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施咏

施咏,男,1971年8月出生,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200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王耀华教授和乔建中研究员。2007年,他被破格评聘为教授。施咏还是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艺术学院的双博士后,于2015年被任命为“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博士生导师。在音乐学研究中视野开阔,涉及多个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传统音乐、音乐美学、评论、传播、教育学等。他出版了13部专著和教材,并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期刊上发表了120余篇论文,其中CSSCI、中文核心刊物60余篇,扩展版40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篇,最高单篇下载逾4400次,入选2008年度全国艺术学高被引论文前10位。

个人经历

工作经历

施咏2004年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破格任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双十”工程首位引进人才,受聘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理论教研室主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2008年入选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民族音乐学、音乐美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硕士生导师。连续入选江苏省委组织部第四、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教育经历

1990-1994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士;

2003-2006年,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博士;

2007年—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讲授课程

本科:曲式作品分析、中国民族音乐;

研究生:音乐美学、音乐学概论、音乐学论文写作。

获奖概况

施咏获得的奖项包括但不限于:

1. 《基本乐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全国艺术中专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2000;

2. 《乐理究竟教什么——谈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对乐理教学改革的影响》第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论文评比二等奖,2004;

3. 《但识琉球往来路,又闻御座古乐飘》首届“人音社杯”全国高校学生音乐书评比赛“优秀奖”(最高奖),2004;

4. 《安徽音乐志野获编》安徽省铜陵市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5;

5. 《对当代音乐教育思想中“综合”理念的学理探讨》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2005;

6. 福建师范大学第五、第六届在学研究生科研成果评奖二等奖,2005、2006;

7. 《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专著)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6;

8.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长春市人民政府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

9.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吉林省人民政府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7;

10. 《阿炳及“二泉映月”研究述评》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7;

11. 《再谈“乐理究竟教什么”》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十届优秀成果二等奖,2007;

12. 《谈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基本乐理学科体系构建》安徽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一等奖,2008;

13.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第十二届江苏省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二等奖,2012;

14.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专著)第十一届江苏省政府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1;

15. 《乐理与文化》(专著)江苏省高校第九届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2014;

16.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11;

17. 《读王耀华\u003c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u003e》第四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一等奖,2012;

18.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第二届全国音乐传播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

19. 《从流行音乐切入民族音乐教学的新思路》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教育论文评选三等奖,2015;

20. 《从流行音乐切入民族音乐教学的新思路》江苏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教育论文评选特等奖

21. 《常熟虞山琴派保护现状调查与思考》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2;

22. 《江苏民歌在当代流行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研究》第二届“江苏省紫金文艺评论奖”二等奖,2016;

23.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流行音乐理论研究》,第七届“人音社杯”音乐书评二等奖,2016。

出版书籍

施咏出版的书籍包括但不限于:

1. 《基本乐理的文化视野》(独著),西南师大出版社,2002年;

2. 《安徽音乐志野获编》(合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02年;

3. 《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独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4. 《中国民族器乐经典名曲50首详解》(独著),西南师大出版社,2008年;

5. 《可爱的安徽——安徽地方音乐名曲赏析》(独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

6. 《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独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

7. 《乐理与文化》(独著),西南师大出版社,2012年;

8. 《中国风流行歌曲鉴赏指南》(独著),安徽文艺出版社,2017年;

9.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参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主要教材

施咏参与编写的教材包括:

1. 《中国民族音乐》(主编),安徽文艺出版社,2008年;

2. 《中国民族音乐》(参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3. 《外国民族音乐》(参编),人民音乐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

4. 《音乐美学教程》(参编),高教社,2016年。

承担课题

施咏主持的课题包括: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当代音乐海外传播》子课题《中国当代传统音乐的海外传播》,2015年;

2.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创作的民族化研究》,2016年;

3. 全国教育规划青年课题《音乐学科国家级教学名师研究》,2009年;

4.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当代流行音乐民族化的历史与形态探究》,2012年;

5. 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现状研究》;

6. 第50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民族化的历史与形态研究》;

7. 江苏省哲社基金项目《江苏古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2009年;

8. 江苏省文化科研项目《中国当代“民工歌曲”的理论与现状调查研究》,2008年;

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社项目《中国戏曲、说唱风格钢琴曲创作研究》,2009年;

10. 教育部“高校文库”资助《弦外之音——当代古琴文化传承实录》,2010年。

社会任职

施咏担任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理事,中国音乐教育学会乐理视唱练耳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入选安徽省政府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连续入选江苏省委组织部第四、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高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