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茂瑙(1888年12月28日-1931年3月11日),德国电影先驱,著名默片导演,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人物。代表作有《诺斯费拉图》《最卑贱的人》《日出》等。
F·W·茂瑙年轻时喜爱诗与戏剧,学过美术,曾受戏剧表演训练。1922年,F·W·茂瑙继承德国表现主义传统,推出经典吸血鬼影片《诺斯费拉图》,凭借此片扬名影坛。1924年,茂瑙执导的《最卑贱的人》上映。后茂瑙接受福克斯邀请去往好莱坞,拍摄了《四恶魔》《日出》等影片。1928年10月,他拍摄的《四恶魔》上映。1929年,《日出》在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摘最佳艺术作品奖。1930年2月《都市女郎》上映。1931年茂瑙拍完影片《禁忌》回到美国,在驾车从洛杉矶到圣芭芭拉的高速公路上,遭遇车祸意外身亡。
F·W·茂瑙被视作影史上最伟大恐怖片导演之一。他风格化及形式化的画面构图,为往后不少导演的创作奠下根基;他的拍摄技巧,至今依然在德国电影史占有主导地位。法国电影导演埃力克·卢马评价他的电影“像名画一样经典深刻”。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F·W·茂瑙,1888 年 12 月 28 日出生于德国北莱茵河畔威斯特伐利亚地区的比勒费尔德城,原名弗里德里希·威廉·普朗扑(Friedrich Wilhelm Plumpe)。父亲从事纺织业,母亲是一名教师,热爱文艺,喜欢写诗和弹钢琴,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童年的茂瑙应该说拥有一个幸福而快乐的大家庭:两名异母姐妹,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茂瑙继承了父亲严谨务实的德国精神和母亲浪漫的艺术情怀,多才多艺。
茂瑙从小热爱读书,天生爱幻想,喜欢做梦,经常解析梦境,对梦境的好奇,激起了茂瑙最初的创作冲动。
长大后的茂瑙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为了自己的艺术追求,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转学,改修艺术史,参加剧场演出,为了向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和他在慕尼黑(Munchen)的伙伴们表示崇敬,把自己的名字从"plumpe"改为"Murnau",并主动结识青骑士团体,后来他又在柏林与人合办文学刊物《新伤/the new pathos>》,参演马克斯.莱因哈特(max reinhardt)大师主持的柏林德意志剧团,在剧目"奇迹"(the miracle)中奉献了精彩表演。
早期的生活经历决定了茂瑙的性格,为他的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影响了茂瑙艺术创作的风格。早期父母的宠爱给了茂瑙一个自我追求与自我选择的广阔空间,让他树立了一个独特而强大的自我,虽然他的艺术追求受到了务实的父亲强烈反对,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他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求的脚步。
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作为战争的亲历者,茂瑙亲眼目睹了战争毁灭性的后果。切身感受了好友的牺牲,精神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一年多被监禁的战俘生活给了他重新审视自我与社会的机会。
德国时期
茂瑙从1921年开始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制片厂之一乌发工作。1922年,茂瑙继承德国表现主义传统,推出经典吸血鬼影片《诺斯费拉图》,凭借此片扬名影坛。全片讲述了不来梅地产公司一名职员布特的故事,布特受公司委派去一座古堡与诺斯费拉杜伯爵做房屋买卖交易,但在古堡附近的旅店投宿时发现,人们对于他所行目的地的反应都很奇怪。到了古堡后,布特见到面目枯槁、行为古怪的诺斯费拉杜伯爵,也得知他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惯,开始对他的身份心生窦疑,终于探知他就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布特逃出古堡,伯爵也一路奔向他买好的、位于不来梅的房子。布特回家后,得知吸血鬼伯爵已经到来,而且正是伯爵令小城瘟疫肆虐,他和妻子一起开始设法消灭伯爵。
《诺斯费拉图》不仅仅是第一部吸血鬼电影,它还催生了一系列的表现风格——荒凉的古堡,眼眶深凹、牙齿暴凸的秃顶Zombie,具有侵略性的身影,永无休止地穿越在现实世界与噩梦的边缘的幻影。
