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召,男,东北大学毕业,博士,现任大连理工大学建工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木、水利、矿业领域的岩石破坏失稳的理论、模拟与工程灾害监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个人简介
2013.12- 现在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教 授,研究所副所长
2008.12-2013.1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副教授,研究所副所长
2005.9-2008.12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讲 师
1995.9-2005.8 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本科、硕士、博士学习
2010.4 - 2011.3 昆士兰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访问学者
2011.3 - 2011.4 塔斯马尼亚大学工程学院 访问学者
2004.03-2004.06 香港大学 土木工程系 研究助理
2005.12-2006.03 香港大学 土木工程系 研究助理
社会兼职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级学会)理事
国际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国家小组成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 地下工程分会理事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评审专家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水利科学与工程、矿业资源利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审专家
研究领域
(研究课题)
主要研究方向为岩土工程失稳破坏机理及其工程灾害监测、高性能计算模拟研究。主持或承担各类国家纵向课题20余项,主持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资助专项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专项1项、大连市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理工大学负责人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重大项目培育科研专题)1项、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与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各1项等,作为学术骨干参与973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合作项目各1项,参与面上项目10余项:
(1)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课题(重大岩体工程灾害模拟、软件及预警方法基础研究) (课题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变形条件下岩石破坏的各向异性损伤模型及其数值模拟研究No. 50804006) (课题负责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切削刀具与岩石相互作用的三维并行数值模拟与物理试验研究, No. 51079017) (课题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岩石三维表面裂纹扩展贯通机制的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No. 51274053) (课题负责人)
(5) 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岩石失稳破坏过程的三维细观损伤模型及其机理研究,编号:200960) (课题负责人)
(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编号:NCET-09-0258) (课题负责人)
(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重大项目培育科研专题)大型水电工程中坝-基-岸整体安全性基础研究(课题负责人)
(8) 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岩体三维裂隙扩展机理的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课题负责人)
(9) 教学改革基金项目(项目编号:MS201340)基于高性能计算的岩石、混凝土破裂过程数值试验教学改革实践(课题负责人)
(10) 江苏省工程力学分析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地下洞室围岩非线性力学工程响应及其三维数值模拟研究(课题负责人)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大规模科学计算的纤维增强混凝土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 50778046) (合作单位负责人)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界面控制的纤维增强混凝土破裂过程增韧机理,No.50778046) (合作单位负责人)
(13)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采动岩体渗流规律与突变机理2007CB209404)(参加,主要学术骨干)
(14)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子课题(高陡边坡岩体渗透特性与渗流控制机理,2011CB013503) (参加,主要学术骨干)
(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深部开采岩爆动力灾害机理及其预测方法研究50820125405) (参加,主要研究骨干)
(1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重点项目)(采动煤岩地质环境劣化诱发矿山动力灾害机理研究40638040) (参加,主要研究骨干)
(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基金(工程安全与监测,No.51121005) (参加,主要研究骨干)
著作和论文
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岩土力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国内外等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EI收录50余篇,ISTP收录20余篇,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多项,包括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08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国际岩石力学最佳优秀博士论文Rocha Medal。
三维岩石破坏机理及其数值模拟 2008年7月山东威海第十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 特邀报告
Three-dimensional Rock Failure Process. 2008年5月International Young Scholars’ Symposium on Rock Mechanics 特邀报告
Z.Z. LIANG, L.G. THAM, C.A. TANG, S.K. AU, S.Y. WANG, & Y.B. ZHANG. NUMERICAL MODELLING OF 开本 EFFECT OF SINGLE-EDGE-NOTCHED BRITTLE SPECIMENS SUBJECTED TO UNIAXIAL 张力 [C].2008年11月德黑兰第五届亚洲岩石力学大会 罗哈奖特邀报告(Rocha Medal Award Report)
2007年7月8日从葡萄牙传来的最新消息,正在葡萄牙召开的第11届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最佳博士论文评审中,由中国国家小组推荐的梁正召博士的博士论文《三维条件下的岩石破裂过程分析及其数值试验研究》,获得了2008年度罗哈奖(Rocha Medal)。这是自国际岩石力学学会设立罗哈奖17年以来,中国岩石力学研究者第一次获得该项奖励,实现我国在该奖项的零的突破。也实现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的一个目标,也为既然换届的第五届理事会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同时,也希望中国所有从事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生们,向梁正召博士学习,努力学习,希望在未来能有更多的中国博士毕业生获得此项奖励。
罗哈奖(Rocha Medal)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对岩石力学与工程课题研究的优秀博士论文作者的最高奖励,每年在全世界评选出1名获奖者。罗哈奖(Rocha Medal)是为纪念已故前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M.Rocha,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于1982年设立的,旨在激励岩石力学领域的年轻学者。
这也是继去年徐涛博士冲出亚洲、作为亚洲唯一候选人冲刺该奖以来,唐春安教授团队第二次申报该奖。此外,该研究团队派出到瑞典学习,由唐春安教授与瑞典律利欧大学Lindqvist教授、寇邵全教授联合培养的博士生刘红元,去年也获得欧洲提名,参与2006年度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Rocha)奖的最后角逐。
工作成果
(奖励、专利等)
1、国际岩石力学学会罗哈奖(Rocha Medal)
(国际岩石力学界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奖之一,每年在全世界评选出1名获得者,26年来代表中国首次获得该奖)
2、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
3、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4、2001年获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开采诱发岩体破裂过程失稳及其岩爆机理研究
5、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9年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岩石破坏失稳机理及其分析方法
7、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项目名称:力学数值实验与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8、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动态扰动诱发岩石类介质破坏的机理研究
9、2009年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开采诱发围岩破坏渗流模型及其工程应用
10、2002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省部级)一等奖 岩爆及其采矿诱发岩体失稳过程的研究
11、2009年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计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