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保靖县

保靖县是中国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县域面积1760.65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底,全县常住人口23.16万人,下辖10镇2乡,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县。

保靖县地处云贵高原东侧,武陵山脉中段,地貌以山地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酉水河为县境最大河流。保靖县地先秦时属楚,汉时建迁陵县,南北朝改为零陵县,元设保靖州军民安抚司,清建保靖县,县治今迁陵镇,相沿至今。

保靖县主打“两茶一果”,其中保靖黄金茶是保靖县的特色优势产业,保靖县还有中国最大的酒陶瓷生产基地。2022年保靖县地区生产总值8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4.62:37.83:47.54。保靖县历史悠久,有吕洞山风景区、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四方城遗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还有土家调年节、土家族摆手舞、打溜子、赶秋等土家族苗族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

县名来历

五代十国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三亭县为保靖州。清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废除土司世袭制,实行派任流官制度),设立保靖县,“保靖”为保持地方安定之意。

历史沿革

先秦-两晋

春秋战国时期,保靖县地属楚地,秦属黔中郡

刘邦五年(前202年),将湘西五溪地置迁陵县(县治设今县城东“四方城”),属武陵郡西汉王莽改迁陵为迁陆,东汉复为迁陵。三国、两晋时期同汉。

南北朝-隋唐

南北朝时期改迁陵县为零陵县,仍属武陵郡。梁置沅陵郡,设大乡县,零陵并入大乡,隶属陵郡。

隋朝同之。唐贞观九年(635年),析大乡部分地域置三亭县,其治所在堡子街(今县城后街坡),隶属辰州天授二年(691年),析大乡置洛浦县,其治所“西洛”在今县城西南大妥乡甘溪村。先天二年(713年),复三亭县,隶属溪州。梁开平元年(907年),改三亭县为保静州。

宋元

宋建隆元年(960年),改为羁保静州。元初改称保靖州,属新添葛蛮安抚司。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改为保靖州军民安抚司。

明清

朱元璋二年(1369年),改安抚司为宣抚司,洪武六年(1373年),升为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雍正五年(1727年),清实行“改土归流”,废除了保靖承袭34代、历时787载的土司世袭制制度。雍正七年(1729年),设置保靖县,县治今迁陵镇,相沿至今。

嘉靖三十四年(1755年),东南沿海一带倭寇猖。保靖宣慰使彭臣率兵3000开赴前线平倭,其子彭守忠亦带精勇家丁1000人随从参战,在嘉兴市王家泾战斗中擒斩倭寇1900余人,敌溺死者甚众,勇立“东南第一战功”。

乾隆六十年(1795年),湘黔边区苗民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等率领下,举行反清起义,史称乾嘉苗民起义。保靖县苗民梁宏臣等随之响应,反清义军发展到千余人,在水田乡牛独心山与清庭对垒固守。后因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等被害,梁孤立无援,于嘉庆三年(1798年)被清兵攻破,起义失败。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时先属辰沅道,后属第八行政督察区管辖。

1934年1月,红二、六军团十七师四十九团团长吴正卿率部向保靖县挺进。湘军纵队司令陶广令和陆军新编第三十四师师长陈渠珍周燮卿等率部队筑堡拦截。1934年12月,湘鄂川黔边区革命根据地形成并发展,同时在永顺县和保靖接壤的部分区乡建立永保县革命委员会。次年1月2日,中国工农红军及永保游击队员击败中国国民党军队,致其退守山西省等地。后因土匪伪装混入革命队伍,于6日向红军发动内外夹攻,红军虽然突围,但也有不少红军和地方干部被俘牺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湘西。国民党湖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聂鹏升起义投诚,11月7日,解放军入城,保靖和平解放,县名、县治未变,属湘西行政区政区的永顺专区。

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一四一师四二二团在保靖县清剿土匪。第一阶段消灭了全县22股土匪。次年8月,成立了剿匪指挥部,土匪头目徐雅南等56人被抓获。

1952年8月,属湘西苗族自治区。1955年3月,湘西苗族自治区改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湘西苗族自治州改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均属其管辖至今。

地理

位置境域

保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边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部,介于东经109°12′~109°50′、北纬28°24′~28°55′之间,县境北与龙山县接壤,东邻永顺县古丈县,南界吉首市花垣县,西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毗连,东西相距62.7千米,南北相距57.4千米,总面积1760.65平方公千米。

地质

保靖县地处云贵高原的东端,武陵山的中段,为沅麻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属中国新中原地区构造第三个一级隆起西南段,武陵山二级隆起中段,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弧形构造西南端内弯处。构造走向由北北东转北东,属台地型类型。

保靖县境地层西北为泥盆纪、志留系、二叠纪三叠纪,中部为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东南部为板溪群、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占比90.48%,其余为变质岩岩浆岩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

