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晓红(1968年—),台湾彰化县人,英国独立记者,曾任职于《卫报》。她以卧底采访的方式报道英国非法移民生活,作品《Chinese Whispers: The True Story Behind Britain's Hidden Army of Labour》入选2009年奥威尔奖。自1991年起定居英国,曾获得面包与玫瑰奖。
简介
白晓红(Hsiao-hung Pai),1968年生于台北。1991年台湾辅仁大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在威尔士大学学习文化批判理论,后定居英国。
2001年正式进入英国主流报纸《卫报》,长期关注非法移民困境,现(2013年)为独立记者。同时也为《声音》杂志(Voice)做专题报导,并担任英国《女性主义评论》(Feminist Review)的编辑。她的父亲是台北市前副市长、现任台北富邦银行公益慈善基金会董事长白秀雄。
卧底采访经历
假扮学生采访
2004年3月,在英国传媒大举辩论外籍劳工之时,白晓红装扮成签证已过期、急着找工作的中国学生,深入到英国葛兰平肉类加工厂,深入体验英国非法移民的生活。她的调查性报道在英国《卫报》刊出后,在英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激起了英国社会各界对外籍劳工,特别是无证劳工近似奴隶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并致使政府在数月后通过了《工头执照法》,将工头纳入国家注册管理体系。
扮妓女卧底妓院
2012年7月到9月初,她与导演布鲁菲尔德(NickBroomfield)合作,到伦敦一家按摩院(妓院)当帮佣,进行偷拍、偷录音调查搜证,但老鸨不断游说她兼差接客,除了辱骂还百般施压,她一度被老鸨开除,但为了完成纪录片又回头恳求老鸨再雇用她,前后历时约2个月才达成任务。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白晓红在网络走红。
白晓红接触的性工作者是一群没有声音也没有权利的人,她们大多不懂英文,和英国嫖客见面竟是跟英国社会唯一的联结,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人来自农村,中文都不会,是文盲,唯一会说的英文是:“半小时50英镑,1小时90英镑”她们连生病都无法请假就医,更不可能找任何社福机构求助,令她很心酸。
白晓红透露,她卧底是用暗藏摄影机的眼镜偷拍,因眼镜常需充电,她准备了约20副特制偷拍眼镜,每次充电时还得小心藏匿,以免被发现,但眼镜收音不理想,还得用IPhone偷录音,有次iPhone不小心从口袋掉出来,老鸨质问她怎会有高价智慧手机,怀疑她偷了客人财物,她费尽唇舌解释才解除危机。
白晓红常涉险卧底采访,事前鲜少和亲人讨论,只能告知亲近朋友最近会失联一段时间,她事前做足准备,先对采访的环境有足够认识,才能做出深入的调查报导。
作品
白晓红将亲身的经历结合采访撰写了英文书:《中国耳语》(Chinese Whispers)、《散沙》(Scattered Sand)、《隐形:英国的海外性工作者》(Invisible: Britain's Migrant Sex Workers)。2013年9月,她把这三本书的内容摘编成中文小说《隐形生产线》,将在台湾出版。
参考资料
华裔女记者白晓红震惊英国 擅长体验式报导.搜狐.201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