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乌桥

乌桥街道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北部,四面环水,东临梅溪河下游,与中山公园相向;西至石篱尾,与牛田洋二号码头相望;南濒韩江,与对岸月眉翠堤相映;北至厦岭港;与光华街道相邻;通过廻澜桥、同济桥连接老市区经过解放桥、光华桥通往东区。

政治

辖区面积约0.78平方公里。下辖火车头、振兴、焕金、二马、享祠5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约0.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400户,21661人。街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繁荣和谐新乌桥”的主题,经常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进社区,提高社区群众的科学素质,引导群众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学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有着积极作用。各社区深化“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区管理模式,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享祠社区开展了民安社区的创建活动,在社区全面落实网格责任,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2008年被省评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历史沿革

汕头市一个历史较为久远的老城区,它与其他城区一样,历经了诸多变幻。解放初期,乌桥岛设防空指挥所12 个,1955年6月成立乌桥街道办事处,1959年改街道办事处为乌桥管理区,1963年又恢复街道办事处的名称,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红桥街道革命委员会,同年年底划分为红心、红群、红东、红胜和红建等五个街道革委会。1973年6月,红心、红群合并为二马街道革委会,红胜、红东合并为火车街道革委会,红建则划入光华街道。1981年6月又改街道革委会为办事处。同年11月,二马、火车街道再合并恢复为乌桥街道办事处,辖有火车、栏、振球、同兴、焕新、金福、二上、二中、享祠、北海等10个居委会,2002年3月,顺应全市社区区域调整,原10个居委会合并为火车头、振兴、焕金、二马、享祠等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乌桥素有"贫民窟"之称。解放前,这里的居民大都居住简陋的板棚屋,居民以编竹器、做木、捕鱼、搬运、打锁匙、补锅鼎等粗重或简单小手艺为业。成片的板棚屋和泥泞路,使当时的乌桥岛千疮百孔,满目疮。

昔属揭阳市地。

明代,属澄海区

清代,归鴕浦司千把总的西北社。

民国十年(1921年)后,归汕头市管辖。

解放后,街道设防空指挥所12个。

1955年6月,成立乌桥街道办事处,办事处设在二马路245号。

1959年,改为乌桥管理区。

1963年,恢复街道办事处的名称。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为红桥街道革命委员会。

1968年底,划分为红心、红群、红东、红胜和红建等五个街道革委会。

1973年6月,红心、红群合并为二马街道革委会,红胜、红东合并为火车街道革委会,红建则划入光华街道。

1981年6月,改街道革委会为办事处。

1981年11月,二马、火车街道合并恢复为乌桥街道办事处。

1995年,办事处驻地迁至北海旁路1号A座三楼。 

2020年,金平区撤销乌桥、光华街道,合并设立光华街道。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1年11月,乌桥街道辖有火车、翅栏、振球、同兴、焕新、金福、二上、二中、享祠、北海10个居民委员会。

2002年3月,原10个居民委员会合并为火车头、振兴、焕金、二马、享祠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火车头、振兴、金、二马、享祠5个居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10月,乌桥街道辖5个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火车头社区北海旁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乌桥街道地处金平区西南部,辖乌桥岛,位于梅溪河、榕江、练江三江交汇处,四面环水,东、西北、北面与光华街道隔梅溪河相望,东南隔梅溪河与同益街道相望,南隔梅溪河与新福街道相望,西与莲街道隔榕江相望。总面积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乌桥街道四面环水,地处梅溪河、榕江县、练江三江交汇处,地势平坦。

人口民族

2010年,乌桥街道辖区总人口16734人。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区常住人口1.67万人。

社会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树立执政为民理念,把进一步解决好困难群众关注的民生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 体行动,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方争取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千方百计解民忧,重视社会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汕头市设立经济特区以来,乌桥面貌有了很大变化,街巷大部分已铺设了水泥路面,部分低矮楼房已经改建,乌桥岛的四桥:即乌桥(曾改名红桥)、光华桥、廻澜桥(曾改名文胜桥)和解放桥(当地人也称火车桥)也先后改建成钢筋混凝土大桥。环岛翠堤已建了2633米。市场建设和文化设施也有较快发展,目前岛内商品贸易市场2个,中学1所(同平中学,前身为红桥四小)、小学1所(原有红桥一小、二小、三小,因合并现存红桥三小一所)、幼儿园多所。但由于乌桥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发展受到多方面制约。1994年市曾出台乌桥岛旧城规划方案,但由于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而搁置;历史上乌桥岛内工业企业鼎盛时期有60多家,后因基础设施落后等原因纷纷迁走,现能够正常生产已不足5家。目前,乌桥岛步履蹒跚,与市区其他街道相比,明显落后,差距较大。岛内绝大数路道崎岖不平,居民住房仍属平房低矮建筑,且大多为危房,破旧不堪;巷道狭窄,无规则,群众生活水平极低。