地形地貌

保靖县地貌类型齐全,山、丘、岗、坪交错分布,属以中山、中低山为主的山地地貌,呈现出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地貌轮廓。其中山地面积占全县面积的86.4%;丘陵占比4.9%;岗地占比1.6%;溪谷、平坝占比7.1%。县境西北有川河界、白云山、香火山、灵角山四大山脉,东南部为吕洞山山脉,中部为中低谷地,地势比较平缓。全县平均海拔472米,一般海拔为300~500米,最大相对落差1120米,一般相对高差在300~400米。海拔900米以上山峰331座,其中最高海拔为白云山主峰白云寺,海拔为1320.5米。吕洞山主峰阿婆山海拔高1227.3米为第二高峰,最低海拔为县水文站水准点(凤滩电站水库)最高水位线200.5米。

气候

保靖县属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但保靖县复杂的地象性状使的县境气候因地带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地势高差悬殊的中山地带,呈现出地跨三带的主体气候特征,地势高差越大,气温温差越大。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6℃,无霜期缩短5天,不同高度的季节也就有了差异。年平均气温为16.1℃,气温最低月为1月,日均温为4.7~2.5℃,最高为7月,日均温为27℃,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7℃,极端高温天气为39.9℃,无霜期288天左右。年均降水量单位在1320~1620毫米之间,4~6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40%以上,7~9月则干旱少雨。在地域分布上,南北偏多,中部偏少。年降水量最大为1869.7毫米(1980年),最小877毫(1989年后)。

水文水利

水文

保靖县有大小溪河150余条,分属酉水武水两大水系,干流长度在5千米以上及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千米的溪河有61条。其中一级支流1条、二级支流16条、二级支流29条、四级支流13条、五级支流2条。

酉水河又称白河,属沅江一级支流,是县境内最大的河流,从县境西北部清水坪镇大桥村入境,经迁陵镇杨家村出境,县境段长81.1千米,年均流量453.6立方米/秒。

花垣河是酉水最大支流,流经保靖县境50.1千米,年均流量75.8立方米/秒。

长潭河为县境二级支流,长59千米,流域面积515平方千米。

泗溪河为县境二级支流,发源于普戎乡大人坳,河流总长为42千米,流域面积392平方千米,。

朦艟溪为县境二级支流,发源于普戎乡万世山,河流总长23千米,流域面积123平方千米。明嘉靖年间,土司王彭荩臣奉调抗倭,在此制造朦战船,朦艟溪以此得名。

水利

截至2020年,保靖县已开发水电站29处41台,总装机容量28.9万千瓦。其中碗米坡电站装机容盘24万千瓦,年发电7.92亿度。双溶滩、狮子桥、竹筒滩三座电站,装机容盘分别为8000千瓦、9600千瓦和125千瓦。

土壤

保靖县成土母岩主要以石灰岩(含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砂页岩、变质页岩、砂岩及少量第四纪冰川堆积物、冲积物。其中石灰岩发育的土壤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59.2%。垂直土壤带谱齐全明显,海拨200~500米为黄红壤,500~900米为黄壤,900~1300为黄棕壤。土壤有7个土类(水稻土、红壤、黄壤、黄棕壤、潮土、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14个亚类,54个土属,144个土种。土壤区域分布不明显,大致分为西部、中部红色石灰土及红黄壤区,北部、南部黄壤和黄棕壤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截至2020年,保靖县水资源总量124.858亿立方米,全县人均有水量6893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有水量的2.55倍,耕地亩平占有水量4598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为836毫米,平均径流系数0.62,总降水量24.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8.42万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发电量达44.5万千瓦。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保靖县有耕地18982.34公顷;园地11430.57公顷;林地129380.05公顷;草地435.41公顷;湿地156.2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915.5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96.4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01.26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保靖县已发现各类矿产30种,矿产地90处,但具备开发利用价值的仅十来种,探明储量的有煤、汞、白云岩矿和钒矿4种。目前主要开发利用的4种,即建筑石料用大理石、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主要矿种类型为建筑石料用灰岩,在全县均有分布,预测可利资源80000万吨,是保靖县主要材料建筑的来源,也是中国最大的酒陶瓷生产基地,有”中南陶都“之称。

生物多样性

截至2010年,保靖县有陆生脊椎动物213种,水生脊椎动物42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有云豹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等6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中华穿山甲中国大鲵等51种;被列为省重点保护动物有灰胸竹鸡、竹颈雉鸡(野鸡)、山斑鸠华南兔、豪猪、红嘴相思鸟、蛇蟾、蛙等132种。

截至2010年,保靖县有植物210科780属2325种,其中蕨类植物门41科105属365种,裸子植物8科15属19种,被子植物门161科660属1941种,主要植物有菊科、蔷薇科、蝶形花科、樟科、禾亚科、唇形科、鳞毛厥科、壳斗科蓼科玄参科大戟科茜草科百合科等13科,每科都超过30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金毛狗、贸杉、巴山榧、篦子二尖杉、鹅、厚朴等23种,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兰科24种。

