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余济美

余济美(英语:Jimmy Chai-mei Yu),1956年出生,现任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同时担任联合书院院长。他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型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光催化技术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以及环境及生物样品的痕量分析方法。余济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大量的SCI论文,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余济美早年在福建南安出生,三岁时随母亲来到香港北角定居,后移居秀茂坪下。他曾就读于福建中学小学部和中华基督教会基秀小学,中学毕业于中华基督教会基智中学(1974年)。之后,他升读香港浸会学院和圣马丁学院,并在美国爱达荷大学取得环境分析化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余济美的职业生涯始于美国,他曾在普吉海峡大学和中央密苏里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1990年代中期,为了让3名儿子更好地学习中文,他回流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余济美曾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环境科学学科主任,并于2002年成为化学系教授。2009年起,他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并于2010年1月被聘为武汉理工大学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社会兼职

余济美在学术界以外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担任多个学术组织和期刊的成员和编委,包括中国化学会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空气与废物管理学会香港分会理事,以及国际期刊Journal of Nanoparticles Research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的编委。此外,他还是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评审人。

教研成就

在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研究、光催化空气和海水消毒系统、新型光催化材料的水热和超声化学制备等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若干创新性研究成果,研究成果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在JACS、Adv mater、Angew chem等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SCI影响因子IF大于6的论文20余篇,大于3的论文100余篇,有25篇论文入选ISI近十年(1999-2009)高引频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 (本领域引用率最高的1%以内),研究成果多次得到正面引用和评价,SCI总引次数8000余次,单篇最高SCI引文490余次,个人H引文指数49。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17名博士后、11名博士、16名硕士和多名访问学者

2018年12月,获评为“2018年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8)。2019年,获选录为“2019年最广获征引研究人员”(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9)。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