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余秋雨人生哲言

余秋雨近日又有新作——《余秋雨人生哲言》!该引人注目的是书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内容是余秋雨为了使本书更加完整而补写的文字。在该书中,余秋雨对他所憎恨的现象不再沉默不言,而是以相当激烈的语气给予无情抨击。

内容简介

《余秋雨人生哲言》从策划到出版历时两年之久,余秋雨亲自操刀,挑选了自己所有著作中的精华段落,并补写了近四分之一内容。全书围绕着“人生”这个主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余秋雨对人生的体会和感悟。

寒冬季节,万木调零,山河失色,只有夹在书本间的那些树叶还为人们保留着某种记忆。即使不在冬季,世上还有很多人无暇或无力畅游山林,那么,几片树叶,也算是一种不俗的馈赠。如果不同的树叶还能拼接出几组神奇的图案,那就更有意思了。

眼前这本书,就是我从栽种山间的那些树木中采摘下来的叶子,它们脱离了曾经滋养它们的枝干,却在这里拼接出了一个图案,这个图案叫“人生”。

如果读者愿意凑近鼻子细细一闻,说不定还残留着山林的依稀气息。

作者简介

《余秋雨人哲言》由余秋雨先生亲操,挑选他所有著作中的精华段落结集而成,分人生滋味、人格尊严、警小人、跋涉废墟、月下故国、漂泊心态等十六个篇章,全部紧紧围绕着“人生”这个主题,既有激情洋溢的“余”散文长句,也有精辟犀利的独到论断。书中还由余先生加入了大量新的篇章,是他“封笔”以来第一次将“新鲜”的文字公诸于世。这些内容作为近几年来的思想沉淀,其文风和思想厚度明显有别于他此前的作品。本书的落摘选也不拘泥于一般随感录的体式,而是力求体现“余秋雨特色”。

目录

卷首感言

人生滋味

人格尊严

仁者爱人

耻于整人

警惕小人

慎为文人

清理友情

嫉妒和谎言

朝拜文明

体验文化

跋涉废墟

漂泊心态

月下故国

万里行脚

审美境界

写作感受

节选

《人生滋味》

那天,我实在被蒙古草原西边的胡杨林迷住了。薄暮的霞色把那么一丛丛琥珀般半透明的树叶照得层次无限,却又如此单纯,而雾气又朦胧地弥散开来。正在这时,一匹白马的身影由远而近,骑手穿着一身孛艮地色的服装,又瘦又年轻,一派英武之气,但在胡杨林下,只成了一枚小小的剪影,划破宁静……

白马在我身边停下,因为我身后有一个池塘,可以饮水。年轻的骑手和气地与我打招呼,我问他到哪里去,他腼腆地一笑,说:“没啥事。”“没啥事为什么骑得那么快?”我问。他迟疑了一下,说:“在帐篷打牌,扑克牌少了几张,到镇上去买副新的。”确实没啥事。但他又说,这次他要骑八十公里。

他骑上马远去了,那身影溶入夜色胡杨林的过程,似烟似幻。

我眯缝着眼睛远眺着,想:他不知道,他所穿过的这一路是多么美丽;他更不知道,由于他和他的马,这一路已经更加美丽。八十公里的绝世美丽,与他的目标———那副扑克牌相比,孰重孰轻?正是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别出不同于普通人的文化人。

我要用这个景象来比拟人生。人生的过程,在多数情况下远远重于人生的目的。但是,世人总是漠然于琥珀般半透明的胡杨林在薄雾下有一匹白马穿过,而只是一心惦念着那副扑克牌。

有人说,所有的过程都为目的而存在。我说不,难道灿烂了千万年的一路美景,都是因那副扑克牌而生?

请不要过于在乎马匹起点和终点的那个赌局。赌局窗外,秋色已深。

每天早晨,雁群起飞了。横过朝霞,穿越白云,冲出阵风,投入暮霭,最后,在黑夜的芦苇荡中栖息。

能说它们天天以黑暗作为归宿吗?不错,朝霞、白云、阵风、暮霭都匆匆来去,不能成为归宿,但黑暗难道是永久的吗?

对雁群而言,能刺激它们行动的,是与黑暗对立的一切。行动重于归宿,归宿只是为了明天的行动。

不要为人生制订太多归宿性的目标。一切目标都是黑暗的,至少是朦胧的,只有行动才与光亮相伴。

我们的学者,只会低头寻访一个个芦苇荡里的雁宿窝,而不会抬头仰望雁群真正的生活空间。他们说,空中已无翅影,窝中才有落羽。他们说,万里长天太空洞了,只有满脚泥泞才是学问。

这肯定是正确的。但是,学问不是人生,如果雁群也有“人生”。

雁群的“核心价值”,是飞翔。

当代国际戏剧理论有一部经典,叫《空的空间》。这个书名译得有趣,却很准确。

一直想借用这个命题来感悟人生。我们的活动空间对我们而言都是“空”的,因为活动是过程,不留痕迹。但是,惟活动的生命才真实,因此只有“空的空间”才能验证我们的真生命。

书评

表述充分的人生哲学——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陈思斌

我是在人民大会堂里举办的“十大财富领袖”颁奖典礼上从邻座一位记者手中看到这本书的。

粗粗一翻,觉得余秋雨先生几十年来的连续成功确非偶然。他曾经是非常优秀的学者、院长、作家、行者,几乎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到了顶级。同时,他又受到过很多的嫉妒、诽谤、围攻,他的态度又出乎意料,不妥协、不辩论,从不停止创造,从未降低形象,从未失去读者。他建立了一整套深刻的人生哲学,又以自己的人生实践证明,因此具有充分的说服力和可行性。

世间谈人生的书很多,有不少是抄来抄去,总能看得到卡耐基的影子。而余秋雨的这本书显然不同。书中这些深刻的道理,通俗易懂,人人可以领悟、实行,却又表述得充分、完整,体现了一位散文大家的非凡功力。

最近,北京市各大书店余秋雨的专柜已有很长时间缺货。据说《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无疆》等书的原有合同都已到期,余秋雨准备大改后扩充篇幅交给作家出版社出版,现在大改未竣,所以没有上架。幸好在这“空当”中,有这本集中余先生大量精彩言论的书,可以一饱我们这些读者的眼福。

参考资料

余秋雨人生哲言.豆瓣读书.2016-07-06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