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纳西纳西

六集文化纪录片《纳西纳西》于2015年1月23日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影片旨在通过优质的影像和特殊的语态,重新整理、发掘并传递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现状,以便正本清源,为公众的理解提供帮助。

剧情简介

《纳西纳西》由中共丽江市委宣传部、丽江市广播电视台和云南秘境影视公司联合制作。主创团队包括来自云南广播电视台北京电影学院、丽江电视台的专业纪录片制作者以及云南丽江的专家学者。该系列分为六集,分别是《无墙》《临天》《古韵》《随风》《神觞》和《自觉》,每集时长约40分钟。尽管纳西族及其文化已广为人知,但由于其复杂的生存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对其的解读和理解仍需更多的探索。因此,这部纪录片应运而生。经过一年的拍摄,剧组在丽江市八个乡镇和地区以及香格里拉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昆明市等地进行了拍摄,采访了超过30位专家学者、当事人和知情人士。

创作背景

376年前的春节过后,53岁的徐霞客穿过邱塘关进入丽江。他在丽江的经历,包括万子桥的流水声、和通事家的木楼、木王府的威严以及“天雨流芳”的牌匾,都是在初春的细雨中逐渐展现出来的。这段历史在《纳西!纳西!》的开头得到了生动的再现。纪录片以徐霞客的视角展现了丽江的壮丽景色。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市和纳西文化的知名度日益提高,相关的文献、绘画和影像不断涌现。为了寻找独特的表现方式,纪录片的创作者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敬意。总制片人夏冰表示,他们希望创造出一种更加细腻、深入的新语境,以全面、立体、严谨的方式再次梳理纳西文化。

作品影响

《纳西!纳西!》的总编导和总撰稿杨瑾屏在拍摄前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丽江的文史资料非常熟悉。他认为,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云南省的多元文化变得流行,但也带来了误解和伤害。因此,他希望通过这部纪录片来纠正错误的认识。在拍摄期间,摄制组在丽江市和其他地方进行了广泛的采访和拍摄。纪录片以徐霞客的故事为主线,探讨了木氏土司家族的历史,以及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音乐和东巴教的重要仪式。这些主题通过精心设计的情节和细节得以展现,赢得了观众的好评。纪录片不仅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也吸引了普通观众的关注。

在丽江,即使是正在表演的传统艺人也会提前结束演出,以便观看这部纪录片。春节期间,它在当地的电视台多次重播,激发了年轻人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新认识。导演杨瑾屏致力于将云南省的多元文化与全球性的议题相结合,并且在纪录片的形式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她采用了摄影机拍摄,增强了视觉效果,并引入了年轻的创意人才,加入了现代元素。这部纪录片的制作模式也是一种创新。评论家黄尧称赞杨瑾屏坚守了自己的信念,并且对纪录片创作充满了热情。他认为,虽然社会变化迅速,但杨瑾屏的作品仍然保持了一种稳定的价值观。

参考资料

探索发现《纳西纳西》.央视网.2024-08-24

《纳西 纳西》.中国纪录片网.2024-08-24

这些关于丽江的纪录片,每一部都惊艳了世界!.搜狐网.2024-08-2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