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表明,人体生物钟,也就是生理节律,可能影响不同类型脑卒中的发作时间。这一结论是通过对13,000名经脑部扫描确认首次患脑卒中的个体的数据分析得出的。
研究发现
这项研究发现,在所有发生在睡眠期间的脑梗死病例中,约五分之一是在醒来后不久发生的。研究者们将觉醒-睡眠周期分为12个两小时的时间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男性的平均发病年龄比女性早大约五年,但在发病时间上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各种类型的脑卒中在白天有两个高峰期,分别在早上六至八点和晚上六至八点,而在夜间睡眠时段发病率显著下降。更细致的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发期在清晨,而下午则是低发期;相反,出血性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高发期在下午,而清晨则是低发期。研究人员认为,睡眠可能会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低血压本身就是脑梗死的一个危险因素。
风景画的艺术
艺术家外出写生回来后,通常会发现大量的照片并不实用,相比之下,简单的素描却能提供宝贵的素材。素描与照片的区别在于前者能够捕捉当时的感受,而数码相机只是机械地记录一切。大自然丰富多彩,无法也不必尽数收录,因此写生风景的关键在于选择和组织。选择和组织的标准难以明确,主要依赖个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种人对复杂景象的主观优先排序,艺术家会对某些元素如一只狗特别关注并着重描绘,而对于另一些元素如高压电线则可能忽略。如果觉得远处的一棵树形态优美,艺术家可能会将其移至前景;或者增加或减少树枝的数量,这些都是基于他们心中的审美标准。当多个艺术家一同写生时,他们的作品会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各自心中的审美标准不同。绘画技巧可以通过教学传授,但对于美感的感受却是无法教授的,只能由个人领悟。美感是一种天赋,而每个人心中的审美标准是由遗传决定的,如果没有这种天赋,即使身处良好的环境中也无法激发艺术创作。风景画的魅力在于其韵律美,这是通过形状的大小、方圆形状以及色彩的深浅、冷暖变化所展现的。试图精确复制对象通常是不明智的,除非是著名的地标建筑,因为大多数观众并不会熟悉某个村庄的山脉或城市的河流。风景画的价值在于其自身独特的韵律美,艺术家通过选择和组织画面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风格;通过选择和组织,创造出特定的视觉节奏和旋律,传达出宁静、清新的氛围,或是壮观、宏伟的情感,又或者是原始、粗犷的气息,抑或是现代、豪华的格调。掌握画面的韵律是为了达到某种情感效果,而追求情感效果才是最终的目的。绘画之所以能够打动观众,是因为它们蕴含着强烈的情感。普通人往往只懂得欣赏情感,而专业人士则会深入研究其中的韵律组织。无论是风景画、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通过韵律来创造情感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