1922年《燃烧的大地》、《魅影》接连上映。1924年茂瑙执导的《最卑贱的人》上映。影片改编自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的小说《外套》。《最卑贱的人》是茂瑙最符合传统现实主义规条的德国影片,开创了很多独到的活动摄影拍法,公认为默片中的杰作。全片几乎没有字幕,完全靠画面交待剧情,以剪辑推动高潮。原本于旅店大堂负责开门迎送宾客的主角,被贬职屈任男厕侍应,闷闷不乐,饮恨而终。人的尊严遭受环境无情的摧残而渐渐萎悴,最后一刹那的挣扎,纵使面露笑容,却只使人感到戚然。《最卑贱的人》真正竖立电影艺术为一项独立的表现媒体。至此,茂瑙在《最卑贱的人》电影中运动镜头的运用,使他开创了"entfesseltekamera"——解放摄影机的先河,让摄影机不再只是场景的被动记录者而是主动参与者。通过手持或者装上轮子的方式让它摆脱固定三角架的束缚,从各个可能的角度记录演员的动作。
20年代中期开始茂瑙的风格开始转变,深受表现主义和由马克斯·莱因哈特等德国第一批电影大师从舞台剧脱胎变化而来的"室内剧"风格的影响,包括演员精简,心理细腻,背景简略,场景不多等特点。对绘画充满兴趣和早年与众多画家交往的经历,茂瑙对构图和灯光格外讲究,这使得他的作品带有了更多的油画气质,而精益求精的性格又使得他在技术和理念上继续追求更高的电影美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剧情的雕琢。
转投好莱坞
从《最卑贱的人》这部电影开始茂瑙正式成为得到了国际承认的天才级导演。他之后再次携手原班人马推出的《浮士德》在移动镜头的造诣上又更进一步,简直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这部商业神怪大片还做到了叫好又叫座。在这两部作品的推动下,1926年茂瑙被请到了好莱坞。
1926年奇幻、恐怖片《浮士德》于奥地利上映。此作品是茂瑙的传世杰作,根据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经典长诗《浮士德》改编,讲上帝和魔鬼打赌,看能否改变一个名叫浮士德的老年科学家的命运。于是詹宁斯扮演的靡菲斯托便跟浮士德提出交换条件,用他的灵魂换取永久的青春、快乐和权力。
1928年10月拍摄的《四恶魔》上映。但《四恶魔》的超时超支令二十世纪影业看他颇不顺眼。1929年,他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日出》在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摘最佳艺术作品奖。《日出》是茂瑙到好莱坞后的首部大制作,不单将欧洲表现主义风格注入好莱坞写实电影中,更把默片艺术发挥到极致巅峰。年轻已婚的农夫被都市女子吸引,准备卖田杀妻,最后却回到妻子身边。茂瑙不单在人物刻划如女角的发型、化妆的对比,场景气氛如沼泽、浓雾的营造,以至画面的构图皆有独到的表现。
1930年2月《都市女郎》上映。《日出》的姐妹篇《都市女郎》,影片主要讲述城乡矛盾加诸一对小情侣的故事。农村小子与城市餐厅女侍应闪电结婚,回到农场却受尽排挤。父亲却对这位来自城市的媳妇毫无好感,一群收割工人对美女的垂涎更让小两口的关系备受考验。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又是重复老套的故事,于是让茂瑙和公司的恶劣关系雪上加霜。同时公司发生了人事变动,盛传公司旗下十分之一的导演要被炒鱿鱼,尤其是不能适应默片至有声片转变的人。之后,因一场大火摧毁了罗伯特·弗拉哈迪在图森的布景,二十世纪影业借机宣布因战略调整,茂瑙失业了。
随后,茂瑙和罗伯特·弗拉哈迪计划合拍《图丽娅》。
福特福克斯宣布解雇F.W.茂瑙和F.W.茂瑙宣布启程前往南太平洋的通知是同一天公布的。F.W.茂瑙不仅决定和罗伯特·弗拉哈迪合作《图丽娅》,还打算以南太平洋小岛或海外异域作为背景,拍摄一系列低成本有声片。他们成立了用两人名字命名的制片公司,并承诺在拍出《图丽娅》前不接受其他工作,两人的工资都不高于周薪350美元,并约定平分盈利。
最后,《图丽娅》经过多次修改,成为了《禁忌》。
意外逝世
1931年,按照当时惯例,电影公司找作家把原创的电影故事改编成连载小说,在杂志上发表,以此促进影片知名度。于是茂瑙拍完影片《禁忌》驱车前往圣芭芭拉找那位约定的作家。在驾车途中,茂瑙临时决定让14岁的菲律宾男仆来驾驶自己的劳斯莱斯汽车有限公司,结果,车毁人亡。《禁忌》成为茂瑙的遗作。他甚至没能完成它的配乐录制。德国影评人洛特·H·艾斯纳(Lotte H. Eisner)评价:“F·W·茂瑙坠毁在人生的顶峰”。
茂瑙指导的影片《禁忌》讴歌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毛利人反对迷信和等级制度的斗争,有着鲜明的记录化风格,受到热烈欢迎。而罗伯特·弗拉哈迪原著的本意是要拍一部表现毛利人社会生活的纪录片,而F.W.茂瑙(F.W. Murnau)的不断修改则为其注入了更多的情节因素,招致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反对。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罗伯特·弗拉哈迪离开了摄制组,F.W.茂瑙不得不独立完成余下的工作。后来,罗伯特·弗拉哈迪也承认,在这部影片里,F.W.茂瑙有着更多的贡献。1931年,《禁忌》获第4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金像奖。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