社会保障

乌桥街道辖区存在了“六多”:危房特危房住户多,有812户;贫困户多,约3000多户;残疾人多,有516人;单亲家庭多,有54户;老年人多,60岁以上有4117人;下岗失业人员多,约有1070人。在积极发动属下企业、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的同时,充分发挥团组织团结服务青少年的职能作用,从2005年开始,街道团委与汕头大学工学院青年志愿者会联合,通过挂钩院校大学生自发捐款,长期结对资助辖区10名贫困中小学生就读,每年两次上门资助、关心帮扶对象,缓解他们的求学困难。二马社区小学生黄佳琳身患皮肌炎,无法到校读书,坚持在家自学,汕大学生与她结成对子,不但捐资助学,还经常上门辅导功课,关心慰问,使小黄感受到莫大的温暖。2005年以来,汕大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共捐款33220元,资助贫困学生66人次。解决贫困户生活难问题。街道积极发动社会热心人士,企业家和有关单位捐款捐物解决贫困户生活。目前,共结对317户,每月固定提供所需的油、米,保证特困户的基本生活。与此同时,街道一方面争取上级民政部门的支持,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力求应保尽保;另一方面持之以恒开展“乌桥情,爱心行”慈善活动,使更多困难群众受益。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区内的汕头慈善总会存心善堂福利会,是湖汕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慈善组织,开设有存心特教学校,业余文武学校、养老院、慈善诊所、存心义工社、颐养楼、存心免费快餐厅等;乌桥街道办事处自2002年起开展的“乌桥情、爱心行”慈善活动已连续9年,成为汕头市市区有名的慈善活动之一。 

教育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区内有市同平初级中学1所;有汕头市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I所;有红桥三小小学1所。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区内有区级医院升平妇幼保健院1所。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乌桥街道辖区通讯事业形成了大容量、高速率、覆盖全街道的信息通信网络,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善。

文化

地名由来

乌桥街道因辖内同济桥初建之时,是杉木结构的便桥,涂有乌黑的保护层,人们俗称它为乌桥。

经济

街道现有各类企业180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9家,有中南开关厂、虹桥包装实业、一家人食品、振南 物资、北海塑料厂、麒麟果冻胶、金福电器、源泰实业、新丰包装、汕特电子有限公司、华莎驰家具家饰、金色阳光食品等骨干企业,骨干企业所创产值效益占街道经济总量近六成。建筑企业有晶莹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街道属下有省高新科技企业9家,省、市民营科技企业各10家;有2家企业获市首届专利奖优秀奖;街道继去年被省科技厅评定为电力电子科技专业镇,为加强和推动乌桥街道电源控制设备专业镇的建设,又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发建设全市唯一一个街道与高校合作电源控制设备研发基地,成为全省13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之一。引进新企业10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家,有多家企业进行增资扩产,新增固定资产投资8500万元,其中中南开关厂投入4400万元进行厂房扩建和设备购置,裕达印刷制品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启动“立袋生产线”。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24820万元、商业销售额49280万元、外贸出口498万美元。西安交通大学与乌桥街道联合创建汕头市金平区乌桥街道省部电源控制设备专业产学研结合示范镇。促进电源控制设备产学研相结合,提高专业镇的创新能力和经济效益。

2011年,乌桥街道有160多家企业,已形成以电力电子产业为龙头,以电脑自动监控塑料印刷为依托,建筑装饰业、商贸业为辅助,门类比较齐全的经济布局。201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亿元,有规模上工业企业19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32亿元。

2011年末,乌桥街道商业限额上企业8家,完成限额以上批零和住宿餐饮营业额3.95亿元。

交通

乌桥街道四面环水,由乌桥、光华桥、解放桥、赳澜桥四桥与外部区域相连。

旅游

乌桥堂

乌桥堂位于同济三直路25号,高两层,落成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为汕头市早期教堂之一。乌桥又名同济桥,位于澜新溪出海口,上段,桥跨南北向,南接同平路,北接同济直路。初建时为杉木便桥,桥身通漆黑色,故称乌桥。后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文革”期间乌桥被刷成红色,并改称为红桥区。1979年9月复名乌桥。2001年1月乌桥重建,为三跨简支T梁结构。

参考资料

2018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12-0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