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偏西北部,始建于2300多年前的战国魏都大梁城,开封城墙是中国现存仅次于南京明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开封城墙环绕着开封古城而建,全长达到14.4公里。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对南北朝时期的汴州城进行了重筑,这一举措为开封城墙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北宋覆灭后,金朝迁都至汴京。完颜珣完颜珣对开封城进行了扩筑,向南延伸了350米,直至今大南门一带;向北则扩筑了750米,直至现今开封城墙的北段。为适应近代交通的发展,民国十七年(1928年),于南门东边新开一门,直接通往北门,名为新南门,俗称小南门。1998年10月29日,“西门”城楼修复工程完成,城楼正式开放。2018年5月,万岁山至金耀门南侧对外开放,全长约1.2公里。同年10月底,完成西城墙(迎宾门至万岁山段)整体贯通,全长约6公里。2019年,开封城墙景区对大梁门及古马道遗址进行高科技技术改造。开封城墙目前遗存马面81座,城门路口12处,水门2座,碉堡7处,防空洞口60余个,城墙外围有环城公园和护城河,内侧有景观绿化带。
1996年11月20日,开封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开封城墙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
开封市城墙始建于23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魏都大梁城,它与现今的城墙部分重合,位置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为了控制中原,将首都从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迁至此处,并兴建了大梁城。
唐宋时期
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永平军节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对南北朝时期的汴州城进行了重筑,这一举措为开封城墙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元十四年(798年),董晋接任宣武军节度使后,进一步增筑了两个水门,使汴州城得以完备。此次重筑的规模大,城墙周长达20里155步,为开封城墙的基础奠定了基础。
五代时期(除后唐外),开封市被作为都城,开封城墙多次得到整修。其中,后周柴荣对开封城的修筑力度最大。他不仅在城外增修了城墙,还重点对里城(即今城墙)进行了改造,主要举措包括拓宽道路,以及将里城与外城的主干道取直。宋代,开封城墙作为北宋东京城遗址的里城(又称旧城或阙城),位于皇城外围,成为东京城的第二道防线。其周长仍为唐李勉所筑时的20里155步,但城门数量增至10个,另有角门2个。具体城门分布如下:南面三门,分别是中门朱雀、东门保康、西门新门(崇明门);东面二门,南门丽景(旧宋门)、北门望春(旧曹门);北面三门,中门景龙(旧酸枣门)、东门安远(旧封丘门)、西门天波(金水门);西面二门,南门宜秋(旧郑门)、北门阊阖(梁门)。
北宋覆灭后,金朝迁都至汴京。完颜珣完颜珣对开封城进行了扩筑,向南延伸了350米,直至今大南门一带;向北则扩筑了750米,直至现今开封城墙的北段。元二十七年(1290年)至正十七年(1357年),为防御红巾军的进攻,元将泰木花将汴梁城的13座城门缩减至仅留5座以供通行,其余八门均被封堵。次年,刘福通攻占汴梁城并将其作为首都,但并未重新开启被封堵的城门。因此,北宋时期的里城原本有10余座城门,到了元末仅剩下5座,这一格局被明清时期修筑开封城墙时所沿用。
明清时期
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东京汴梁城在金城基础上重建,城墙内外开始使用砖石。此时,城墙全部采用青砖砌筑,周长二十里一百九十步,高度达三丈五尺,宽度为二丈一尺,护城河深一丈,宽五丈。城门共有五座:东为丽景门,南为南薰门,西为大梁门,北为安远门,东北为仁和门。据《如梦录》记载,仁和门内匾题有“迓祥”二字,通往曹州,俗称曹门;丽景门内匾题“宜春市”二字,通往归德,俗称宋门;南薰门内匾题“中原胜概”四字,俗称南门;大梁门内匾题“永丰”二字,俗称西门;安远门内匾题“拱宸”二字,俗称北门。这些城门被称为“五门六路,八省通衢”。此后,永乐和嘉靖年间也曾进行重修。然而,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代官兵为淹没李自成起义军,竟挖掘黄河大堤,导致大水灌城,使开封市旧城郭被泥沙掩埋,城墙形态极为低矮,残破不堪。
