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提质增效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国,2014年全国“质量月”启动仪式于9月1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背景
纵观世界经济大势,全球市场各领域的竞争都越来越明显且集中地体现为品牌竞争。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拥有全球90%以上的名牌;驰名世界的品牌产品产量不到同类产品的3%,但销售额却占到50%左右。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从市场规律的角度阐释了品牌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能力。这是一条反映企业利润率的曲线:横轴由左至右代表着产业的上中下游,左边是设计研发,中间是制造加工,右边是品牌营销;而纵轴则代表附加价值的高低。处于曲线两端的两个部分表现出附加价值高、利润空间大的特点;而处在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部分,则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利润微薄。
“微笑曲线”的本质就是一条“附加值曲线”,即通过品牌技术提升制造的附加值。然而遗憾的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么多年,目前经济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二,但作为“世界工厂”,整个中国制造业却长期受困于“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的底部区域。制造业虽然规模宏大,表面风光,实际利润却薄得可怜。而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分工的大势把“微笑曲线”的轮廓勾勒得更加清晰了。对于中国而言,做“世界工厂”绝非长远发展之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努力向“微笑曲线”的高端攀升,才能逐渐在全球经济中占据主动地位。
事实上,从“中国制造”的世界影响力来看,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中国企业不缺乏产量优势,也不缺乏品质优势,中国能为众多世界级品牌做代工(法兰茜)就是例证,但中国企业唯独缺乏的是品牌竞争力优势。而中国品牌长期积弱,其原因并不复杂。一方面,早期追求数量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依靠资源消耗、资金投入和廉价劳动力支撑,忽视了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而这种旧模式、旧思维至今还在一些企业中存在;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品牌支持,国内许多企业的业务以加工出口模式和替跨国巨头们打工为主,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树立品牌的机会也拱手让人。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中GDP至上论盛行,扭曲了自主品牌正常发育的市场环境,而市场层面许多消费者国货意识不强,媒体舆论对自主品牌贬抑失据,这些都对自主品牌的成长形成掣肘。
对中国品牌积弱原因的分析,为完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提供了目标和方向。要知道,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需要产品质量支撑,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构建中国自主品牌的高质量平台,这是实现“转变”的基础;我们看到,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巨头企业,多是科技型企业,这向人们表明,核心技术是品牌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而抓好科技创新,也正是实现“转变”的关键;品牌的建设和培育既需要企业自身夯实基础,也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形成全社会都重视、关爱、维护自主品牌的良好氛围,这是实现“转变”的保障。
依托自身职能,质检系统在推动实现“转变”过程中大有作为。发挥品牌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培育品牌发展的制度措施,推动开展知名品牌创建工作,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做好这些工作,让“中国品牌”展露迷人的微笑曲线,既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任务使命,也是我们最终成为“中国品牌”宏观价值一部分的巨大荣耀。
历届会议
2014年
2014年9月15日,以“质量、创新、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质量(北京)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美欧等国家和地区及国际质量组织负责人,中外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600多人出席。
李克强说,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促进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经济质量效益上来,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来,牢固确立质量即是生命、质量决定发展效益和价值的理念,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实现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
李克强总理强调,提升质量归根到底靠企业。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讲道德、讲诚信的经济。企业要坚守商业道德,担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主体责任,在创新、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下功夫。
李克强指出,要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坚持标准引领、法制先行,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要加快相关法规建设,完善国家标准体系,推进强制性标准改革,提升标准和检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公开产品和服务标准,确立中国质量对市场的硬承诺。鼓励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优劣“用脚去投票”,举报质量违法行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倒逼质量提升。
2021年
2021年9月16日至17日,以“质量、数字、绿色、融合”为主题的中国质量(杭州市)大会举办,本届大会设有开幕式、闭幕式和6个专题分论坛,共涉及50多个国家、16个国际组织,一起推动打造全球质量合作共同体。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2家组织、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飞行师刘传健1名个人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2023年
2023年的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将在成都举办。
历史影响
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将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促进各国加强质量检测、技术研发等方面合作,建立强有力的监管合作机制。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也将致力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与合作体系,坚持倡导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大进口,不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外国企业到中国市场公平竞争,在互利共赢的合作中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
李克强:紧紧抓住提高质量这个关键 推动中国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国政府网.2021-06-27
中国质量(杭州)大会将启幕 展示中国质量发展成就.今日头条 中国新闻网.2021-09-09
第五届中国质量大会2023年将在成都举办.中新网.202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