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顺定老师于1940年秋,随政府西迁,留四川成都工作,而得识郑怀贤先生,并拜其为师,学习武艺。郑师为孙禄堂先生高足,随国民政府到台,于1985年夏。应中国文化大学之聘,担任“国术教授”,1986年任台湾地区“国术”~教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总教练,代表作品:着有形意拳学. 八卦拳学等书。
人物经历
1940年秋,正值初期,余随政府西迁,留四川成都工作,有幸得识恩师先生,拜其为师,学习武艺,郑师为孙禄堂先生高足,武术界名家,曾学习各派武学,但以、形意与为主,更长于各家兵器,以飞叉为其特长,1946年,当代表我国出席世界运动会国术表演,颇负盛名,于留蓉期,败与郑师学习者甚众,朝夕相处,切磋武学,均有所得,至五年,抗战,乃分手离散,余等始得有机,分访各地名家,获益不浅。1985年夏,应中国文化大学之聘,担任“国术系”教授,第九届理事教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总教练,着有「形意拳学」等书。
主要成就
形意拳的特质/贺顺定 在[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 的观念驱策下,贺老师将五十六年来研习。教授形意拳的体会,书写纪录, 以供对形意拳有兴趣的学子,能掌握要领,避免错误,早日领悟形意拳的真髓,达成[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的目的,贺老师的心得如下:形意拳的特质 (一)朴实明快 形意拳动作朴实,大多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花招少打起来明快有力,刚柔并济,特别是在攻防方面,强调快攻直取,先发制人,出手一寸为先,一发即中,所以其拳法简洁朴实明快有力,其要点为: 1.用法简洁 形意拳之基础在五形拳与十二形拳,五行拳为劈。崩.钻。炮.横,十二形 为仿照动物打斗形态而编排,其用法非常简单。易学易用,其中包多种攻防技巧,意即针对敌方之进攻,如何化解后在反击,手法简捷易学易用,尤其适用于团体教学. 2.快取直攻 因为其用法简捷 使用时简单明,为争取先机,采直取快攻方法,因为要快攻,必须采身手步一致动作,用跟步换步随身法进退快速一致,即形意拳要求身手步,同时三道之要领达到快取直攻之目的. 3.意到力到 形意拳讲求内外三合之要领,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之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之内三合,意即心理想到什么意念随之亦到,意念即到,气必随之,因之力量亦到,也就是意到力亦到,故形意拳要求平时练习要累积功力与经验,其目的为全身气力能听指挥,随意念而集中使用,统筹发挥其功效加倍,能做到意到力到之境也. 4.刚柔并济内家拳讲究阴阳虚实,要求虚实分明,能以虚克实,也能以实克虚,及四两拨千金之谓也,要做到以刚克柔或以柔克刚,必须具有高深之技巧,能体会出对方之刚柔,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能先动,争取先机,要做到这种功力,须具备有懂劲的功夫,能以不变应万变,能配合瞬息万变,作适当而正确之反应,则可做到万无一失也.(二)严密紧凑 形意拳首重力量与速度,动作起动快,范围小,两肘不离肋,明白说明出手收手必须紧靠身体,能做到松肩随肘,如同拧绳一般,亦即动作必须紧凑,毫不松懈,两手起如刚若如钩竿,说明动挫必须短促严实,拧裹而发,并须与身法步法严密相合,出脚迈步时裹跨合□,屈膝扣足,五趾抓地,转身以身为轴,快速紧密,这些特点与放长击远,大开大合的长拳,是明显的区别,其要点为: 1.肘不离肋 是要求出手时两肋不能高抬,能做到肘要随时下坠,以保护身体中枢及机动,进能攻退能守,能发挥全身劲力. 2.前后对称 形意拳之劲力讲求爆发力,如炸弹之爆炸为向四面八方同时发出,更位要求身体平衡,向前发出,必须同时向后拉回,亦即向前发出100斤,同时亦向后拉回100斤,以保持身体平衡,不会为人所制,这是形意拳发劲之基本原则,如何达成是项要求,平时要多练抖劲,能抖而不失平衡前后对称之要求, 3.含蓄待发 含蓄待发者,即攻击预备之姿势完成,即关闭之谓也,人身关节盛多,在进行战斗时有十三个关节必须关闭,以应紧急需要,此十三个关节及两手之腕。肘.肩共六个,两脚之□.膝。股共六个,加上一个腰,共为十三个关节,如果此十三个关节已准备好,随时可迎接对方之攻击行动,此谓之含蓄待发也. 4.生克并重 形意拳有攻有防,攻中有防,防中有攻,攻防互用,攻者为生,克者为化,亦即虚实互用,虚中有实,先将对方化解后迅即予以反击,实中有虚,先实对方攻击落空,固两者难以区分,相互灵活运用是为生克并重.(三)沉实稳健 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说明练习形意拳必须桩步沉实,步法稳健,实胸实腹,气沉丹田,气力合一等基本要求,如此学者必可感到上体宽舒自然,下肢沉实稳健,动作既不漂浮又不僵硬,自然令人感到外顺内实,庄重安逸,周身同时也蕴藏者充沛内在的力量,其要点为: 1.桩步稳健 形 意拳基本步法有跟步。换步。迈步等三种平衡步法,并有三体式站桩,练习形意拳法之 前必须学会以上三种步法与桩法使基础稳固. 2.外顺内实 形意拳既有各种步法与桩法作基础,因之练习实动作稳顺自然,在配合呼吸适当与动作开合相应无口憋气毛病,自然就内外顺时了. 3.上舒下沉 呼吸能與動作配合,且能氣沉丹田,則發勁之基本要求完備,當發勁時能上舒下沉,則勁到十足,能將全身之力,一 氣呵成. 4.发劲雷声 指发劲时,必须配合呼吸,呼为发,因发劲而产生声音,是为正常. (四)协调整齐 其要点为: 1.五要五守 (1)五要: 虚灵顶劲,松肩肘坠,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 (2)五守 内外三合: 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 外三合:手與合,肘與膝合,肩與跨合. 三尖相照: 手指尖。腳尖。鼻尖,三者應同時指向敵人 三体同到: 动作时,手.脚。身应三者同时到达不应有先后. 三节相随 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 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而手肘肩要同时出动. 三项相应 头顶舌顶手顶,全身一动,无有不合,一枝动,百枝随. 2.进退自如 为接近敌人,保持适当之距离,进退不合度,要配合时机, / 贺顺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