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馨,1951年12月出生,是一位经济学博士和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前任院长。他曾担任厦门大学财金系系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并在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张馨还是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7—1991 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博士生 经济学博士(1991)。
1982—1984 厦门大学财政金融系硕士生 经济学硕士(1984)。
1978—1982 厦门大学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77级本科生 经济学学士(1982)。
工作经历
1984-厦门大学财政系(财政金融系)教师。
期间:
2000—英国莱斯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5—美国康奈尔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1990—英国莱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教学名师、《财政学》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财政学国家级教学团队、财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 负责人。
研究方向
公共经济学(公共财政理论、比较财政学、财政学说史)、金融学、法律经济学、西方财政学说史 《资本论》与当代中国经济财税理论前沿。
主要贡献
科研项目
先后主持1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现住持《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研究》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学术成果
正式出版著作28本(含专著和教科书,也包括合著),在国内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文章130余篇(含合著)。
学术专著
财政学,教材 第一作者,科学出版社, 2006。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问题研究,专著 第一,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财政公共化改革:理论创新·制度变革·理念更新,专著 第一,中国财政经济出出版, 2004。
比较财政学教程(第二版),教材 第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财政学,编著 主编, , 2002。
部门预算改革研究——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剖析,专著 第一, , 2001。
当代财政与财政学主流,专著 第一, , 2000。
公共部门经济学,译著 第一, , 2000。
当前几项重大改革与财政关系研究文集,编著 第一, , 2000。
公共财政论,专著 第二, , 1999。
公共财政论纲,专著 第一, , 1999。
论文
财政辞典编撰:一项值得大力推荐和开展的事业, 财政研究, 2000年7期。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内容浅析, 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市场经济下的财政, 2000年1期。
论建立公共财政的现实意义, 当代财经, 2000年1期。
公共化:20年财政改革的基本趋势, 中国财政, 2000年2期。
利息税:规范我国市场关系的一个步骤, 涉外税务, 2000年2期。
促进经济增长的公债效应理论, 财政研究, 2000年10期。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 厦门日报, 2000-11-21。
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关系析疑, 中国财政要论, 2000年7期。
公共财政的概念和内容浅析, 公共财政:经济学界如是说, 2000年5期。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财经问题研究, 2001年11期。
财政政策的蓝皮书——评《领导干部财政知识读本》, 中国财经报, 2000-4-25。
话说公共财政(5),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0期。
公共支出改革: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关键步骤, 财政研究, 2001年9期。
“税收价格”:理念更新与现实意义, 税务研究, 2001年6期。
关于当前财政形势的看法, 经济活页文选(理论版), 2001年1期。
我国财政是否存在风险, 中国财经报, 2001-2-23。
财政公共化:当前我国改革的关键步骤, 财政研究, 2001年2期。
部门预算改革与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构建, 中国财政, 2001年5期。
实现政府对市场的根本约束——论中国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中国财经报, 2001-5-23。
“做大蛋糕”应注意的若干特殊问题, 中国财政, 2004/4。
公益性、垄断性、收费性、竞争性——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多元化, 厦门大学学报, 2000年1期。
双元财政论评述, 中国经济问题, 1999年1期。
税收公共化:税收原则体系的转型, 涉外税务, 2004/6。
“公共经济(学)”析疑, 财贸经济, 2004/4。
论财政监督的公共化改革, 财政研究, 2004/12。
“两岸三地”财政制度比较研究, 亚太经济, 2004/5。
公共财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支撑点, 改革, 1999年5期。
论转轨型宏观经济政策, 财贸经济, 1999年10期。
财政的公共性与阶级性关系析疑, 经济学动态, 1999年5期。
探讨“国债依存度”的现实意义, 中国财政, 1999年9期。
话说公共财政(7),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2期。
我国“财政本质”观演变述评, 经济学家, 1999年4期。
话说公共财政(6),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11期。
应从市场经济的基点看待公共财政问题——答赵志耘、郭庆旺同志, 财政研究, 1999年1期。
公共财政基本框架, 广东财政, 1999年5期。
“国家分配论”应如何发展, 东南学术, 1999年1期。
关于财政政策的若干问题, 财经论丛, 1999年4期。
话说公共财政(1),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6期。
话说公共财政(2),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7期。
话说公共财政(3),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8期。
话说公共财政(4), 江西财税与会计, 1999年9期。
没有公共财政就没有市场经济, 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 2001-11-29。
法治化:治理乱收费的治本之策, 涉外税务, 1999年7期。
论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 2003年5期。
实事求是,直面历史,敢讲真话,承认他人:财政学界亟须树立的学风, 财政研究, 2003年3期。
财政投资评审: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 广东财政, 2003年4期。
转变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思路, 改革与创新(论文集), 2003/1第1版。
“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重要步骤, 广东财政, 2003年5期。
税收公共化:财政公共化的起源与基点, 涉外税务, 2003年5期。
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广东财政, 2003年8期。
税收公共化:以“纳税人”为基点, 涉外税务, 2003年6期。
税收公共化:为自己纳税, 涉外税务, 2003年7期。
我国为什么要建立公共财政?, 福建财会, 2001年8期。
财政强制性与无偿性问题比较分析, 财政经济评论, 2003总第1辑。
计划、归一、公开、法治, 广东财政, 2002年8期。
财政公共化:改革难点探析, 浙江财税与会计, 2003年11期。
论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经济研究, 2003/10第1期。
析“纳税人权利”, 中国经济问题, 2003年1期。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不能经营性使用, 中国财政, 2005/11。
绩效预算改革探析, 财政研究, 2005/10。
税收公共化:费改税成功的基点, 涉外税务, 2005/9。
改革的转型与突破口选择, 改革, 2005/5。
关于财政学改革的若干问题,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 论文集, 2005。
税收公共化:政府服务的公共 决定, 涉外税务, 2003年8期。
政府服务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24。
法治化: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 厦门大学学报, 2001年4期。
析中国公共财政论之特色, 财政研究, 2001年7期。
公共财政理论与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构建, 中国财政理论前沿, 2001年。
财政属性与范围问题回顾, 财经论丛, 2002年5期。
路桥投资不必全由政府承担, 广东财政, 2002/204。
双元财政是公共财政的必要过渡阶段, 中国财政, 2002年4期。
公共服务应为谁?, 中国财经报, 2002-8-9。
“赞同纳税权”的缺失, 中国财经报, 2002-8-7。
论政府预算的产生特点, 经济问题探索, 2002年11期。
政府内部分配关系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26。
个人收入差距问题的财政对策, 现代财经, 2002年11期。
财政困境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19。
选举代表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17。
赞同纳税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10。
公共财政的基点问题, 中国财经报, 2002-7-5。
“纳税人”理念, 中国财经报, 2002-7-3。
公共财政与弱势群体问题, 广东财政, 2002年7期。
论部门预算改革, 经济学家, 2002年2期。
关于集体经济的若干看法, 当代经济科学, 2002年2期。
《财政学》精品课程建设总结, 《加强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论文集, 2005。
税款节俭权, 中国财经报, 2002-7-31。
获奖记录
所完成的科研成果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政府奖励10余项。
参考资料
师资队伍-财政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