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蟾蜍

乐东蟾蜍(学名:Ingerophrynus ledongensis)是一种隶属于蟾蜍科棱顶蟾属的两栖动物

形态特征

雄蟾体长47~55mm左右、雌蟾体长57.5~64mm。头宽显然大于头长;吻端平切,颊部垂直,吻棱显著;头顶平、光滑无疣,上眼睑外缘小疣粒组成棱状;眼与耳后腺之间有鼓上棱,耳后腺略呈三角形;两眼内侧略显“()”形棱;头顶有短的顶棱;鼓膜长椭圆形;上颌无齿,无犁骨齿。头顶皮肤光滑,紧贴头骨;背部有刺疣,雄蟾的较雌蟾的密集;头体侧面及四肢背面白色锥状疣甚显。体和四肢腹面均满布白刺疣。前臂及手长大于体长的1/2,关节下瘤单枚,外掌突大于内掌突;后肢较短,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达肩部,左右跟部不相遇;无股后腺,无跗褶;趾侧缘膜窄,趾基部有蹼;内突略大于外跖突。头背面深棕色,两眼间有褐色三角斑;体背及四肢背面黄棕色或棕红色,具深棕色花斑,上唇缘及四肢背面深棕色斑甚明显;体侧和体腹面蓝灰色,具灰色云斑,体侧有一条深褐色纵带。雄蟾第一、二指上黑色小婚刺密集;具单咽下内声囊。第39期蝌蚪全长约26mm,头体长11mm;体黑褐色,尾鳍色较浅;尾肌弱,尾末端钝尖;唇齿式为Ⅰ:1+1/Ⅲ;仅两口角有唇乳突;即刚完成变态的幼体头体长约8mm,残留尾长仅1~3mm。

生境繁殖

该蟾生活于海拔350~900m的常绿阔叶林区内,幼蟾白天在林间小路上爬行。蝌蚪和即将完成变态的幼体在静水塘中。

分布

乐东蟾蜍最早发现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岭,后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天井山林区也有发现。目前已知的分布地包括广东(乳源)和海南(陵水吊罗山、乐东尖峰岭、鹦哥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霸王岭国家森林公园)。

种群状态

中国特有种。该蟾分布区狭窄,其种群数量很少。2021年2月1日,乐东蟾蜍入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物种辨识

头盔蟾蜍相近,但乐东蟾蜍鼓上棱短于耳后腺,两者相接处有一条横凹痕;内外突几乎等大;趾基部具蹼迹;雌蟾体侧和腹面蓝灰色,具灰褐色斑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公布.中国政府网.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