编剧作品
艺术特色
第一时期
第一时期(1919—1926年)德国时期,茂瑙电影创作的探索期,不断追求、探索、创新、完善、形成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时期。按照电影取材、创作目的、表现风格的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表现主义电影——魔幻剧。作为德国社会历史的一面镜子,表现主义电影大多源于神怪故事和传说,以鬼域与罪恶为题材,从主观出发来观察世界,表现暴力、谋杀、死亡,用反常的幻想形式、扭曲怪异的造型、极端程式化或故意原始化的方式代替个性化的演绎,以此来颠覆艺术创作的常规表现方式,强调人只不过是极端变态的社会中的一种象征性符号,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爱和憎的矛盾情感,其中夸张、扭曲、怪诞的意象,是主观真实的二次创作,表达对现实不正常的强烈讽刺,触目惊心,发人深省,就像荒诞派的戏剧一样,不合常理的逻辑推敲。
主要作品:1919年《穿蓝衣的男孩》(已失传)、1920年《魔王》(已失传)1920年《雅努斯的头颅》(已失传)1922年《诺斯费拉图:恐怖交响曲》
第二种:室内剧,也被称作“小剧场”电影,抛弃了鬼怪或专制者的主题,关注现实社会人生,以社会上的小人物(如小公务员、店员和女仆等)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为主要表现内容,把他们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用简单的故事框架、特定的情节和别具特色的人物心理刻画来表现小人物生活际遇中的喜怒哀乐,在近似真实的场景中追求一种主观创作的客观真实性,是真正的电影叙事作品。影片在表现剧情中心事件时重点抓住剧中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基于默片的限定性,剧中某些小道具也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象征。
主要作品有1921年《黑暗之路》、1921年《欲望》(已失传)、1922年《女走私犯玛丽莎》(已失传)、1922年《燃烧的大地》、1922年《幻影》、1923年《驱逐》(已失传)、1924年《最卑贱的人》、1926年《伪君子》。
第三种,表现主义与室内剧相结合的神怪大片《浮士德》。在室内剧票房惨败之后,茂瑙的电影重回幻想路线,沿用噩梦的形式,打造融严肃话题和娱乐精神为一体的影像世界。影片人物众多,场景华丽,造型怪异,故事情节突兀跌宕,不于任何时空境界;正邪对立,矛盾焦点突出,最终大团圆的结局,既承袭了茂瑙以往表现主义电影和室内剧的创作手法,又有若干突破。影片大量使用电影特效,镜头剪接,虚实结合,借助表现主义电影荒诞、扭曲、怪异、跳跃、不可思议的手法表,制造更为震撼的艺术效果。“浮士德精神”或困境正是茂瑙艺术创作、艺术追求的象征,茂瑙借浮士德给予了人全新的认识和肯定,表明了他对战争灾难的否定性看法,借墨菲斯托之口质疑雅威的存在和价值。对天理和人欲的辩证认识,肯定生命的价值意义,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的巨作。
第二时期
第二时期(1926——1929)好莱坞时期,是茂瑙电影创作的转折期,也是茂瑙的艺术理想和好莱坞商业机制抗争、妥协的时期。德国经济的复苏,导致电影所占市场份额急剧下降,《浮士德》耗资巨大,德国挫败,艺术电影天才导演名望受挫,“我接受了去好莱坞的邀请,因为我相信,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美国给了我一种新的追求艺术的方式。这在我的电影《日出》可以得到证明。”代表作品《日出》《都市女郎》。
这个时期的电影造型中,魔怪的影子逐渐淡去,德国电影中融入了好莱坞商业娱乐因素,既富娱乐性又具艺术感。繁华的都市和广阔的乡村成为影片的选景背景,两种文明和新旧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成为作品的主题,主人公身处其中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哪里才是精神的皈依,是影片留给观众的思考。故事往往借用家庭三角矛盾,在矛盾的揪扯和转化中,揭示人物的心里路程,迎来最终大团圆的结局。
第三时期
第三时期(1929——1931年)南海时期,是茂瑙自我放逐,追寻艺术梦想,冲破世俗禁忌,完美绽放自己艺术梦想的时期。华尔街金融崩溃,茂瑙艺术电影的叙事风格、影片格局和好莱坞商业电影流程之间的格格不入,最终导致了二者的分道扬,茂瑙再次踏上了他自我放逐、探寻理想中完美人性和人生存在方式的旅程,他把自己的目光投向了南海西西里岛。
