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古尔邦节,阿拉伯语称为“尔德·艾祖哈”,即“牺牲”或“献牲”之意,所以又称“古尔邦节”,宁夏南部山区等地的回族称为“大尔德”,云南省等地的回族称为“小尔德”,穆斯林称为“忠孝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
宁夏古尔邦节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定于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最后一天),是穆斯林举行会礼,宰牲献主,是伊斯兰教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节日期间,人们除了要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还要宰牲待客、祭奠亡灵、走亲访友、载歌载舞等,尽享节日的安宁与祥和。
2023年古尔邦节期间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接待游客181.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11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55.92%和99.84%。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里,安排古尔邦节在6月17日至18日放假,共2天。
节日起源
伊斯兰教规定,在伊斯兰教历的十二月上旬,为穆斯林改造宗教功课,前往麦加朝觐的日期,从开斋节那天算起,往后推迟70天,即是这个节日。古尔邦节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译为亚伯拉罕)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实玛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
节日传说
宁夏古尔邦节有一个传说,它是为了纪念先知易卜拉欣(基督教翻译为亚伯拉罕)忠实执行真主命令,向安拉献祭自己的儿子易司马仪(基督教翻译成以实玛利),而后又用羊羔代替的这一事件。真主为了考验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诚,在夜里降梦给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杀自己的儿子献祭。伊卜拉欣毫不犹豫地照办了。在他要用刀子割断亲生儿子伊斯玛仪的喉管时,真主便派天使用一只黑头绵羊替代了伊斯玛仪。因为有此渊源,在过古尔邦节的时候每户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杀一只羊,有的还宰牛、骆驼。
风俗习惯
宁夏古尔邦节前打扫室内外卫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东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户户在节前都要炸油香、馓子、花花等。孩子们换上节日的服装,欢乐地奔跳。
节日拂晓,沐浴净身,燃香,换上整洁的衣服赴清真寺参加会礼。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古尔邦节节日中,穆斯林中经济条件较好的人,都要宰牲祭献真主。按规定一人宰一只羊,七人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祭献。各家所宰的牛、羊、驼,必须是完好 无损,不瞎不跛,所宰牛、驼、羊等的血液粪便以及食后的骨头等残余物,都要深埋。
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同时,还要去游坟,缅怀先人。大家欢聚一堂,由阿訇带领全体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个大的乡镇举行,可谓人山人海,多而不乱。在聚礼中,大家要回忆这一年当中做过哪些错事,犯过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讲“瓦尔兹”,即教义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后大家互道“萨俩目”问好。
会礼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隆重的典礼,这就是节日里,除了炸油香、环饼、会礼外,还要宰牛、羊、骆驼。一般经济条件较好的,每人要宰一只羊,七人合宰一头牛或一峰骆驼。宰牲时还有许多讲究,不允许宰不满两岁的小羊羔和不满三岁的小牛犊、骆驼,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选体壮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亲友邻居,一份济贫施舍。
回族当中流传着一句俗语叫做:“当不了月回回,总得当个年回回。”这话的意思是,无论多忙,这一年一度的会礼和庆祝活动要参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风俗习惯,那么,你也得随俗。
参考资料
古尔邦节. 陕西伊协微信公众号.2024-03-21
宁夏、新疆穆斯林28日通过各种形式欢庆古尔邦节.中国政府网.2024-03-20
什么是古尔邦节.中国伊斯兰教协会.2024-03-20
民俗频道.央视网.2024-03-20
古尔邦节.中国普者黑.2024-03-21
宁夏、新疆穆斯林28日通过各种形式欢庆古尔邦节.中国政府网.2024-03-20
来源: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4-03-20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3-20
宁夏古尔邦节.新浪网.2016-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