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婉约派

一、婉约派的概念

婉约派:“婉约派”是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主要特点是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谐婉。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煜等。

婉约派是与豪放派并立的一个宋词流派。婉约派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兴起于晚唐,发展于五代十国,繁荣于宋朝,衰落于元朝。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婉约,即婉转含蓄,词一般合乐而歌,用以愉悦宾客和表达兴致。从五代的《花间集》到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多为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柳永、李清照晏殊等继承前人词风并在内容上不断创新,艺术水平越来越高,成为宋词的主要流派。南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开始逐渐衰落。婉约派盛于宋的时代背景。

北宋的建立打破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国家的统一,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繁荣,国力强盛,整个社会承平日久,百姓安居乐业,婉约派有了丰厚的生存土壤。当时的民间娱乐,可谓是形式多样,勾栏瓦肆,演绎各种技艺。茶楼酒肆,竞唱各种新声。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记载柳永“善为歌辞,教坊司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婉约派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1.南唐后主李煜是婉约派开创时代的代表人物。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人(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今存词三十馀首。其词在题材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都有一贯的特点,那就是“真”。这位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的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其词前期写宫廷享乐生活描写和感受,对其陶醉与沉迷其中,不加掩饰。(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玉楼春》)

李煜后期的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词中不加掩饰的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并把亡国的痛苦与人生无常融合在一起,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2.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嗜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大力创作慢词,打破了唐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和小令平分秋色。在两宋,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创造了必要条件。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与茶楼妓馆,对社会底层的民众及歌妓生活及心理状态较为了解,也经常应歌妓要求作词。“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柳永为适应市民大众欣赏趣味,创造性的运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铺陈描绘事情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有力推进慢词发展。“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

3.李清照(1804年—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就打下良好的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书画金石搜集整理。闺门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人生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暂时缺憾,李清照创作出略带苦涩和幽怨的望夫词。“红藕香残玉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的表现复杂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李清照以一名女性的视角和触感,创作出描写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词作。“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善用白描手法,创造出山水自然和谐的意境。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她以女性的身份,大胆真挚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丰富生动的抒写自我情感世界,打破了男子一统文坛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正如明代杨慎所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词品》卷二)”。

参考资料

..2023-01-07

..2023-01-07

..2023-01-07

..2023-01-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