这是一块完全没有受到西方僵化的道德观念污染的土地,茂瑙终于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重新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终于找到了一块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和自己的艺术理想尽情完美绽放的理想之地,这是一个适合做梦的地方,这就是《禁忌》的诞生,冲破一切世俗的禁忌,用自然淳朴的风光和至真至纯的爱情来演绎完美人性。
个人生活
F·W·茂瑙的父亲从事纺织业,母亲是一名教师,喜欢写诗和弹钢琴, 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茂瑙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妹,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茂瑙继承了父亲严谨务实的德国精神和母亲浪漫的艺术情怀,多才多艺。
茂瑙从小热爱读书,天生爱幻想,喜欢做梦,经常解析梦境,对梦境的好奇,激起了茂瑙最初的创作冲动。
茂瑙一生没有建立自己的家庭。
获得奖项
人物影响
茂瑙的影片如同浪漫邪恶的幻想曲,激发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后来的创作灵感。在茂瑙的《诺斯费拉图》里,困在牢房中的疯子狂热地注视着昆虫,这一形象最终演变成为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电影《惊魂记》中的诺曼。
在20世纪20年代,年轻的希区柯克有幸为默片恐怖大师茂瑙工作。茂瑙曾告诉希区柯克:“你所看到的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在屏幕上所看到东西。”这让希区柯克明白了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其主要的沟通方式是图像与视觉。
在默片时代,导演们尽可能少的电影中的字幕,使视觉本身的表现力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些影响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创作生涯。即使在后来有声电影出现以后,希区柯克仍然坚持对视觉表现的追求。
希区柯克曾说,茂瑙教会了他多数导演不知道的关于电影的技术。
相关事件
作为早期最重要的导演之一的茂瑙于1931年死于车祸,年仅42年,被安葬在位于柏林郊区的Stahnsdorf的家族墓园中。
茂瑙的《诺斯费拉图》(1922)开创了电影史上被改编次数最多的恐怖片题材,其中梦魇般的吸血鬼形象也让茂瑙身于影史最伟大的恐怖片导演之列。非常有意思但同时又让人不寒而栗的是,在茂瑙的电影中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情节:一群盗墓贼打开了一个导演的金属棺材,弄走了他的遗体。而在现实生活中,F·W·茂瑙的头颅被人从墓中盗走,警察在墓地现场发现了一些蜡渣,这可能会带来破案线索。
相关评价
像名画一样经典深刻。——法国电影导演埃力克·卢马 评
数十载过后,世人将蓦然回首:这位电影界先锋,在创作事业如日中天之英年,离我们而去。电影界,无论在电影艺术与技术上,都有赖他在电影萌芽时期开天辟地的艺术贡献——他意识到电影(相对舞台)更有创造生活影像的能力,他的电影,就是一幕幕影像构成的诗篇,而他这种独特的风格,将流传后世。——德国名导弗里兹·朗格(Fritz Lang) 评
参考资料猫眼验证中心.猫眼电影.2023-12-15
F·W·茂瑙 F.W. Murnau.豆瓣.2023-12-15
日出 Sunrise: A Song of Two Humans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12-19
F·W·茂瑙的全部作品 (27).豆瓣.2023-12-15
比电影还惊悚!德国电影大师茂瑙遗体头颅被盗.长城网.2023-12-06
比恐怖片还恐怖:拍出第一部吸血鬼电影的大师,脑袋被盗了!.微信公众平台.2023-12-15
茂瑙遗作《禁忌》背后的故事.1905电影网.2023-12-22
最卑贱的人 (1924).1905电影网.2023-12-22
最辉煌的人:德国电影大师茂瑙与《最后一笑》.1905电影网.2023-12-26
浮士德 Faust: Eine deutsche Volkssage (1926).豆瓣电影.2023-12-22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12-22
Mtime时光网.时光网.2023-12-22
茂瑙的幽魅世界 全面感受德国电影大师的影像魅力(附图) ***************************.香港文化事务署.2023-12-26
Komödie des Herzens (1924).豆瓣电影.2023-12-19
F·W·茂瑙 F.W. Murnau 获奖情况.豆瓣电影.202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