清康熙帝元年(1662年),开封府城经历重修,在明代废墟之上,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各城门建设均沿袭了明代的模式,保持了旧有的风貌。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在城北张家湾决堤,开封城墙再次遭受严重破坏。次年二月,开封城开始了重修,工程历时一年半。经过重修的开封城墙,周长达到了22里70步,墙的高度和厚度均有所增加,城门也升高了丈余。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的开封城墙。
近代时期
为适应近代交通的发展,民国十七年(1928年),于南门东边新开一门,直接通往北门,名为新南门,俗称小南门。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拓宽大街的需要,各城楼被拆除。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开封市又陆续开辟了迎宾门、新开门和小西门等城门,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1996年,开封城墙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98年10月29日,“西门”城楼修复工程完成,城楼正式开放。同时,完成了对“西门城楼”两侧共计1078米墙体的修复。2000年5月23日,大梁门(西门)内北侧发现两层马道古遗址,并随即联合进行了发掘。2003年5月,北门和小南门城楼相继建成。2004年7月20日,开封城墙周边环境治理指挥部正式成立。同年7月至次年7月,大梁门北侧古马道遗址玻璃保护展示房完成修建。2009年,开封城墙南墙迎宾门至西南角段城墙内墙修缮工程开始实施。2014年,开封城墙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
2015年,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对开封古城墙进行展示与利用,城墙以“文化+”、“科技+”为抓手,加强城墙文化内涵阐释与品牌传播,以城墙文化旅游项目为载体,延伸和丰富城墙文化经济产业系统。2016年3月,迎宾门至小西门对外开放,全长约1.6公里。2018年5月,万岁山至金耀门南侧对外开放,全长约1.2公里。同年10月底,完成西城墙(迎宾门至万岁山段)整体贯通,全长约6公里。2019年,开封城墙景区对大梁门及古马道遗址进行高科技技术改造,通过8k,6面,720度全沉浸虚拟环境,实景打造两场裸眼3D演出。
地理位置
气候类型
开封城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为14.52℃,历年平均降水量为662.8毫米,70%左右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07.8小时。
方位布局
开封城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偏西北部。全长14.4公里,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南京明城墙的第二大古代城垣建筑。开封古城墙环绕开封古城而建,全长14.4公里,是古代城市围合的防御性建筑物,目前遗存马面81座,城门路口12处,水门2座,碉堡7处,防空洞口60余个,城墙外围有环城公园和护城河,内侧有景观绿化带。
城防体系
北宋建国后,赵匡胤定都开封,主要因其漕运之便。当时,开封市作为北方水运的重要枢纽,有四河——新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贯穿城中,来自全国各地的粮食、税赋、商品均通过水路抵达,支撑了百万人口的生活。然而,开封位于平原,无山川之险可守,易被攻破。加之北宋的主要敌人辽朝和金朝擅长长途奔袭,一旦突破防线,将迅速威胁开封。此外,宋代火药武器在战争中广泛应用,为城防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因素均对开封的城防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
外城
外城作为整个城防体系的首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考古挖掘显示,北宋开封外城的周长达到了29180米,折合宋代计量单位约为50余里。此外,开封城墙之上还设有守具所,专门用于储藏守城所需的器械,包括檑木、火油、砖石、弓箭等。
城门
由于开封市城市规模庞大,其城门数量也相对较多。考古挖掘证实,北宋时期开封共有城门12座,水门6座。这些城门不仅高大厚实,陆地上的城门还有瓮城保护。以南薰门的瓮城为例,它呈长方形,东西长130米,南北宽80米,城墙厚达15米,上面还建有敌楼等防御设施。而河道中的水门则设有“铁裹窗门”,并辅以两座拐子城(一种瓮城)作为额外防护。这种独特的水陆“两栖”防御体系,给后来攻打开封的金兵造成了巨大杀伤。