白云山自然保护区位于保靖县的西北部, 总面积17555.0公顷,于2013年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维管植物205科715属1868种。其中蕨类植物36 科62 属173种;裸子植物8科15 属19 种;被子植物门161 科638 属1676种。主要植物为菊科、蔷科、蝶形花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 27 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珙桐等4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23种。有陆生脊椎动物213种,水生脊椎动物42种,属于省重点保护对象的有97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名单的有37种。其中有金钱豹、林麝金雕等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勺鸡豹猫等5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还有昆虫种类19目145科738种。

自然灾害

保靖县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气象灾害,以水灾和旱灾为主。水灾发生频率高,具有季节性,主要发生在4~9月。旱灾以夏秋旱危害大,受灾面积广。

1991年7月1~13日,保靖县连降暴雨,十三天总降雨量达284.7毫米。致使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公路交通中断,房屋被淹。这次洪灾造成全县2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2285万人。其中伤35人,死3人。冲走、冲倒房屋7栋,泥土石流淹没房屋2栋,直接经济损失850多万元。

1992年5月5日,保靖县遭受大风、大雨、冰雹袭击,致使全县25个乡镇、10.3128万人受灾,倒塌房屋26栋,冲毁公路、渠道、田地等,洪水致死1人,重伤1人,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050万元。

2020年6月10日,保靖县突降暴雨,局地大暴雨、特大暴雨。强降雨致多处山洪暴发,出现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共造成6人死亡1人失踪3人受伤,损毁房屋6栋。

1996年6月下旬到8月上旬,连续一个月出现35度以上的高温天气,日极端最高气温达37.4℃。造成水库、山塘干涸,344条溪河断流,人畜饮水困难。受灾范围涉及24个乡镇350个村,受灾人口达22.405万人,减产粮食505万公斤。

2005年6~7月,保靖县受副亚热带高压气流影响,持续26天出现高温干旱天气,平均气温26.4℃,平均日照时间12.9小时,平均蒸发量36.7毫米,30余条溪河断流,2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18173公顷,部分乡镇稻田干旱而积超过50%,人畜饮水困难。

2022年7~8月,保靖县持续晴热高温,降水较历年同期少,最长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超过30天,全县部分乡镇山塘干涸,蓄水剧减,农作物受灾严重,群众饮水困难,达气象特旱等级。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保靖县下辖10镇2乡:普戎镇、复兴镇、迁陵镇清水坪镇比耳镇毛沟镇水田河镇葫芦镇碗米坡镇吕洞山镇阳朝乡、长潭河乡,共170个行政村(社区)。保靖县人民政府驻地:湖南省保靖县迁陵镇迁陵东路6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概述

截至2020年11月1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保靖县常住人口总数为23879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比,下降14.15%。在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24282人,占52.05%;女性人口为114510人,占47.95;总人口性别比由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87上升为108.53;0~14岁人口为46342人,占19.41%;15~59岁人口为141208人,占59.13%;60岁及以上人口为51242人,占21.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136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7.65%。

截至2022年,户籍总人口29.21万人。城镇化率46.31%,较去年提高0.71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849人,人口出生率6.15‰。全年死亡人口1201人,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2.15‰。

民族

保靖县人口以土家族苗族为主,汉族次之,并杂居着瑶、回、满、白、壮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自称“毕兹卡”,主要分布在县境的碗米坡镇、长潭河乡、阳朝乡等乡镇。苗族自称“果雄”,主要分布在县境的吕洞山镇、葫芦镇、水田河镇。截至2020年11月1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在全县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2100人,占17.63%;少数民族人口为196692人,占82.37%。其中,土家族人口为144100人,占60.35%,苗族人口为51106人,占21.4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占比提升0.67个百分点,其中土家族人口占比提升0.90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占比下降0.23个百分点。

语言

保靖县土家族有自己的土家语,它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比较接近于彝语支的一种独立语言。其基本特征是有声调,无复辅音,复合元音较多,辅音韵尾较少。共有19个声母、25个韵母、4个拼音声调。但随着社会发展,土家语不断受汉语言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绝大多数土家人都以汉语为交流工具,不会讲土家语了,只有拔茅、马王、隆头、吊洞、普戎、涂乍、仙仁、比耳等乡镇的部分村落的土家人,还以土家语为交流工具。

保靖县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谣语族,苗语支,苗语东部方言的西部次方言。有48个声母,36个韵母,无撮韵,共6个音调。拼音方法与汉语拼音法则基本一致。新中国成立后,苗汉交往日益密切和教育的普及,除边远山区的中老年人外,苗族人已较普遍地会说苗汉两种语言。保靖县苗族居住分散,住在水田河(含中心)的苗族与夯沙、葫芦等地的苗族在语音上有差别,但词汇和语法相同。

经济

保靖县2021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中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六,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二。主导产业为农业,有保靖黄金茶、柑橘油茶“两茶一果”优势产业,其中保靖黄金茶为支柱性产业。2022年保靖县地区生产总值80.49亿元,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7.94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40.17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比:15.39:34.71:49.91。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74%、-2.42%和87.6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8660元、13999元,分别增长6%、6.8%。

