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经》是中国现存唯一的文言文摩尼教经典,保存于国家图书馆的敦煌遗书中。该经采用类似佛经的文体,通过教主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形式,阐述了摩尼教关于人性中同时存在的光明与黑暗两面的观点。这一文本对研究摩尼教及其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历史背景
摩尼教,又名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是由波斯人摩尼(Mani)在公元3世纪中叶创立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教的核心理念是善恶二元论,认为宇宙中存在着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永恒冲突。该教派拥有严格的教团组织和宗教制度。摩尼教在波斯被视为异端,创始人摩尼遭受酷刑致死,导致其追随者向罗马东部、印度北部等地传播信仰。摩尼教的经典作品最初用古叙利亚语编写,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拉丁语、希腊语、亚美尼亚语、中古波斯语、帕提亚语、突厥语、粟特语、大夏语、回鹘语、阿拉伯语以及汉语。唐朝时期,摩尼教开始在中国传播,但在李隆基的命令下遭到禁止。摩尼教后来在回鹘得到支持,一度成为国教,但随着回鹘王国的灭亡,摩尼教逐渐衰落并在中原地区转为地下活动。
研究现状
摩尼教作为一种曾经盛行的宗教,在历史上多次遭遇迫害,相关的文献几乎消失殆尽。因此,学者们主要依赖于与摩尼教相对立的其他宗教文献以及少量考古发现来开展相关研究。
参考资料
唐写本《摩尼教经》.中国国家图书馆.2024-11-14
《摩尼教经》.学习强国.2024-11-14
唯一一个消失的世界性宗教:摩尼教.好看视频.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