瓮城
《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市)城门均设有三层瓮城,门道弯曲,而南薰门、新郑门、新宋门、封丘门等四正门则设有两重直门,这是为了保留御路。
马面和团楼
在城池攻防战中,四边形城墙的墙根处常形成视野死角。为有效射杀死角内的敌人,开封城的外城设置了“马面”和“敌团”。所谓“马面”,即城墙外凸出的部分,形似马脸而得名。
女墙
在古代城墙的顶部,内外边沿常建有一种薄型挡墙,因其与大城相比显得较为矮小,故被称为“女墙”,又名“睥睨”。睥睨一词原指斜眼窥视,也象征城上守军窥探下方敌情的动作。如今,经过修复的开封城墙上的女墙高达两米有余,采用内外夹砌的大青砖建造。女墙上设有垛口,便于守军瞭望和攻击来犯的敌人。
护城河、吊桥
北宋开封的护城河,在《东京梦华录》中被记载为“护龙河”,其宽度达十余丈,即约三四十米,内外皆植杨柳,既美观又隔离行人。而护城河之上,必有悬索桥。《武经总要》中提及的右钓桥,以榆槐木为材,其构造独特:桥上设有三铁环,以二铁索贯穿,辅以麻绳,系于城楼之上。若城外有警,楼上之人便可拉起吊桥,阻断道路,同时保护城门。这种吊桥以坚固的榆槐木制成,一旦有敌情,守军便能迅速拉起,防止敌人直逼城下。
羊马城
尽管护城河宽阔无比,然而冬季河面结冰时,其防御作用便大打折扣。因此,古人设计了“羊马城”作为补充防御措施。“羊马城”,又称“羊马墙”,是建于城外的一道坚固的防御性墙壁,通常筑于城墙与护城河之间。据《武经总要》记载,羊马城筑于护城河的内岸,距离大城约十步之遥。其高度在八尺至一丈之间,即大约3米左右,并设有一门,与瓮城门相对而立。羊马城作为敌人越过护城河后的第一道防线。
拐子城
宋人将左右对称的两翼称为“拐子”,因此,位于水门两侧的“瓮城”便被称为“拐子城”。开封城拥有六座水门,相较于陆上城门,这些水门成为防御的薄弱之处。为了加固水门的防御能力,宋人在其两侧各自修建了一座瓮城,并在其中屯兵,以便对接近水门的敌人进行有效打击。
主要景点
城摞城
2000年5月,开封市城墙文物保管所对西门城楼一段城墙的地下部分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清中期古马道遗迹。在第二层古马道下约50厘米深处,还发现了年代更为久远的古马道。随后,开封市于2004年8月在大梁门北侧150平方米的城摞城遗址上,用2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建造了一个透明的开封城摞城展览馆。此外,开封考古人员发现,开封市地下3米至12米深处叠压着6座城池——包括3座首都、两座省城和一座中原重镇。这些城池分别是战国时期的魏国大梁城、唐朝的汴州城、五代十国及北宋时期的北宋东京城遗址、金朝的汴京城、明代的开封城和清代的开封城。
墙摞墙
开封城墙上部为清代修筑,下部则为明代遗建,全长14.4公里,南北略长,约3.8公里,东西稍短,约3.4公里。城墙墙体拔檐上分布着7322个垛口、81座马面以及7座碉堡,并设有两处水门,巧妙地将城内外水系相连。这座城墙不仅是北方地区的代表性建筑,更是中国保存较为完整的第二大明清城墙。尽管历经战乱和黄河泛滥,城墙之下仍叠压着五层古城墙,其规模、格局及重要坐标历经多个朝代修复,始终未变,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马道摞马道
在通往大梁门的城墙下,有一座古马道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内三层马道间隔分明,裸露的城砖显示了其使用痕迹。底部砖面已被磨得圆滑。第二层则棱角分明,磨损较少。最上层接近现代,城砖虽有磨损,但尚存完整。第二层马道建于1840年,仅一年后,黄河大洪水席卷开封市,将其埋没于泥沙之下。洪水退去后,人们在原马道上方两米处,重建了第三层马道。
防空洞
开封的防空洞建在古城墙下,而且环城一周,保存较为完整。
城墙碉堡
城墙上遗有多样碉堡,皆为坚固的混凝土结构,源自民国时期。其中,1号碉堡为“开封印象展”,2号则是“城墙咖啡”,3号设立了“城垣驿主题邮局”,而4号则是“精一斋书画工作室”。
开发与保护
自1994年起,古城墙的整修工程正式启动,累计投入20亿元。经过连续十期的维修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工程,约12.5千米的外墙体和3.8千米的内墙护坡得以修复。同时,还建成了长达13千米的城墙公园。这些举措提升了城墙周围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状况。1996年,开封城墙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997年,开封市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群策群力,修复古城墙。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共募集100多万元。在以后的时间内,市政府又多方筹资,修复了安远门(北门)和新门(小南门)为维护历史文化名城开封的城市总体风貌。2015年,开封城墙景区按照文物保护部门的规划,陆续恢复西门(大梁门)、北门(安远门)、小南门(新门)3座城门。不久时间政府还会陆续修建曹门(仁和门)、宋门(丽景门)、大南门(南熏门)等。
