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毛发唐松草

毛发唐松草(学名:Thalictrum trichopus Franch.),又名毛唐松草,是毛茛科唐松草属的一个种,产自云南省西部和西北部以及四川省西南部。草本植物,植株无毛,茎高达120厘米,上部分枝。毛发唐松草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草质,顶生小叶有菱状卵形、卵形、楔状倒卵形等多种形状。花序为圆锥状,分枝细而平展,花梗丝形,萼片4枚,白色,倒卵形或卵形。瘦果椭圆球形,稍两侧扁。毛发唐松草的开花时间在6-7月,生于海拔2000-2500米间的山地灌丛中。

形态特征

植株全部无毛。茎高达120厘米,有细纵槽,上部有长分枝。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下部叶长达30厘米,有稍长柄,为三回羽状复叶;叶片长约20厘米;小叶草质,顶生小叶菱状卵形、卵形、椭圆形或楔状倒卵形,长0.8-2.1厘米,宽0.6-1.6厘米,顶端微钝或圆形,基部圆形、圆楔形或浅心形,三浅裂,很少不分裂,全缘,脉平,不明显;叶柄长达8厘米,基部有鞘,托叶窄,全缘或分裂。花序圆锥状,分枝细,近平展;花梗丝形,长1.4-3.5厘米,结果时稍增长;萼片4,白色,倒卵形或狭卵形,长3-4毫米,宽1.2-1.6毫米,早落;雄蕊长约4.5毫米,花药狭长圆形,长1.3-2毫米,顶端钝,花丝狭线形或丝形;心皮2-3(-5),无柄,花柱短,柱头侧生。瘦果椭圆球形或稍两侧扁,长3-3.5毫米,有8-9条纵肋,宿存柱头长约0.4毫米。6-7月开花。毛 唐松草多年生草本,12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有细纵槽。上部有分枝。叶互生;叶柄长达8cm,基部有鞘,托叶窄,缘或分裂;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下部叶为三回羽状复叶,长达30cm,有稍长的柄;叶片长约20cm;小叶草质,卵形、菱状卵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3浅裂或全裂,长1.5-2.5cm,宽0.6-1.4cm,先端微钝或圆形,基部圆形、圆楔形或浅心形;顶生小叶较大,小叶柄纤细,长3-6mm;侧生小叶常不分裂,小叶柄较短。圆锥花序长10-20,长约4.5mm,花丝丝状,长约2.5mm,花药长圆形,先端钝,长约2mm;心皮2-5,无柄,花柱短,柱头生。瘦果偏斜卵形,长3-4.5mm,有8-9条纵肋,宿存花柱短,长约0.8mm,柱头卵状长圆形,生于花柱内侧,弯曲呈嘴状。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

云南省西部和西北部、四川省西南部。生海拔2000-2500米间山地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鹤庆县

性状

性状鉴别,根长4-6cm,直径约2mm。表面深褐色至棕褐色,有纵皱纹。质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皮层多已脱落;内皮层细胞1列,类方形,壁有细纹理。韧皮部宽,筛管群随上散在;中央为木质部。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