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李特起义

李特起义是发生在西晋时期的益州流民起义事件。这场起义始于公元三世纪末,当时天水等六郡的汉、氐各民族农民因战乱而迁徙至蜀地,分散居住并从事雇佣工作。然而,西晋政府强制要求这些流民返回原籍,并且在此过程中进行了大规模的财产掠夺。面对这种压迫,流民们最终选择反抗,其中以巴氐族人李特为代表,在301年于四川绵竹发动了起义。起义军迅速占领了广汉地区,并包围了成都城,多次击败晋朝军队。尽管如此,到了303年,晋军趁机实施了一次突袭行动,导致李特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起义经过

李特的儿子李雄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领导流民进行抗争。在李雄的带领下,起义军成功攻入成都,并最终占据了整个益州地区。随后,他们在这一区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成”国。

影响

李特起义及其后续的发展对当时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基础,也为后来的五胡十六国时期埋下了伏笔。

参考资料

李特起义.国学原典.2024-08-13

晋书.国学原典.2024-08-1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