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英文文存

《胡适英文文存》是2012年7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适。

内容介绍

《胡适英文文存3:民族危机与公共外交》选录胡适自1912至1944年间撰写和演讲的英文文献,胡适作为中国驻美国大使向美国乃至世界宣传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与国际意义,争取美国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同情与支持。《胡适英文文存》系列结集了胡适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到60年代初之间撰写的英文文章或英文演讲,它们大多都曾发表于颇具影响的英文刊物上,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过重大影响。按主题分编为《中国文学与社会》《中国哲学与思想史》和《民族危机与公共外交》三册,由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教授周质平选编。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嗣穈,学名洪,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阿尔丰斯·都德莫泊桑挪威亨利克·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验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他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在台北市病逝。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历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