第一产业

保靖县第一产业以“两茶一果”为主产业,即保靖黄金茶、柑橘油茶。其中保靖黄金茶为主要优势产业。截至2022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9533公顷,年产名优茶1000余吨,年产值近11亿元以上。2010年,“保靖黄金茶”古茶园被湖南人民政府列为文物挂牌保护,2020年,保靖黄金寨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列为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2021年获得了马德里国际注册证明商标授权保护,保护范围涵盖27个国家。保靖县比耳镇脐橙,有“柑橘之乡”之誉,已有200多年历史。

2022年保靖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81亿元,同比增长3.1%。粮食作物面积17.63千公顷,同比增长0.09%。茶园面积10.53千公顷,增长10.5%,当年可采摘面积6.66千公顷,增长11.1%。柑橘属面积10.38千公顷,增长0.1%。全县粮食总产量9.42万吨,下降1.9%。茶叶产量0.14万吨,增长21.3%。柑桔产量14.26万吨,增长0%。

第二产业

保靖县第二产业主要是矿产品循环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电子信息。其中绿色矿产品综合利用的南轩华锌业、中锦环保有限公司的工业产值占全县一半。特色产业有包装、陶瓷和白酒。如皓天印刷的酒盒,金锋、寰宇公司的陶瓷酒瓶,土家人、水田河的白酒等。保靖县还有中国最大的酒陶包装容器生产基地。其中,湘泉酒厂的内参瓶、酒鬼瓶、湘泉瓶皆为黄永玉大师的经典设计之作,有“中南陶都”之称。

2022年保靖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9.79亿元,同比下降2.7%。其中电解锌产量64314.5吨,比上年增长-1.7%;白酒产量1168千升,比上年增长-53.4%;精制茶产量409.3吨,比上年增长-12.1%;纸制品产量228.7吨,比上年增长-27.7%;日用陶瓷制品产量1493.48万件,比上年增长-4.1%。

第三产业

保靖县第三产业以发展吕洞山、白云山和酉水“两山一河”生态文化旅游业为主。吕洞山是国家AAA级景区,白云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酉水河是保靖县的母亲河。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浓郁的民族风情打造了“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文化旅游精品线,还发展了乡村游、民宿游、研学游等新型业态。2022年,保靖县全年接待游客302.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实现旅游总收入26.41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5亿元,同比增长2.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3260万元,比上年增长67.7%。房地产开发投资3.63亿元,下降26.2%。实现进出口总额257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保靖县有各类学校13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高中1所、普通初中11所、普通小学58所、特殊学校1所、幼儿园31所、各类民办学校32所。其中保靖民族中学类属完全中学,一校两址,初中部设在校本部,高中部设在思源实验学校。各类学校教职工2811人,各类学校在校生34892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042人。小学升学率100%,小学年巩固率100%;初中升学率96.7%,初中年巩固率99.8%。高考本科上线696人,本科录取616人,其中,1人被清华大学录取。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保靖县拥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电视台1家,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保靖县首届少儿茶艺技能赛、保靖首八峒土家族山歌会等大型文体活动10场,完成演艺惠民送戏下乡63场。

科研科技

2021年保靖县专利授权量78个。其中发明专利1个,实用新型专利58个,外观设计专利19个。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个,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个。2022年保靖县建立“酉水人才”专家工作站,聘请9名知名专家驻站,首批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9名。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开展“归雁回流”工程,持续更新人才数据库收录各类人才1005名。

医疗

截至2022年,保靖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60个:医院3家,其中保靖县人民医院、保靖县中医院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17个(乡镇卫生院及分院25所,村卫生室159个及33个村级医疗点);个体诊所3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行政部门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卫生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执法局1个。

体育

截至2021年,保靖县有体育场地883个,其中体育馆4座,标准运动场6个,篮球场184个,游泳池6个,各种训练房3个。全县体育场地总面积共计29.4万平方米。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保靖县运动员杨霞打破了三项世界纪录,获得了53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也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块金牌

生态环保

截至2020年,保靖县森林覆盖率70.24%,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4358.32公顷。其中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55.31%,酉水中国湿地公园保护地面积占比0.36%。酉水水环境质量均达到地表水二类水质,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县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优良天数为345天,优良率94.6%,PM2.5检测标准达标天数346天,达标率94.8%。

社会保障

保靖县是第一批革命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于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2020年剩余未脱贫人口725户1422人现已全面脱贫。

截至2021年,保靖县有各类敬老院17个(其中1个为社会福利院),床位916张,收养五保老人419人。集中供养五保老人年标准达9000元/人/年,分散供养农村五保老人年标准达5820元/人/年,城市五保老人年标准达9048元/人/年。全年共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2191.62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7178.64万元。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19人、新增城镇就业3156人。

