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剑云是高家的远房亲戚,由于双亲早逝,寄养伯父家。他仅在作品中的第七、十二、十六、二十七章中出现,然而他的每次出现都足使读者的心灵震颤。
角色经历
在巴金名著《家》中,陈剑云是一个不很引人注目的人物,长期以来未引起评论界的关注。但绝不等于说,剑云在《家》中是可有可无的人物。他仅在作品中的第七、十二、十六、二十七章中出现,然而他的每次出现都足使读者的心灵震颤。
剑云在第七章出现,作家先写其身世。他是高家的远房亲戚,由于双亲早逝,寄养伯父家。中学毕业后无力升学,靠当家庭教师糊口。他既不是生活在社会最低层,也不是生活在显贵之家。他介乎这两者之间,与两者均有一定联系:由于是高家的远房亲戚,故常有机会接触这个封建士宦之家,耳濡目染,封建主义的毒菌对他的侵蚀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家境贫赛,寄人篱下,故感情上又有接近下层人民之外。特殊的社会地位和环境,造成陈剑云复杂的性格特征。
从小失去双亲,剑去饱尝了失去家庭温暖的凄苦。因而多愁善感,性情孤僻忧郁。他最初在觉新事务所亮相,当觉新关切地问起他为什么脸色总是阴沉时,他“微笑”了,不过谁出看得出他的笑是勉强的。他说“也许是身体缘故罢,不然就是很早死去父母的缘故。”此时“他嘴唇微微地颤动,他们似乎要哭了,但是他并没有流出眼泪来。”(以上引文皆见《家》第七章)剑云在觉新兄弟面前欲哭无泪,强打笑容,但却掩盖不了内心的创伤。他那“勉强的”,“似乎要哭”的“笑”,是心底创伤流出的血。仅此,我们就看到了在茫茫人生路上形单影只,举步艰难的剑云的性格。
此外,他对觉新不幸婚姻的同情;对爱情和幸福的可望而不可及;听觉慧读《前夜》后引起的联想;对别人给予微薄关怀的感激涕零,及其对前途的哀叹。如此等等,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他多愁善感、孤僻忧郁的性格特征。
琴的出现,对剑云来说,是暗夜里的灯光。唯有她能够带来一点生活的亮色。在第七章里,当琴刚来到觉新事务所门外,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剑云就知道是琴来了,“一道微光掠过剑云的脸,”他“现出愉快的样子。”对一个人如无特殊感情,绝对不会如此敏感。第二十七章,剑云向觉民吐露自己热爱着琴,并为相思而病的心事,就是最好的印证。剑云内心对琴的热爱之情是强烈纯真的(当然,这不仅是对异性的向往,更重要的是表现其对幸福温暖的渴求),但是,他又过于“谦虚”。“谦虚”对他来说只不过是“软弱自卑”的代词。他不敢大胆表白自己的感情,而是自轻自贱,认为自己不配。从第七章我们可以窥见其欲爱不敢表白,欲罢不忍的微妙感情:“琴温和地看了他(指剑云)一眼,但是马上又把眼睛掉开了。在他却好象受到了一次祝福。”觉民、觉慧和琴注视着他在屋角叹气时,“剑云忽然觉察出来了,便埋下头。但是他马上把头抬起来,他怕一双阴暗的眼睛畏怯地看着琴的脸,琴一点也不躲避,倒是他的眼光立刻又掉开了。”可见他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于是性格变得更加沉闷忧郁。在黑暗社会的重压之下,他的心灵被扭曲了。
向往幸福却又不敢也不想去奋斗去争取,只会一味发出哀叹,任由命运之神摆布。一面做着不切实际的梦想,甚至向往觉民兄弟的家庭地位,认为有了地位就可以得到琴,得到幸福(可见他也并不完全理解觉新痛苦的根源,他没有,也不可能从觉新身上看到黑暗社会的本质)。在第二十七章,他向觉民表明心迹时有这样一段话:“只要我换了一个环境,譬如就处于你的地位罢,我也不会痛苦到这个地步了……觉民,我真羡慕你!我常常想,我甚至祷告。只要能够处在你这样的环境,象你这样可以随意跟她谈话,就是缩短我十年的寿命我也情愿。。。。。”这种幸福,看到的只是门第高低的作用。不能不说是他接触封建士宦之家,受到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他始终没有把眼光投向整个社会,只是坐在个人生活的小圈子中发出不断的悲叹。这就注定了他找不到出路。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剑云是身未亡而心先死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社会的畸形儿。是五四时期,在社会的十字路口上彷徨徘徊,不知往保处去,甚至甘于沉沦的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典型代表。不难看出,巴金是抱着如鲁迅先生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去刻画剑云这一形象的。我们不能低估了剑云在《家》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剑云、觉新与觉慧、觉民在作品形成鲜的反差。从剑云身上我们能够看到觉新某些性格的影子,同时他们又反衬出觉慧和觉民的叛逆精神。从而使我们感悟到:想得到幸福和自由,就要象觉慧觉民那样,对旧社会勇敢地奋起抗争。而象剑云那样,低声下气地向旧社会妥协,温良恭俭让,终将被万恶的旧社会所吞噬。幸福与软弱无缘。一切向往幸福和自由的人们,必须冲破个人主义的小圈子,投身到伟大的社会斗争中去,把自己的合运和社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出路,看到光明。
相关作品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8位)。其他两部为《春》、《秋》,《家》被认为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最早于1931年在《时报》开始连载,原篇名为《激流》。开明书局1933年5月出版《家》单行本,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