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是由蓝诗玲撰写,刘悦斌翻译,于2015年7月1日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深入探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历史细节,并描绘了战争前后中英双方的戏剧化场景。
内容介绍
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所该共同面对的话题,而英国新锐汉学家蓝诗玲女士的这本新著正是站在一个更加广阔的视域来对此加以考察,旨在让我们跨出地域的限制,认真反思这场世界冲突的种种罪恶和矛盾。蓝诗玲充分吸收了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又能在中英文原始史料中找寻更多动人的历史细节。得力于她深厚的文学造诣,像林则徐、博尔济吉特·琦善、查理·义律这样的历史人物经她描写,仿佛便可浮现于眼前。除了战争过程中的细节叙述之外,蓝诗玲还往后记述了中英两国人民对此战争的复杂的历史记忆,尤其在中国近代国族构建中扮演的角色。
评价
轻松易读的叙述之外,蓝诗玲还保持了对紧张场景的追述。这是对她写作技能的考验……蓝诗玲女士是中国近代文化的密切观察者,同时追踪了这次大战的后来景象,探讨了自19世纪到近当代对其产生的不同记忆。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煞费苦心地追述两大 帝国围绕在贸易、条约、控告、反控等方面的复杂网络……蓝诗玲颇具匠心地将这些紧张、艰苦的冲突以及170多年后尚能感知到的结果浓缩到了一本书中。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书首先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详细还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种种历史细节,深度描写了战争前后中英双方的戏剧化场景。对于大量事件、人物的描摹,显示出此次大战在两国内部都存在着的矛盾与复杂。另外,本书还以鸦片战争事件为中心,分析了中西方世界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对于与此次大战相关联话题的不同叙述、历史记忆,进而说明种种因狭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偏见。
试读
中国读者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一个英国作者写了一本关于鸦片战争的新书,因为中国学者和西方学者已经就这一悲剧性事件撰写了很多优秀、详尽的著作。我在撰写本书时,的确受到了这些学者们非常大的帮助和启发,特别是茅海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著作《天朝的崩溃》,该书广泛利用了中、英文档案资料。英文学术著作方面,我极大地受益于波拉切克的《鸦片战争与清廷之内部斗争》和魏斐德的《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