交通运输

保靖县位于湘渝交界处,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国道209线穿境而过,与吉首市、张家界市、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等形成1小时经济圈,与长沙市重庆市贵阳市形成4小时经济圈。2021年全县旅客运输量137.1万人,旅客周转量8510万人千米,同比下降20.1%。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44.6千米。

公路

截至2022年,保靖县有高速、国道和省道各1条。即张花高速、国道209,省道231。

2013年11月30日,保靖县第一条高速公路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保靖段通车,公路在县境段长37千米。

国道209途径保靖县龙溪、迁陵镇、复兴镇、狮子桥等地,公路在县境段长33千米,其中县城段长2.5千米。

省道231洗老线,起自209国道花垣段老鸦塘,途径保靖县毛沟镇、野竹坪、清水坪镇,终至龙山县洗车河镇,全长150千米。

水路

保靖县位于酉水中下游,酉水自西向东流经保靖全境,为酉水流域水路最长的县。截至2001年,有涂乍、清水2个汽车渡口。截至2021年,全县客船拥有量47艘,货船拥有量4艘。

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保靖县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保护目录14个,州级保护目录33个,县级保护目录197个。

酉水船工号子历史悠久,曲调高亢婉转,具有浓郁的土家族音乐特色。酉水是土家族母亲河,生活在这里的土家族劳动人民在行船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船工制作号子的特殊歌唱形式,以协调船工动作,统一节奏,调节劳动情绪。酉水船工号子最初用土家族语言演唱,其内容涵盖了土家族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原始宗教信仰、生产生活等多个方面,在土家族的民族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其演唱形式主要包括行船的桨号子、橹号子,岸边号子及晚间休闲民歌坐唱等几种。代表性的曲目有《老司歌》《篙号子》《桨号子》《纤号子》《装卸号子》《大河涨水小河满》等。于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画是在传统单色绣花样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立画种。苗族人王正义将白色粉浆直接画在深颜色的布料上,以替代古老的“锉本”剪纸,供妇女们直接按画稿中国刺绣。后来他又把白色的线描改成彩绘,成为一种单纯的布底绘画,用于服饰、窗幔、门帘和室内装饰。20世纪初,保靖县的苗族艺人梁求瑞继承了绘制苗画的技艺并传承发展。苗画内容多反映着苗族的文化、生产生活、商品贸易、民间信仰等历史与现实的状况,其构图大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于201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19年,保靖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州级8个、县级18个。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城东约3千米的要坝村酉水河边,于2013年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在四方城正式置县,称迁陵县。在之后近600年的时间里,这里都是县城治所所在地。遗址内还发现了几十座战国、汉、唐墓葬及西汉青铜冶炼场。四方城遗址是历史变革发展的重要实物见证,对研究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的渊源、历史、文化、民族关系及其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魏家寨古城遗址位于保靖县酉水河中上游南(右)岸,于2013年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占地面积2.52万多平方米。城基完好,里面的护城墙、筒瓦、板瓦、壕沟和2米多的夯土台清晰可见,与龙山里耶古城考古遗址公园隔河相望。整个遗址包括魏家寨古城遗址和古墓群。魏家寨古城遗址的有效保护对研究汉代武陵郡酉水流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

民俗传统

保靖县自古为土家族苗族繁衍生息之地,有土家族调年节、土家族摆手舞、茅谷斯、哭嫁、打溜子、唱山歌和苗族挑葱会、边边场、四月八、赶秋、苗鼓舞、唱苗歌等传统民俗节庆。

传统节庆

过赶年,又叫过早年。保靖县土家族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谓之“过赶年”。其起缘说法有三:一是明朝调士兵抗倭,正月初一出征,提前一天过了年,以后年年沿例。二是正值年关前夕外敌入侵,土家人提前过了年,做好了抗敌准备,大败来犯之敌,为了纪念胜利,沿例早一天过年。三是土家祖先在财主家帮工,要为财主家“忙年”,提前一天回家,与家人团聚过年,形成惯例。

摆手节,又叫舍巴节、舍巴日。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时间上又分为正月堂、二月堂、三月堂、六月堂。大摆手活动规模大,参加人数上万,祭祀八部大王。小摆手活动规模小,以村为单位,百人左右,祭祀彭公爵主、向佬官人、田好汉。大摆手“三年两摆”,在正月初九至十一举行。届时各村寨在摆手堂依姓氏组成各个“排”,每排分摆手队、祭祀队、旗队、乐队、披甲队、炮火队,敲锣打鼓,唱请神歌,举行祭祀仪式,跳摆手舞。到了晚上,摆手堂还有唱山歌、舞龙灯、彩莲船、背角无齿蚌灯等演出。

苗族

四月八,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是苗族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也是青年男女的联欢节。每逢这天,苗族人会从四面八方赶到传统的“跳花坪”上来,围着鲜花盛开的花台打花鼓、唱苗歌、玩狮子、吹芦笙唢呐和木叶等一天一夜。这种白天花山节、晚上跳月的风俗,苗族叫作“旦太旦腊”,译成汉语便叫“跳日跳月”。

