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郭万青

郭万青(1975-),籍贯:山东宁津。简历:2000年聊城大学中文系毕业,同年8月进入宁津县第一中学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2006年7月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毕业,进入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至今。2010年9月-2013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毕业,副教授职称。

代表著作

国语》动词管窥(30.9万字),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论语(编译,32万字),北京:同心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古汉语基础(主编兼主撰,19.2万字),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1月版。

小学要籍引《国语》研究(38万字),新北市: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3月版。

《国语补音》异文研究(48.8万字),台北:兰台出版社2015年1月版。

《国语》考校——以明本四种校勘条目为对象,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3月版。

近百年来《国语》校研究,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代表论文

2002年

.文章接受的两个阶段,《语文学刊》(双月刊)2002年第4期,二人合作,第二作者,页83。

2005年

.汉语语法历史学上的开山之作——杨树达《中国文法学小史》,《恒道》第三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页619-628。

2006年

.论“三女为”之“粲”的本字为“奸”,《东南文化》2006年第2期,页54-56。

2007年

.《国语》的“曰”字和“云”字,《国学论衡》第四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页328-366。

.“阿拉”补义,《语文建设通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87期。

.《国语》札记六则,《贵阳文史》2007年第3期,页54-56。

.《国语》双重否定的语法分析,《荷泽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二人合作,第一作者,页90-95。

.《国语》的正文训诂,《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页38-41。

2008年

.《国语》“曰”字语法研究,《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页33-37。

.《宋本广韵》引《国语》例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8年第2期,页66-69。

. 《原本玉篇残卷》引《国语》例辨正,《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3辑,页67-108。

2009年

.《类篇》引《国语》例辨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第6期,页19-26。

.《说文解字系传》引《国语》例辨正,《汉语史学报》第8辑,页267-297。

.甘肃省藏敦煌残卷写本《国语·周语下》校记,《敦煌研究》2009年第3期,页63-72。

.《国语补音》周语部分三种版本校异,《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5辑,页105-126。

.《广韵》引《国语》例辨正,《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4辑,页127-147。

.《宋本玉篇》引《国语》例辨正,《中国古典学研究第二卷·杨向奎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页291-299。

.说“”,《汉字文化》2009年第1期,页82。

.《国语》中的名量词,《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页4-6。

2010年

.俞著《〈国语〉韦注辨正》献疑,《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0年第5期,页76-83。

.《集韵》引《国语》例辨正,《长江学术》2010年第2期,页121-124。

.洪亮吉未作《国语韦昭注疏》辨,《文献》2010年第1期,页181-183。

.《国语补音》三种版本校异(吴语越南语部份),《中华人文社会学报》(台湾)第13期,页66-88。

.《国语补音》郑楚部分三种版本校异,《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6辑,页29-44。

.论《国语》版本暨《古今韵会举要》引《国语》例辨正,《人文中国学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16期,页479-520。

.《韵补》引《国语》例辨正,《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页121-124。

.谈邵冯本《现代汉语概论》的词类处理,《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页4-7。

.《一切经音义》三种引《国语》例辨正,《中国俗文化研究》第6辑,页66-101。

2011年

.《翰苑新书》引《国语》例辨正,《长江学术》2011年第2期,页151-154。

.《国语·吴语》韦曜、真德秀注比较,《逢甲人文社会学报》第23期(台湾),页1-27。

杨树达《读〈国语〉小识》笺识,《南国人文学刊》(澳门)2011年第2期,页184-188。

.《国语补音》三种版本校异(序与目录部份),《澳门文献信息学刊》(澳门)第4期(2011年4月),页16-23。

.《国语·楚语上》与《新书·傅职篇》比勘,《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7辑,页43-56。

.《国语》、《新书》、《汉书》比勘三则,《文津学志》第4辑,页46-53。

.《妙法莲华经释文》引《国语》读札,《佛经音义研究——第二届佛经音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页228-232。

.从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看汉字的记音符号功能,《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页7-9。

