基酸、熊果甙、蛋白质、脂肪和食用纤维等,每100g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可达180~300mg。
保健功效
1976年法国学者研究发现蓝莓中含有氨基酸、花青素、黄烷醇等物质;法国笛卡尔大学药学院研究表明蓝莓是一种强力抗氧化剂,可以防止或限制由氧化应激所引起的眼部病变。蓝莓中的花青素可促进视网膜紫质再生,增进视力,所以蓝莓又称为“美瞳之果”。蓝莓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被称为果蔬中“第一号抗氧化剂”,具有防止功能失调、改善短期记忆、提高老年人的平衡性和协调性等作用。
经济价值
蓝莓果实用途很广,除生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酱、果酒、蓝莓发酵乳饮料和蓝莓汁制成防止视疲劳的保健口服液等,其提取的美白成分具抑制色素沉淀和隔离紫外线功能,是高级化妆品原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蓝莓也是天然色素源,可从蓝莓果汁中提取天然红色色素,用以食品及保健品的着色,安全营养。据国际蓝莓协会(IBO)蓝莓产业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蓝莓种植面积23.54万公顷,总产量178.96万吨。种植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原地区6.9万公顷,美国4.81万公顷、智利1.88万公顷、秘鲁1.69万公顷、加拿大1.22万公顷;产量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为:中国47.41万吨、美国32.82万吨、秘鲁26.15万吨、智利18.53万吨、墨西哥8.47万。蓝莓产业已成为继草莓产业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浆果产业。2020年中国蓝莓产量前五地区依次为贵州省、四川省、安徽、辽宁省、山东省,占比分别为24.5%、14.4%、11.5%、10.1%、9.5%。从消费市场来看,2016年,北美和欧洲共消费了全球88.8%的蓝莓,亚太地区消费了全球10.5%的蓝莓。2016年全球蓝莓鲜果消费总量占蓝莓总产量的65%,鲜果消费比例南美为77%,北美为50%,欧洲91.4%,亚太地区为78.6%。
观赏价值
蓝莓是灌木类果树,根浅而树冠矮小,易于盆栽造型;花朵洁白美丽,果实香甜可口,是良好的家庭观果类盆栽材料。
文化
蓝莓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纪的北美洲。作为北美洲的原住民,美洲原住民将蓝莓作为重要的食物和药物。
参考资料
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2023-04-19
蓝莓(Vaccinium spp.)及其近缘种分子标记开发与亲缘关系研究.知网空间.2023-04-19
越橘属 (yuè jú shǔ).植物智.2023-04-19
2022年蓝莓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中研网.2023-04-22
全球蓝莓产量情况如何?中国蓝莓行业消费需求.中研网.2023-05-18
蓝莓的文化背景.护花网.2023-09-27
Vaccinium uliginosum.植物智.2023-05-19
越橘属简介,越橘属学名词源及特征.52城市网.2023-04-20
中国蓝莓产业发展迅速 2026年产量将位居世界第一.国际果蔬报道.2023-04-19
《云果:2022年中国蓝莓产业数据分析报告》.唯恒农业.2023-04-22
越橘.中国林业新闻网.2023-04-20
关于蓝莓的历史和传说.微信公众平台.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