赶秋,每年“立秋”这天,苗族人民都会身穿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涌向秋场,参加或观看各种文娱活动。其中主要标志是“八人秋”。相传很久以前,苗寨有个名叫巴贵达惹的青年外出打猎,他射中了一只山鹰,同时还掉下来一只花鞋。这只花鞋,绣工极为精巧,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之手。巴贵达惹决心要找到这只花鞋的主人。他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同时坐八个人的风车形秋千,取名“八人秋”。在立秋这天,他邀约远近村寨的男女前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找到了那只花鞋的主人——美丽的姑娘七娘,并与她结成了夫妻。从那之后,人们一年一度地举行这种活动,渐形成了“赶秋”盛会。

挑葱会,是保靖县翁排坡苗族青年的集会。每年的清明节,苗族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带上蒸好的“清明粑粑”,手拿挑葱刀,男青年拿着沙刀,都聚集在翁排坡上,对歌择偶。这就是一年一度的“挑葱会”。

传统服饰

保靖县土家族姑娘多留满发梳辫子,扎彩色布结。已婚妇女则盘发别发饰,包青丝头帕或青布头帕。服装用料多为家织的青、蓝棉布。上衣有两种款式,即“外托肩”和“银沟”。“外托肩”一般向右开襟,滚书边,不做衣领。沿衣襟和袖口贴两条宽窄不一的青边。“银沟”做矮衣领,一绺青布边滚在衣襟和袖口处,后面缀三条彩色梅花条,胸襟用五彩丝线钩花。裤子亦多为青、蓝、绿色,上连白花裤腰。裤脚处同“银沟”的袖口一样。土家族妇女的鞋子有“尖尖鞋”和“瓦片鞋”两款。鞋面用料为青蓝色或粉红色绸缎,鞋口滚书边、挑“狗齿花”,鞋尖部分用五彩丝线绣出“桃李争春”“蝴蝶恋花”等图案。

土家族男子通常留短发,头裹“人“字格的青丝(青布)头帕。身着高领布扣的对襟衣,白裤腰短裤脚的大裆裤。上山下地劳动时多穿“水草鞋”,平日赶场做客则穿多耳麻草鞋或青面布底鞋。

苗族服饰用料旧时以家织棉布为主,辅以丝、麻。苗族女子的上衣无领,过腰长大,衣袖宽短。有云肩式、云襟式、叠摆式、四岔式、琵琶襟等七八个款式。胸前肩背、摆襟袖口和围裙背篼,都用五色丝线绣有“二龙戏珠”“蝴蝶戏梅”“双凤朝阳”等花纹。女裤短而肥大,裤脚滚边,亦绣有花纹图案。脚穿头尖口大的船形绣花鞋,头戴银冠,身佩银饰。

苗族男子头裹青(蓝)布帕,身着紧身对襟衣,短而肥大的腰裤,青布裹腿水草鞋。服装色彩以青、蓝为主,辅以花条、花格。

传统婚俗

土家族传统婚俗最特别的是哭嫁,即土家姑娘在婚嫁之前必与母姨、姑嫂、姐妹一起抱头痛哭。且要边哭边唱,以此表达亲人间的骨肉深情、离别痛楚等。一般在婚前就开始了,短的三五天,长的要哭一个多月。哭嫁的形式有一人单哭、二人对哭、众人合哭。哭嫁使用的语言现在大多为汉语,少数土家语保留得较完整的村寨,仍用土家语哭嫁。哭嫁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哭爹娘”“哭祖宗”“哭苦情”“哭出门”“哭上轿”等等。出嫁时新娘的《哭嫁歌》唱的多少好坏,是乡亲们评价她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她日后在婆家分量轻重的关键一举。

哭到接亲的那一天,男方接亲的队伍打着溜子、吹着唢呐、抬着花轿来了,女方会抬一张大方桌挡在大门口,请事先安排好的“内管先生”与接亲的“礼官”对歌、盘歌。“礼官”胜出后,交出“三茶六礼”,方能进屋,俗称“拦门礼”。

苗族青年男女大多在“会姑娘”“赶边边场”时相识择偶。苗族男子如果看上了某位姑娘,便会通过讨要糖果、高山韭或手帕、腰带等形式向这位姑娘表示爱意。而姑娘若情投意合便会赠物定情。之后便是“求婚”“吃放口酒”“过礼”“讨红庚”等婚俗程序。其中苗家婚俗中最特别的“打发”,是指结婚那天,全寨的乡亲都来新郎家庆贺欢聚。他们以女方送亲陪嫁的人为主客,热情地向他们敬酒、同他们对歌。然后出其不意的用锅烟粉地把客人抹得满脸花黑,客人亦可如此。据说,脸上的黑被抹得越多,将越是兴旺吉祥。

