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海南臭黄荆

海南臭黄荆(学名:Premna hainanensis)为马鞭草科豆腐柴属下的一个种,是中国特有种。其种加词“hainanensis”意为“海南省的”。海南臭黄荆为攀援或直立灌木,高1-3米,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

形态特征

海南臭黄荆为攀援或直立灌木,高1-3米;幼枝及花序略被粉屑状柔毛,老枝近无毛,深褐色或淡褐色,有明显皮孔和纵条纹。叶片厚纸质或近革质,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9厘米,宽2-4.5厘米,全缘,顶端钝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钝圆,干后两面暗绿色,光滑无毛或仅沿叶脉有毛,主脉在表面凹入,在背面凸起,侧脉5-6对,极纤细,扩展上举远离叶缘而连结为边脉;叶柄长8-12毫米,表面有纵沟,沟内有疏柔毛。

聚伞花序在枝端排成伞房状,宽2-5厘米,有长0.5-1.5厘米的花序梗;苞片及小苞片锥状,长1.5毫米;花萼长1.8-2毫米,有细柔毛或近无毛,二唇形,上唇有2齿,下唇通常近全缘或有2钝齿蟳,在结果时近截平;花冠黄绿色至白色,外面有细柔毛,略呈二唇形,上唇凹入,下唇3裂,两侧裂片较短,花冠管长3-4毫米,喉部有白色长柔毛;雄蕊4,稍外露;子房近圆形,无毛,花柱长3毫米。核果倒卵形,绿色,成熟后变褐色,直径2-3毫米。

近种区别

海南臭黄荆与伞序臭黄荆(学名:Premna serratifolia Linnaeus)近似,区别在于海南臭黄荆叶片较厚,侧脉在上面不甚明显;花序粗壮,花萼下唇通常近全缘或有2钝齿蟳等性状。

分布范围

海南省臭黄荆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东方市三亚市陵水黎族自治县等地),为中国特有种。

栖息环境

海南臭黄荆常生于山坡向阳灌木丛中。

主要价值

海南臭黄荆通过对海南臭黄荆、茎、叶各部位醇提物对DPPH自由基都有较好的反应活性的研究,发现其中根和茎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相近,叶部位醇提物的抗氧化作用较强,说明该植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