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赵兴胜

赵兴胜,1968年12月出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近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思想文化史。

人物经历

1997年获得南京大学博士学位。

同年到山东大学担任讲师,1999年任副教授,2005年晋升教授。

2002年到香港中文大学做访问学者。

2006年到澳大利亚拉乔波大学任访问学者。

2007年到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专业特长及近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思想文化史。

主要贡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民族精神的近代转型》,2006-2009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北乡村传统文化的近现代转型:以山东为例》,2005-2008

3.山东省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2005-2007

4.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国营工业与中国早期现代化》,2002-2004

著作与教材:

1.《传统经验与现代理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国营工业研究》(独著),齐鲁书社,2004年;

2.《民国山东通志·教育志》(独著),台北山东文献杂志社,2002年;

3.《台湾风雨》(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

4.《圣山脚下的十字架:宗教与社会互动个案研究》(合著),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5年;

5.《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合著),齐鲁书社,2002年;

6.《中国近代史》(合著),高教社,2001年。

主要论文:

1.《近代以来华北乡村研究中的惯性表述及困境——以济南冷水沟村为例》,《历史研究》2015年第2期;

2 .《知识分子与国民政府时代的国营企业》,《东岳论丛》2008年第2期;

3.《战后经济转型中的价值分歧与利益之争:以国民政府〈国营事业管理法〉的制订为例》,《安徽史学》2008年第2期;

4.《社会正义抑或经济效率:论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公司制度的推行》,《江海学刊》2008年第1期;

5.《公信危机:近代中国民间资本发展的文化瓶颈》,《商务周刊》2005年第15期;

6.《建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几点思考》,《光明日报》2005年5月17日;

7.《国营民营之争:中国经济现代化理论的早期探索》,《文史哲》2005年第1期;

8.《1947-1949年国民党政府国营生产事业的民营化》,《山东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9.《战后国民政府国营事业民营化问题研究》,《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10.《社会变迁与文化选择:近代山东的孔氏家族》,《山东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11.《论抗战以前国民政府的国营工业》,《文史哲》2001年第2期;

12.《1928-1937年的张静江》,《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1期;

13.《试论新党的发展》,《现代台湾研究》,1996年第4期;

14.《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国内公债政策研究》,《民国研究》(3),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5.《近代国外对华投资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3期。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