饮食特产

保靖人喜食酸辣,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其酸食可分三大类:蔬菜酸、肉食酸、粮食酸。蔬菜酸有:青萝卜酸、辣椒酸、豆荚酸、野葫葱酸、大菜酸、藠头酸、茄子酸等;肉食酸有酸猪肉、酸鱼等;粮食酸主要以玉米棒和糯米为原料,碾磨成粉拌辣椒粉腌制而成,有包谷酸、糯米酸等。

日常菜肴有:凉拌山笋、椿木尖、蕨菜炒腊肉、野葱炒蛋、鸭儿芹桃花虫、莴笋炒黄鳝、泥鳅钻豆腐、麻辣小山羊、油炸蜂蛹、油酥野鸡丁、罐罐菌炒肉、枞菌炖豆腐、炒合菜等。

合菜是把猪肉、猪杂墨鱼目粉条、豆腐、香菇、白菜、胡萝卜、海带等,合起来一锅煮,其荤而不腻,香郁味美。传说古代土家将领在年关时急于出征迎敌,来不及一样样做过年的菜,便把各种菜炖煮于一锅,久而成俗。故合菜又叫团年菜、贺菜。

蕨菜炒腊肉是一道以蕨菜、腊肉为主要原料的保靖特色菜。蕨苗焯水后捞起,腊肉煎至金黄后加入蕨菜,再加入适当调味料即可,清香开胃,风味独特。

特产

保靖黄金茶历史悠久,相传明朝嘉靖十八年(1539年),湖广贵都御史陆杰途经保靖时,与下属百余人身染瘴气,时有苗族老阿婆采门前百年陈年老茶树叶沏汤饮之,瘴气立愈。陆杰当场赐谢金条一根,并将此茶上报为贡品,从此便有“一两黄金一两茶”之说,保靖此处的茶便叫黄金茶2号。保靖黄金茶有四高,即茶叶内的氨基酸、茶多酚、水浸出物、叶绿素含量高。其中氨基酸含量达7.47%,是同期一般绿茶品种的2倍。保靖黄金茶冲泡后有香、绿、爽、醇的特点,谓四绝。

保靖松花皮蛋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其配料、制作工艺讲究,而保靖松花皮蛋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已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松花皮蛋蛋体饱满、晶亮、有弹性,蛋内有如松枝的银灰色图案。食之肉质清爽、醇香。是家常食用、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宗教信仰

主要宗教

雍正八年(1330年),有佛教游僧入保靖县建庙传教。之后陆续在县境修7庵11寺,为奉佛诵经持斋修行之所。

道教在清乾嘉年间(1736~1820年)时就已经在保靖县传播。县境道教“正乙道”有文武两支,苗区一般信奉“武教”,土家族地区则多信奉“文教”。两支均以“驱鬼除邪、祈福灾、超度亡魂”等活动为职业。他们的总教者需经度职传法授印方能设坛行教。

天主教于1919年由美籍神甫费文治传入保靖县。其在保靖县租借民房设立天主教堂,属美国“苦难会”沅陵教区管辖。

基督教(新教)于1919年由美籍牧师何道明、沅陵传教士翟金元、布道员向顺昌等传入保靖县。他们在保靖县租房设立“福音堂”,属美国“复初会”湘西区会管辖。

民族信仰

保靖县土家族信奉他们的祖先,如八部大神、彭公爵主等,不同姓氏的土家人还敬奉本姓传说中的英雄,并修建宗祠加以供奉。而土家人每家每户则会在堂屋正壁上装一神龛,作为祖先的神位。逢年过节以及正月、七月的初一至十五,都要在神前焚香斟酒,祭祀祖先。

土家族还信奉土老司,又叫“梯玛”,是土家族的巫师。他们认为土老司人神合一,是沟通土家人与神之间的桥梁。因此,每当有重大祭祀活动,或是平日求雨、求子、求消灾、治病等等,都要由土老司主持。

除此之外还土家族十分敬重司命帝君、猎神、土地神、四官神等神。在土家人的心目中,灶神为诸神之首,并把它的牌位同祖先的牌位一起供奉在神龛上。

苗民信奉的祖先首为蚩尤苗语称“阿普苟尤”。每逢年节,苗家都要“祭家先”“打猪祭祖”,以敬奉始祖蚩尤。苗民崇拜的另一对祖先为“奶滚妈苟” (汉语:犬父鬼母),即架瓠和辛女。他们认为,架瓠和辛女是繁衍苗族的祖先。

苗族族的信仰多神多鬼,通常所说的有36神72鬼。其中特色的有“吃猪”“吃牛”和“接龙”三种。此外,还有“还愿”的祭祀活动亦在苗族中流行。

景区名胜

保靖县历史悠久,山水秀丽。有国家3A级景区吕洞风景区、陇木峒风景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魏家寨战国古墓、西汉古城遗址迁陵四方城遗址;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云山;还有首八峒村落八部大王庙遗址、碗米坡生态平湖、江口红石林、酉水摩崖石刻之最“天开文运”、唐朝酉水岩墓葬、捧车河、小寨沟、苗家边墙等景点。