2012年

.《国语》金李本、张一鲲本、穆文熙本、秦鼎本之关系,《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页138-141。

.《国语补音》晋语部分三种版本校异,《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9、10合辑,页120-131。

.《六书故》引《国语》正,《东亚文献研究》(韩国)第9辑,页63-94。

.宋本《太平御览》引《鲁语》斠正,《应华学报》第11期(台湾),页69-112。

.宋本《太平御览》引《周语中》斠证,《中国俗文化研究》第7辑,页29-36。

.李慈铭《读国语简端记》补笺,《中央大学人文学报》第52期(台湾),页1-35。

.张以仁《国语集证》补笺,《彰化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第6期(台湾),页95-118。

.《国语·鲁语上》“海鸟曰爰居”篇、《礼记·祭法》比勘,《古文献研究集刊》第6辑,页319-348。

.《艺文类聚》引《国语》斠正四则,《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页97-101。

.唐朝韵书引《国语》例辨正,《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页50-51。

.说,《华夏文化论坛》第8辑,页162-167。

.“羊舌肸说《昊天有成命》”《国语》、《新书》比勘,《先秦两汉学术》第18期,页1-40。

2013年

.吴曾祺《国语韦解补正》(周、鲁、齐)补笺,《东华中文学报》第6期,页1-38。

.日汉文写本残卷类书《秘府略》引《国语》校证,《齐鲁文化研究》第13辑,页242-250.

.宜静书堂本《国语》考略,《国学周刊》总第35期(2013年11月28日),第B11版。

.萧旭《国语校补》(齐语部分)补笺,《朱子学刊》第22辑,页176-182。

.黄模《国语》校理浅析,《孔子学刊》第4期,页57-76。

.萧旭《国语校补》(吴语越南语部分)补笺,《书目季刊》第46卷第4期(台湾),页21-30。

.《永乐大典》引《国语》斠正(上),《第三届古籍数字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3年8月版,页73-82。

.《后汉书》注引《国语》校证,《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简报》第77期,页18-39。

.1958年的《国语》研究概览,《知识管理论坛》2013年第8期,页44-49。

.从“”、“”之异试谈黄刊明道本《国语》及其覆刻本的版本系统,《安徽文献研究集刊》第5辑,页13-17。

.萧旭《国语校补》(晋语1-7)补笺,《朝阳人文社会学刊》第11卷第1期(台湾),页189-218。

.萧旭《国语校补》(周鲁部分)补笺,《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第8辑(澳门),页142-155。

.小学要籍引《国语》价值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页4-10。

.吴曾祺《国语韦解补正》校补(晋语),《健行学报》第33卷第2期(台湾),页105-119。

.张以仁《国语札记》补笺,《台北大学中文学报》第13期(台湾),页113-130。

2014年

.《书目答问·史部》“《国语》类”补证:以现行三种汇补著作为主,《图书资讯学刊》第12卷第2期,页161-179。

.《国语·越语》勘校考异,《古典文献与民俗艺术集刊》第3辑,页41-56。

.金其源《读国语管见》补笺,《经学研究论坛》第2辑,页177-207。

.吴曾祺《国语韦解补正》(郑楚吴越)补笺,《淡江中文学报》第30期,页153-178.

.古逸丛书本《玉烛宝典》引《国语》校证,《中国俗文化研究》第8辑,页6-33。

.《国语·晋语三》勘校考异,《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4年第7期,页94-99。

.董增龄籍贯问题初探,《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3期,页30-34。

.试论古汉语教学中相关学科知识的介入,《语文学刊》2014年(中旬刊)第7期,页115-118。

.黄侃钱玄同《说文段注小笺》比勘,《台北大学中文学报》第15期(2014年3月),页65-96。

秦鼎《春秋外传国语定本》刊刻与流传(2700字),《藏书报》2014年12月22日第3版。

《国语》研究史论纲(论文),《华夏文化论坛》第十二辑(2014年12月),页95-104。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