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是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古时,龟兹、高昌国、疏勒国、天竺等地的居民都使用羯鼓。
解释
乐器名,源自西域,状似小军鼓,两面蒙皮,均可击打。
历史记载
南北朝时经西域传入内地,盛行于唐开元、天宝。据唐·南卓《羯鼓录》记载,其“如漆桶,山桑木为之,下以小牙床承之。击用两杖……杖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棬用刚铁,钢当精炼,棬当至匀。”其名又称“朝鲜族长鼓”。
详细介绍
羯鼓在都昙鼓、答腊鼓(都昙鼓,形状比腰鼓小;答腊鼓,指揩鼓)之下,在鸡娄鼓之上。羯鼓是用山桑木围成漆桶形状,下面用床架承放,用两只鼓槌敲击。羯鼓的声音急促、激烈、响亮,尤其适用于演奏急快节奏的曲目,可以在战场上用于战鼓为战士搏击助威。同时也可在高楼上玩赏风景时演奏,时值明月清风,鼓声凌空可以传得很远,特性与其他乐器差异很大。
羯鼓的槌杖一般是用黄檀、狗骨、花椒等木材制做而成的。木料必须干燥,杜绝潮湿之气,使其柔韧而滑腻。只有木料干燥,敲出的鼓声才最清脆响亮,而滑腻是使羯鼓能奏出如同战马奔跑的蹄声。圈鼓身漆桶时要用刚硬的铁,铁要经过精炼,圈卷时应该均匀。铁如果不刚硬,则鼓边上下不齐,松紧不一。圈卷时不均匀,则鼓皮有紧有松,敲击时受力不均衡。就像弦乐器的琴弦系得不好而使琴声散逸不准一样。这样的鼓,敲出的声音也会不符合音律。
历史故事
唐朝时,很多人喜爱且擅长羯鼓。李隆基便是其中之一。他常说:“羯鼓是八音的领袖,其它乐器不可与之相比。”并作鼓曲《秋风高》,每当秋高气爽,即奏此曲。
当时的宰相宋璟深爱声乐,尤其擅长敲击羯鼓,他对玄宗说:“击鼓时,如果能够头做到‘头如青山峰,手如白雨点’,便是击羯鼓的能手。”是说击鼓时头稳定不动,而下手急促,就像急雨一样。音乐家李龟年也善击羯鼓,一次,唐玄宗问他打断了多少根鼓杖,李龟年说:“臣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唐玄宗说:“你不算特殊,我已经打折了三立柜了。”
沈括作品
作品原文
吾闻《羯鼓录》①序羯鼓②之声云:“透空碎远③,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邠州④一父老能之,有《大合蝉》⑤《滴滴泉》⑥之曲。余在延⑦时,尚闻其声。泾、原⑧承受公事⑨杨元孙因奏⑩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余迹。唐明帝与李龟年论羯鼓云“杖之弊者四柜”,用力如此,其为艺可知也。
字句注释
⑴《羯鼓录》:唐朝南卓著,记述了羯鼓的形状、来源和部分用羯鼓演奏的曲目。
⑵羯鼓: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南北朝时从西域传入,唐代比较盛行,形状像漆桶,演奏时横放在小牙床上,两手持杖敲击演奏。
⑶透空碎远:指演奏时羯鼓短促紧凑的声响可以传得很远。透空:可以理解为羯鼓的音色通透空阔。碎远:可以理解为羯鼓鼓点紧凑急促,声音响亮,传得很远。
⑷邠(bīn)州:古代地名,在今陕西彬县一带。
⑸《大合蝉》:羯鼓曲目名称。
⑹《滴滴泉》:羯鼓曲目名称。
⑺承受公事:官职名,安抚司的属官。
⑻奏:封建时代臣子向皇帝进言或上书。
⑼阙:皇宫门前两边的楼,这里指宫廷。
⑽乐部:掌管音乐的官署。
⑾唐明帝:李隆基,唐玄宗。
⒀杖:鼓槌。
⒁弊:败坏,疲困,这里是“将鼓槌敲坏了”的意思。
参考资料
红星深度|他们,让成都永陵“二十四伎乐”中的乐器活了过来.百家号.2023-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