吕洞山风景区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级风景区,位于保靖县城南55千米处的吕洞山镇。吕洞山主峰海拔1227.3米,山峰上有双洞如“吕”字横贯山体,吕洞山由此得名。景区有夯吉、夯沙等苗寨,指环瀑布、十字坪、望天坡等景点。

陇木峒风景区为国家AAA级风景区,位于保靖县城西北15千米处。景区有八部园、土司园、土家文化体验园、花卉博览园4个园区,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家集生态休闲、土家民俗、景中漫游、极限游乐、特产购物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景区内的陇木峒村是典型的土家山寨,被吉首大学作为“土家民俗研究基地”,并获“州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四星级旅游区(点)”称号。

位于保靖县城酉水老码头对岸临河崖壁,距河面30余米。颜体“天开文运”四字,刻于1891年,从右至左横排,阴刻,每字2.4米x1.8米。左有落款“光绪十七年孟夏月刊”九小字,行楷书阴文。

位于保靖县城西北30千米碗米坡镇沙湾村,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前。湘西土家族先民在秦朝以前,有八个部落,其首领称“八部大王”。相传这里敬奉的八部大王是向老官人,土家语名“涅壳赖”,是八部大王的头人。今遗址保存完好,一对石狮仍在原址。有高1.5米,宽0.8米,书“八部大王”阴刻的浮雕石匾一块,现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该庙已成为土家族祭祖圣地,每年正月初六、六月六、九月六,土家人集聚于此祭拜先祖。

著名人物

荣誉

2018年12月20日,湖南省司法厅授保靖县为“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21年7月,保靖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名单。

参考资料

走进保靖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2-07

..2023-03-11

保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31

保靖县行政区划简介.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9

保靖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4-10-17

民族语言.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走进保靖.保靖县人民政府.2024-10-17

保靖县文化旅游总体概况.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6

保靖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2021—2035年).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6

2023年保靖县政府工作报告.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2

保靖招商概况.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9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3-11

..2023-03-19

..2023-03-28

..2023-03-31

..2023-03-31

地理地貌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2-07

保靖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2

石关顺:保靖林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 湖南省林业局.2023-04-13

珍禽异兽 归去来兮.湘西团结报.2023-05-22

湖南白云山自然保护区.湖南省林业局.2023-05-22

..2023-05-29

湖南保靖县强降雨致多处山洪暴发 已致6死1失踪3伤.中国新闻网.2023-04-13

湘西州:坚持一线工作法 全力抗大旱抗长旱不松懈 . 新湖南.2023-04-13

保靖县打井抗旱保群众饮水安全.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4-13

保靖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县政府领导.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政协保靖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保靖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2

保靖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4-13

..2023-03-17

2021年湘西统计年鉴.湘西州统计局.2023-04-16

酉水明珠耀武陵——保靖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凡十年.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4-13

保靖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2

保靖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31

保靖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3-31

保靖:真抓实干 全力推进优势特色千亿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31

保靖工业挺起“三主三特”新格局.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3-31

风吹陶城.湘西团结报.2023-03-31

保靖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化解大班额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4

保靖县:“三步走”扎实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红星网.2023-05-29

保靖县人民医院(二级机构)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4

保靖县中医院(二级机构)2019年度部门决算公开.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4

风雨四十载 拼搏铸丰碑——记州民族体育学校.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2023-03-25

保靖县:构建防贫机制 巩固脱贫成果 .湖南省乡村振兴局.2023-03-31

张花高速开通 保靖通达四海.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6

湘西州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项目基本情况 统计表.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3-12

江河号子(酉水船工号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12

苗画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12

湘西自治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基本情况.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3-12

湘西自治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3-12

民族节庆.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31

盘点苗族节日文化大全.中国历史网.2023-03-31

民族服饰.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民族婚俗.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民族饮食.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1

保靖美食特色_蕨菜炒腊肉.湘西旅游网.2023-03-26

保靖黄金茶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4-14

省级目录/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欢迎光临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3-24

信仰禁忌 .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4-13

2022年湘西州A级旅游景区名单.湘西州文化旅游广电局.2023-03-12

圣山护佑的苗寨——湖南省保靖县吕洞山镇吕洞村记.中国民族网.2023-03-26

关于加强吕洞山风景名胜区建设的建议.湘西州政府门户网站 .2023-03-26

稻花香里说丰年┃游千年古镇·赏土家风情.今日头条.2023-03-26

陇木洞.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26

抗倭英雄——彭荩臣.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捍卫三民主义的米世珍.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早期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人姚彦_保靖名人.中国保靖网.2023-04-13

湘西州第一位中共地下党女县委书记——彭司琰.保靖县人民政府.2023-03-17

彭司勋.中国工程院.2023-04-13

保靖县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新湖南.2023-03-24

绘此新画卷 田陇翠浪斜——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保靖县共建走笔.红网.2023-03-31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