2008年11月,《开封城墙保护规划》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批。2010年5月28日,《河南省开封城墙保护条例》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同年,开封城墙南墙迎宾门至大南门段的修缮工程以及西墙金耀路下穿城墙涵洞工程开始实施。2019年11月,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第七次工作会议在开封市召开,推进开封城墙“申遗”工作顺利开展。"十三五"期间,开封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为引领,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及宋都古城的保护与修缮工作。为此,开封谋划了古城墙、千年中轴线、大运河及其水系“三条文化带”的发展蓝图。特别以全面贯通14.4千米城墙及景观带为关键工程,加快开封宋都古城的保护与修缮步伐。
文物价值
开封城墙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研究考古史、首都史的宝贵财富。开封城墙既是开封市的旅游景点,也因其独特的历史意义和考古价值,被列为古城墙博物馆。城墙周围规划有绿地公园,供居民们休闲娱乐;城墙上不仅设有古装拍摄基地,供游客租衣拍照,还融合了茶馆等休闲场所。
文化活动
2020年12月27日,大梁门附近的古马道遗址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实践公开课,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及家长的踊跃参与。活动中,孩子们身着盔甲头盔,在研学教导员的指导下,首先观看了《微梦大梁门》,直观地领略了城摞城遗址的景象。接着,他们亲自动手体验了夯土打桩、跳跃投壶、制作砖石弓弩等传统技艺。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荣誉奖项
相关事件
2024年7月20日,某网络平台账号“《包蒸牌》正宗开封灌汤包探店”发布视频称“开封城墙坍塌,豆腐渣工程”,经与属地相关部门核实,该视频内容事发地非河南开封。
参考资料
开封城墙景区.开封文投集团.2024-07-22
城墙现状.官网.2024-07-22
豫见国保 | 开封篇(7)开封城墙 .搜狐.2024-07-22
开封日报.新浪微博.2024-07-22
中国城市报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人民网.2024-07-21
历史沿革.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2024-07-21
开封城墙大事记.官网.2024-07-22
【中部崛起势正劲:河南篇】开封古城墙:让文物活起来 让遗产靓起来.中国网.2024-07-22
河北这个城入列保存最完好的十大古城墙一组航拍美呆了!.凤凰新闻.2024-07-22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7-22
开封概览.开封市人民政府.2024-07-22
城防体系.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2024-07-22
城摞城.官网.2024-07-22
墙摞墙.开封市宋都城墙景区.2024-07-22
马道摞马道.官网.2024-07-22
防空洞.官网.2024-07-22
城墙碉堡.官网.2024-07-22
母亲河畔的中国|河南开封一墙守古今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法制网.2024-07-22
开封城墙贯通工程:助力打造世界历史文明名都.河南省人民政府.2024-07-22
【十三五出彩路上,你我这样走过】城墙贯通工程:助力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开封网.2024-07-22
陈超军.微博.2024-07-22
城墙贯通工程:助力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7-22
网传城墙坍塌?事发地非开封!.百家号.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