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莲

独角莲(拉丁学名:Sauromatum giganteum(Engl.)Cusimano & Hett.)是天南星科(Araceae)斑龙芋属(Sauromatum)植物,又名牛奶白附、禹白附、白附子等;为中国特有,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吉林、辽宁、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荒地、山坡、水沟旁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独角莲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幼叶内卷角状,“独角莲”之名因此得,幼叶展开后呈箭形,长15-45cm,宽9-25cm,先端渐尖,基部箭状;佛焰苞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肉穗花序在佛焰苞内,几无梗;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和雌花序分别在整个花序的上面和下面部分,中间还有一部分是不孕的无花地带;红色浆果;花期6-8月,果期7-9月。

独角莲的块茎干燥后可入药,加工后的药材名为“白附子”,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能祛风痰、定抽搐痉挛,常用于中风引起的痰壅、口眼歪斜,以及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等。此外,独角莲植株挺拔雅致,叶绿光亮,缀以紫色斑点,果实晶莹似炬,是观叶观果极好的盆栽药材花卉。

形态特征

植株

独角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常较为高大。

地下块茎呈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大小不等,直径2-4cm,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块茎上有七八条环状节,颈部周围还有20-40条须根。

通常1-2年生的只有1叶,3-4年生的有3-4叶。叶与花序同时抽出;叶柄呈圆柱形,约60cm长,上面密生紫色斑点,叶柄中部以下具有叶鞘,膜质;叶片幼时内卷如角状,因得名“独角莲”,后即展开,呈箭形,长15-45cm,宽9-25cm,基部箭状,先端则渐尖;后裂片叉开,约呈70度锐角,钝;叶片中肋背面隆起,有7-8对一级侧脉,最下部的2条在基部重叠,集合脉与边缘相距5-6mm。

佛焰苞呈紫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长约6cm,粗3cm;上部檐状,卵形,展开,长达15cm,先端渐尖常弯曲;肉穗花序位于佛焰苞内,几乎无梗,长达14cm;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面,雌花序在下面,中间有无花地带,相隔5-8mm,上有肉质条状突起;雌花序圆柱形,长约3cm,粗1.5cm;中性花序长3cm,粗约5mm;雄花序长约2cm,粗8mm;圆柱形的紫色附属器直立,长(2-)6 cm,粗5mm,不伸出佛焰苞外,基部无柄,先端比较钝;雄花金黄色,无柄,雄蕊有2花药,药室卵圆形,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子房圆柱形,顶部截平,胚珠2,柱头无柄,圆形。

果实

浆果长约1cm,熟时红色。

物种分布

中国特有,产于河北、山东、吉林、辽宁、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川至西藏南部;辽宁、吉林、广东、广西等地也均有栽培。

生长习性

独角莲喜阴湿,怕干旱、忌高温,野外常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涧阴湿地和沟谷近水处。独角莲的花期不长,一般在6-9月开花结果。在独角莲生长期间,长时间照射,会使块茎形成延迟,抗病力也大大降低,一般每天保证6-8小时的日照最为宜,此时块茎产量也比较高;高温对块茎膨大形成也十分不利,4℃以上块茎就能萌动,10℃以下幼芽生长缓慢或受抑制,12-16℃是最适合萌发的气温;块茎发育适宜土温则是16-18℃;土壤以湿润、疏松、土层深厚、含有机质多、含水量20-30%、pH值6-7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壤土为好。

繁殖方式

块茎繁殖

独角莲以块茎繁殖为主。每年秋冬季地上部枯萎后,挖出块茎,大者作药,小者则需把带根与不带根者分开,并选留后者作种,然后用干细泥沙分层堆积,贮藏于地窖内,来年5-6月取出;取出前应提前晾晒或湿藏一段时间以进行催种;栽种时应开浅沟,使芽嘴朝上,施入厩肥或土杂肥后,再盖一层细土。

播种繁殖

播种繁殖时宜选地势低、土质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于春季4-5月于苗床播种,条播,覆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达到一定高度,即可按一定株距移植大田。

田间管理

栽培管理

出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追肥,保持土壤疏松;8月上旬生长旺盛期,要再次中耕除草、追肥,保持地面无禾本科杂草;天旱时及时给水,保持面湿润;雨季则注意排水,防止块茎腐烂。不带根的块茎栽2年后再采挖,第1年在冬天倒苗后,结合中耕除草,用厩肥或土杂肥培根,第2年管理同第1年。

水肥管理

出现叶片卷曲或顶端枯黄时,这是缺少钾、磷、氮肥,应及时追肥,几周后即可转好;夏季减少太阳直射,避免太阳灼伤叶片,也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

独角莲全株有小毒,地上、地下均很少有虫害发生。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独角莲的块茎干燥后可入药,加工炮制后的药材名为“白附子”、“禹白附”,也可直接鲜用(独角莲),如制成“独角膏”。禹白附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主治中风口眼歪斜,偏瘫,腰腿关节疼痛、偏头痛、破伤风等也可用该药治疗;此外,独角莲外用还可用于治颈淋巴结结核(未溃),蛇、虫咬伤等。

观赏价值

独角莲植株挺拔雅致,叶绿光亮,缀以紫色斑点,果实晶莹似炬,是观叶观果极好的盆栽药材花卉。

相关研究

独角莲的块茎含胆碱尿嘧啶琥珀酸软脂酸、二棕榈酸甘油酯、β-谷甾醇及β-谷甾醇-D葡萄糖、白附子凝集素等多种化学成分,未经炮制的独角莲有毒性和一定刺激性,能催吐,同时还具有镇静、抗惊厥、镇痛、抗炎药、抑菌等作用。

物种对比

白附子系原药材的生用饮片,亦称“生白附子”,有毒,一般不可生用,但经加工炮制后的“制白附子”毒性已减,能入药。全国使用的生白附子有两种:一种是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犁头尖属 giganteum Engl.)的块茎,另一种是关白附,或称竹节白附,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H.Lev. )Rapaics)的块根。二者在形态特征上有很大差别:例如前者入药部位是块茎,以治风痰类疾病为宜,毒性较关白附小,兼可用于小儿药中,如用玉真散小儿惊风散等药中;后者入药部位是块根,以治风湿类疾病为宜,其毒性较大,不宜用于小儿药中;前者是肉穗花序,浆果,后者是总状花序蓇葖果等。

参考资料

独角莲.植物智·植物志.2023-02-10

独角莲.Species 2000 China.2023-02-10

..2023-07-01

..2023-07-01

..2023-04-01

..2023-02-10

黄花乌头 (huáng huā wū tóu). 植物智·植物志.2023-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