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轩(1916~1994),原名李福胜,临淄区皇城镇大马岱村人,1916年生,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革命,历任临淄县二区区委书记、临淄县委书记、胶济大队副政委、副大队长、中国赴朝慰问团第三分团副团长,南京化学公司科学院党委书记等职。离休后病逝于南京市。
个人简介
“七七”事变后,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李玉轩参加了由本村青年自发组织的抗日青年互助会。1938年初,互助协会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团,开展了大量的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0月,李玉轩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任中共临淄县二区区委组织委员。
1939年4月,任中共临淄县二区区委书记。1940年5月,调任中共广饶县委组织部部长;同年10月,任中共广饶县委书记。1941年6月,任中共益(都)寿(光)县委书记;同年9月,任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42年2月,改任益寿临广四边县行政委员会副主任;同年6月,调任中共临淄县委书记。1945年6月,任胶济工委委员;同年8月,任胶济大队政治委员。
1947年7月,调任华东后备兵团三师十团博兴独立营副政治委员。1948年10月,调任渤海军区新兵二团政治委员,在这期间参加了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1949年6月,调任华东军区三野政治部民运科科长、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政部副处长。 1952年,调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高级专员。1954年,调鞍山钢铁集团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历任鞍山钢铁公司处长、宣传部副部长等职。1960年,调任锦西化学工业公司党委副书记。1965年,调任南京化工研究院党委书记。1983年离休。厅局级(地市级)待遇。1995年9月7日因病在南京逝世,终年79岁。
李玉轩在广饶县和“四边”县任职期间,正值抗日战争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为了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他同一班人一起组织领导对敌斗争,扩大了党和政府的影响,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事迹
1、一九二六年开始有党的活动,上能村李玉轩于一九二二年在广东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广州市市河南小学教导主任、校长等职,接受进行思想,参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活动,结识当时在广州活动 的聂荣臻、肖楚女等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被邀请到黄浦军校、农民讲习所讲课,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春,他被派遣回吴川市领导农民运动,与中共吴川特支书记陈桂、中共梅六 特支书记陈时取得联系,除在上能村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外,还于同年四、五月份随陈柱、陈时、李子安等到南二沙城头和淡水沟等村建立党支部活动。
2、组织农会和吊耕会。一九二六年三月底,李玉轩与麦子馨、李赞枢、李承轩、麦春成、李道轩、李实轩、潘庆忠等各农民代表一百多名,集中在吴阳南门村中街天后宫(亚婆庙)召开吴川县吴阳第一区农民代表会议。上能村在李玉轩的领导和动员下,派出李风仪、李庚发、陈国安、黄业秀、董泉如、许兴隆等十多名代表出席。会上,李玉轩作全县的统一行动,抗"三捐"和武装封锁芷辽、黄坡、石门等港口,严禁大米出口和洋货进口,全力支援省港大罢工的指示。会议选举麦子馨为吴阳区农民协会会长,然后由麦子馨委员长布置各村迅速成立民协会,发展农民协会会员,进行二五减租。为了保卫农民利益,各村要组织农民自卫军常备队和预备队伍。会后麦子馨、李玉轩率领十多名代表到振文区天后宫参加振文区农民协会会议,选举李士芬为振文农民协会委员长,然后列队参加梅六、黄坡抗"三捐"的游行示威,
抗"三捐"取得胜利后,李玉轩与李子安(黄坡农民协会委员长)等组织武装封锁芷辽、黄坡港口,缴获载大米出口和载洋货进口的大米船各一艘,解押回黄坡圩交给省港大罢工委员会黄坡截辑办特派员叶坤处理。叶决定把大米平分给农民协会会员,洋货当众烧掉,以教育群众。
上能村农协在区农协领导下,在李玉轩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捐和二五减租斗争。李玉轩首先带头对本村上安祖偿田进行二五减租,其次对霞街、上郭的祖偿田进行二五减租。由于农民有农协的支持,齐心协力,农民自己有自卫队,地主狗腿子不敢下乡催租,因此,均取得胜利。
3、组织农民自卫军预备队,武装保卫农民的胜利果实。上能村在农协会的领导下,组织起有李庚悟、许福隆、黄业秀、董泉、陈国安等二十多名的农民自卫军预备队,进行武装抗"三捐"和强力减租斗争。当时曾屋村曾敏行的曾孙曾光彝是"三捐"的承包头,经常带领人员到上能及四邻村收"三捐"金,周围农民恨之入骨,但在封建势力的淫威下,无可奈何。自从有了农民自卫军预备队后,群众就坚决起来反抗了。有一次,曾光彝派来五名“三捐”人员如村收“三捐”金,在农民预备军首领李风仪、许福隆、黄业秀、陈国安等的领导下,二十多名预备军蜂拥而上,缴了他们两条枪(一枝十响,一枝九响),并把他们打了一顿,推落在黄业秀屋边的鱼塘里,使他们成为落汤鸡一样逃跑回去,从此不敢再来收"三捐"了。
一九二六年四月,李玉轩同陈柱、李士芬、李子安等到淡水沟、沙城头等村组织渔民协会。同年八月又和陈柱、李子安到淡水沟、沙城头等村组织渔民常备军,并亲自训练"自卫军"出操和创造枪枝弹药、手榴弹等武器。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李玉轩、陈柱、陈时等撤到三合窝、沙城头、淡水沟一带掩蔽活动。李风仪、李庚发、黄业秀、许兴隆、董泉如等则在上能村转入地下,开展武装斗争。
同年底,李玉轩、李承轩奉命回广州市。正好是广州起义前夕,李玉轩会同在广州读政法专科学校的胞弟李洁如〈李庚琼) 和在北伐军中的堂兄李庚梧等一齐参加广州十二月的武装起义。广州起义失败后潜回上能村,配合振文李士芬的农民军进行活动。一九二八年四月份,李士芬率领农民军在水口渡作战,把伤兵潘宏才交给李玉轩、康耀湖护送到南二淡水沟留医。一九二九年春,吴川市的农民军遭到失败,李玉轩于同年秋潜伏在南二邓屋村当教师作掩蔽。到一九三零年出西营(霞山)永泰药材店做医生,仍与南二的李 泉、林国藩和隐蔽在 州的彭中英、陈柱等领导人有联系。三一年冬彭、陈暴露被通缉,彭去香港特别行政区,陈入云南省,从此,他们互相失去了联系。
一九三一年李玉轩、李承轩、李实轩三人联袂上广州市。不久,一齐北上参加东北义勇军。义勇军失利后,他们带有义勇军的传单和资料回吴川散发。后来各自以做小学教师为职业。他们三人是金兰兄弟,不幸于一九三四年先后染上疫症而死。李玉轩的革命思想传给了他的侄子李全春( 克)、李全杰(李通),代代相传。
营救战友
1943年11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临淄县委会书记杨三友在毛家屯负伤被捕,关押在临淄城里伪军监狱。代理县委书记李玉轩和沟南工作委员会书记孙鲁参等在朱大娘家研究、策划营救工作。朱大娘以“干娘”身份,多次去狱中探望杨三友。使杨三友在内外配合下,胜利地进行了轰动全县的53人越狱壮举。
思想
一心为党,一心为全民族的解放。
参考资料
历史人物 李玉轩.临淄区人民政府.2022-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