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白桦(1920—1968),江苏南京人。国学大师胡小石先生次子,5岁时过继给大舅父,改姓杨,原名家柱,学名白华,后改为白桦。1942年毕业,曾任四川江津师院附中国文教员,国立音乐学院副教授、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吴大学、江苏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兼南京大学等校教授。杨白桦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党总支委员。“文革“中,他遭受残酷迫害,于1968年10月22日在句容市含冤自沉,年仅48岁。1978年,得以平反昭雪。
个人成就
杨白桦教授是国内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也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书法、音乐亦属当行。早在大学读书时,他就在《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宗白华主编)和《中原杂志》(郭沫若主编)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诗文和翻译作品。1944年,创作《后羿与嫦娥》五幕歌剧,美学大师宗白华教授亲自撰写“前言“,音乐学院陈田鹤教授为之谱曲。该剧在音乐学院演出后,好评如潮。1950年,他所翻译的罗曼·罗兰的《现代音乐家评传》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以后又用”旋子“、”络伽“、”赤子“、”西底“等笔名在《新民晚报》、《江南晚报》、《读书界》、《艺文》、《音乐艺术》等刊物上发发表了一系列诗词、散文和译作。杨白桦教授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神话与民俗学等研究方面。尤其是他对先秦文学史、《诗经》、《楚辞集解》的教学与研究,承传家法,造诣深厚,以西方与未来作参照系,充满人文精神和现代意识,显示了新时代学术的开放格局,为学术界交口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