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川山茶油是中国湖北省阳新县的特产,享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阳新县拥有超过2000年的山茶种植历史,山茶树面积和茶油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三,湖北省排名第一。该县也因此被称为“中国油茶之乡”,并被国家林业局确立为国家级油茶生产示范县。当地的山茶果实含油量可达30%以上,生产的茶油是一种绿色无公害食品,富含营养,有利于健康,被视为一种保健油。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川山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品特点
富川山茶油以其黄亮的颜色、清澈透明的特点、自然的清香以及较高的耐储存性著称。其矿物质和维生素E含量高,酸值低,皂化值高。这种茶油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使得其营养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酸值较低,便于长期保存。山茶油的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雨量、光照、温度和地形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阳新县适合山茶树生长的理想环境,进而保障了富川山茶油的高品质。
产地环境
阳新县地处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与周边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理位置关系。该县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气温约为16.8℃,无霜期长达263天。年均日照市时数为1897.1小时,日照率为44%,年均降雨量在1389.6毫米至1888.9毫米之间。这些气候条件为山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环境。此外,阳新县的土壤以红壤土、黄红壤土为主,pH值为5至6.5,有机质含量达1.5%至2.5%,土质呈酸性,土层深厚,耐干旱,非常适合山茶树的生长。
历史渊源
富川山茶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吴王孙权因旱灾带来的粮食援助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感激,一位老人赠送了一罐茶油作为答谢礼物。这一事件促使山茶油的名字流传开来。唐朝时期,阳新县的山茶油已成为贡品,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曾为其赋诗。明朝时期,山茶油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详细记录了山茶属及其制品的信息。
生产情况
截至2010年,阳新县的油茶树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建立了多个大规模的油茶生产基地。年产量约4000万千克的山茶仔,年生产加工茶油800万千克,年产值接近2.4亿元。油茶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带动了相关企业的税收和就业。
产品荣誉
富川山茶油自2004年起获得了多项荣誉,包括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上海市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绿色食品、湖北省林业博览会金奖、中国有机食品认证、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以及湖北名牌产品等。2010年12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富川山茶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富川山茶油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限定在湖北省阳新县的行政区域内。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富川山茶油的原料品种主要包括阳新米茶和阳新桐茶。
(二)立地条件
种植区域应位于海拔100米至600米之间,坡度不超过25°,土壤类型为黄壤土、红壤土或沙质土,pH值在5.0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土质呈酸性,土层厚度适中,能够耐受干旱。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采用无性繁殖方式进行育苗。
2.栽植
最佳栽植时间为春季2月至3月或秋季10月至11月,栽植密度应控制在每亩不超过80株。
3.水肥管理
成年树木每年应施用不少于30千克的有机肥料。
4.病虫害防治
遵循生态调控为主的综合防治原则,注重土壤、肥料和水分的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时进行病虫害预测预报,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
5.采摘
山茶果应在每年10月下旬果实开裂、充分成熟时进行采收。
6.环境、安全要求
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加工
1.工艺流程
富川山茶油的加工过程包括清理、剥壳、轧坯、低温蒸炒、低温榨油、过滤、冬化和再次过滤等多个步骤。
2.关键要求
在加工过程中,应特别注意茶籽仁的低温蒸炒(温度控制在50℃至60℃)、低温榨油(温度不超过70℃)以及冬化的具体操作方法。
(五)质量特色
富川山茶油的感官要求和物理化学指标均有严格的规定,同时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安全标准。
专用标志使用
富川山茶油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可在湖北省阳新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过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审核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告批准后,方可使用该标志。富川山茶油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参考资料
富川山茶油.香哈网.2024-11-29
湖北阳新借助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川山茶油开创特色产业新局面.中国质量新闻网.2024-11-29
富川山茶油.荆楚网.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