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仙村镇

仙村镇(Xiāncūn Zhèn),增城区辖镇,位于市境南部。晋代此地遇大旱,恰逢葛洪仙翁云游至此,作法降雨,故名仙村。1958年成立仙村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目前,该镇有经济建设、市政建设、基层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仙村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历史沿革

晋代此地遇大旱,恰葛洪仙翁云游至此,作法降雨,故名仙村。

1958年成立仙村公社,1983年改区,1986年建镇 。

2004年,增城区实行镇级行政区划调整,新塘镇管辖原新塘、永和街道、仙村(除吓岗村)、沙埔、宁西5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原仙村镇吓岗村划归石滩镇。 

2012年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增城区增设仙村镇和永宁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粤民区〔2012〕32号),将新塘镇划分为新塘镇、仙村镇、永宁街道办事处三个行政区,其中新塘镇户籍人口12.8万人,仙村镇户籍人口4.56万人。增城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恢复仙村镇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2012年10月11日增城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将新塘镇的仙村第一社区、仙村第二社区、下基村、沙角村、深涌村、十字村、沙头村西南村、上境村、下境村、巷头村、仙联村、竹园村、潮山村、蓝山村、基岗村沙滘村、碧潭村、岳湖村划出,设置仙村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仙村镇共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仙村大道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仙村镇位于增城区中南部,南与中堂镇高埗镇隔江相望,西与新塘镇、永宁街道接壤,东与石滩镇相邻,北与朱村街道相接。区域面积56.65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仙村镇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经济

综述

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9.40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17.28亿元,增长12%;农业总产值2.12亿元,增长5%。全年税收收入3274万元,增长21.6%;财政收入1500万元,收支基本平衡。年末居民储蓄存款6.4亿元。

第一产业

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初步形成织布、制衣、电子、精密五金、家具等优势产业为主的新产业结构。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仙村工业园,首期开发1300亩,基础设施完善。2002年,已成功引进30多家档次较高的企业,总投资额10亿多元。

第二产业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440亩,其中玉米种植3410亩,亩产252公斤,总产859吨;水稻12000亩,单造亩产397公斤,总产4763吨;水果种植面积14882亩;蔬菜种植面积33058亩;生猪出栏17184头,白鸽出栏78.49万只。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形成

“三养”(养鱼、养鸽、养猪)、“两种”(种果、种蔬菜)五业并进的新格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蓝山县至竹元段8公里的仙村大围进行灌浆加固,对6座山塘水库进行全面的除险加固,并维修了仙村水闸。

2017年,仙村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3.19亿元,同比2017年7月3日,在中国(广州)增城荔枝文化旅游节仙村分会场增长0.5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39亿元,同比增长39.97%;社会消费品等商品销售业稳步增长;两税收入3.14亿元,同比增长32.91%。

2021年1至5月,仙村镇有6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9.79亿元,同比增长23.63%;其中,11家亿元企业产值同比增速达30.94%。全镇在库70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投资总额7.23亿元,同比增长15.98%。全镇11家商贸企业限上商品销售总额2.83亿元,同比增长25.67%。限上住宿餐饮营业额1362.6万元,同比增长507.76%。

人口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镇常住人口为54414人。外来人口约1.1万人。

政治

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关于同意增城区增设仙村镇和永宁街道办事处的批复》(粤民区〔2012〕32号)和中共仙村镇党委《关于恢复仙村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申请,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决定恢复仙村镇人民代表大会,并顺延依法召开仙村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十一条第四款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代表名额基数为四十名,每一千五百人可增加一名代表;但是代表总额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名。”第十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经确定后,不再变动。如果由于行政区划变动或者由于重大工程建设等原因造成人口较大变动的,该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总名额重新确定。”根据上述规定,新塘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重新确定为125名,仙村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确定为71名。

基层工作

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全面完成第二届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妥善处理潮山事件。换届选举参选率99.6%,新一届“两委”成员平均年龄分别比上届下降1岁和2岁。加强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实行村帐镇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农村政务公开制度,积极推动农村费改税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工作稳步向前。

社会

文化事业

2017年,仙村镇投入2800万元,推进仙村市民文化广场项目建设;仙村图书馆扩建项目和文物修缮工作进展顺利,编撰出版《印记仙村》《梦境仙村》。 

基础建设

2017年,仙村镇投入3.32亿元,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完成鹅桂洲堤围加固、仙村大围安全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投入500多万元,完善路灯和消防设施建设,安装朱仙公路路灯163套,安装消防栓38套。

乡镇概况

仙村镇位于增城区南部,距增城区中心15公里。全镇总面积56.65平方公里,辖17条行政村和2个居委会,总人口44941人,流动人口15672人。

市政建设

2002年,重建仙村大道,全长1700米,改为双向6车道;配合做好广园东路延长线,广州—惠州高速公路、仙宁公路的征地和工程施工;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13.7公里。投入60多万元对城镇规划进行重新修编,按城镇化要求,科学超前规划新城区20平方公里。

仙村镇镇长就2017年仙村镇经济社会重点项目工作做了部署。据悉,仙村镇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仙村市民广场建设工程、沙头上跨广深铁路桥及延长线道路改造工程、镇中心小学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等。  

环境治理

2002年,镇政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努力改善仙村的投资环境。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先后拆除兴华等4家

“三无”水泥厂,关闭五叠岭等多个采石场,整治10多家养殖场的污水排放系统。严格把好新引进企业的环保关,拒绝污染企业落户本镇。

“一河两岸”历来是城市最吸引人的景观带和城市亮点,但仙村镇城区内的东江支流,因多年来管理上缺失,致使两岸环境卫生差、生活污水流进河,附近居民对河流又爱又恨。为了进一步营造宜居宜商环境,仙村镇将对此进行综合整治,对沿途生活污水进行截留、建设“一河两岸”景观带,既保持河流防洪功能和水质,也为居民带来休闲之处,改善附近多个村(居)群众生活居住环境。  

2017年,仙村镇关停整治企业16家,清理整顿“散乱污”场所83家,关停禁养区内禽畜养殖场39家。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256岳湖村等河涌清淤,统筹推进仙村河黑臭河涌整治,完成三家广州市环保挂牌督办企业的摘牌。

文化

地名由来

仙村镇相传此地遇大旱,恰葛洪仙翁云游至此,作法降雨,故名仙村。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仙村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9月,仙村镇入选第三批广东省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

2024年9月20日,仙村镇入选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排名第952位。

参考资料

广州市增城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 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广州市增城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1-06-14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1-06-10

重磅:2024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出炉!昆山市玉山镇持续领跑全国.凤凰财经.2025-04-14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