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teeth)是用来咀嚼食物的功能器官,由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所构成,还可协助发音及言语,并在保持面部正常形态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第一副为乳牙,第二副为恒牙。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恒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从外部观察,每个牙均可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恒牙共有32个,上、下颌各16个。乳牙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位于中线两侧,左右成对排列。乳牙与恒牙比较,无乳前磨牙。除下颌第一乳磨牙的形态较特殊外,其余乳牙的形态与恒牙相似。
牙齿的发育过程分为发育、钙化和萌出3个阶段。牙齿的发育异常包括牙萌出异常、牙数目异常、牙形态与结构异常等,常见疾病有酸蚀症、牙隐裂、牙本质过敏症等。
分类
人的一生有两副牙,第一副为乳牙,第二副为恒牙。乳牙共20个,恒牙共32个。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乳牙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3类。恒牙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4类。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腔前庭前部、口角之前,故称为前牙;前磨牙和磨牙位于口角之后,故称为后牙。
结构组成
外部观察
从外部观察,每个牙均可分牙冠、牙颈和牙根三部分。
牙冠
牙冠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系牙釉质覆盖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临床牙冠为牙体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正常健康人的牙,特别是青年人的牙,临床牙冠常小于解剖牙冠;老年人或有牙周病的牙,因牙龈萎缩,临床牙冠常大于解剖牙冠。大部分文献所称牙冠系指解剖牙冠而言。牙冠的外形随其功能而异。
牙根
牙颈亦分为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解剖牙根为牙骨质覆盖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牙颈为界;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见到的部分,牙根与牙冠以龈缘为界,其大小变化见上述牙冠部分。大部分文献所称牙根是指解剖牙根而言。不同牙因功能不同,其牙根的数目常有不同。前牙用以切割和撕裂食物,功能简单,故为单根;前磨牙用以捣碎食物,功能较为复杂,故为1~2根;磨牙用以磨细食物,功能更为复杂,故多为2~3根。牙根尖部有根尖孔,内有牙髓神经、血管和淋巴管通过。
牙颈
牙冠与牙根交界处为牙颈。因其呈线形,故又称颈线或颈缘。
剖面观察
通过牙体的纵剖面可见牙体由3种硬组织(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及一种软组织(牙髓)组成。
(1)牙釉质:是构成牙冠表层的硬组织,也是牙体组织中高度钙化最坚硬的组织,呈白色半透明状。
(2)牙骨质:是构成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泽较黄。
(3)牙本质:是构成牙体的主质,位于牙釉质与牙骨质的内层,不如牙釉质坚硬,在其内层有一容纳牙髓的腔,称为牙腔。
(4)牙髓:是充满在牙腔中的蜂窝组织,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外形特征
恒牙的外形
恒牙共有32个,上、下颌各16个。因牙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依次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4种类型。
切牙组
切牙位于口腔前部,包括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及下颌侧切牙。切牙组的共同特点:①上颌切牙体积较下颌切牙大。②牙冠由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4个面和1个切嵴组成。③牙冠唇、舌面呈梯形,在唇面切1/3处有两条纵向发育沟。舌面中央有舌面窝,颈1/3处突出称为舌面隆突。④牙冠邻面呈三角形,接触区均位于近切角处。⑤牙根为单根,较直,根尖段略偏远中。
上颌中切牙
上颌中切牙为切牙中体积最大、前牙中近远中径最宽、牙弓中位置最靠前的牙。①唇面:略呈梯形,切颈径大于近远中径。切1/3和中1/3较平坦,颈1/3较突出为唇颈嵴。切1/3可见两条发育沟,近中缘和切缘较直,远中缘及颈缘较突。切缘与近中缘相交而成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与远中缘相交而成的远中切角略为圆钝,借以区分左右。新萌出者切缘可见3个切缘结节。牙冠唇面形态可分为卵圆形、尖圆形和方圆形,常与人的面型相协调。②舌面:较唇面为小,中央凹陷成窝称舌窝,周边围以突起的嵴,在牙颈部者称舌面隆突,靠近中缘者称近中边缘嵴,靠远中缘者称远中边缘嵴,在切端位于切缘舌侧者称为切嵴。③邻面:近中面似三角形,顶为切端,底为颈缘,呈“V”字形,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面似近中面但稍短而圆突,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④切嵴:切端唇侧较平,舌侧圆突成嵴,称切嵴,与下颌牙的切嵴接触时,能发挥切割功能。侧面观察,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⑤牙根:为单根,粗壮较直,唇侧宽于舌侧,牙根向根尖逐渐缩小,根长较冠长稍长,亦有根长短于冠长者或偶见牙根弯向唇侧、舌侧和远中唇侧者。牙根颈部横切面为圆三角形。
上颌侧切牙
上颌侧切牙为切牙中唇面最突、舌窝最深、远中切角最为圆钝者。①唇面:较上颌中切牙者窄小、圆突,近中缘稍长,远中缘较短,与切缘弧形相连,因而切缘明显斜向远中。近中切角似锐角,远中切角呈圆弧形。②舌面:边缘嵴较中切牙者显著,舌窝窄而深,有时有沟越过舌面隆突的远中,延续到根颈部成为裂沟,为龋病的好发部位。③邻面:略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距切角稍远。④切嵴:向远中舌侧倾斜度较中切牙大,似与远中面连续。⑤牙根:单根,较中切牙者细而稍长,根长大于冠长,颈横切面为卵圆形。上颌侧切牙的变异形态较多,如呈锥形或先天缺失者。
下颌中切牙
下颌中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形态最为对称、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者。下颌中切牙的形态特点如下所述。①牙冠:下颌中切牙牙冠宽度约为上颌中切牙者的2/3.②唇面:狭长且光滑平坦,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近中缘与远中缘约对称,近中切角与远中切角约相等,切缘平直,离体后较难区分左右。③舌面:近远中边缘嵴微突,舌面窝浅。④邻面:约呈三角形,近远中接触区均在切1/3靠近切角。⑤牙根:单根形扁,远中面的长形凹陷,较近中面者略深,可作为鉴别左右的参考。根中1/3横切面呈葫芦形。
下颌侧切牙
下颌侧切牙与下颌中切牙相似,但有下列特点。①下颌侧切牙的牙冠较下颌中切牙稍宽。②唇面:切缘略向远中倾斜,远中切角较近中切角圆钝。③邻面:约呈三角形,近中接触区在切1/3靠近切角,远中接触区在切1/3距切角稍远。④牙根:为单根,形扁圆,较下颌中切牙者稍长,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切牙与下颌切牙的区别
①上颌切牙的牙冠宽大,唇面发育沟明显;下颌切牙的牙冠窄小,唇面光滑,发育沟不明显。②上颌切牙的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切牙的舌面无明显边缘嵴,舌窝较窄浅。③侧面观,上颌切牙的切嵴在牙体长轴的唇侧;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④上颌切牙牙根粗壮而直;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近远中面凹陷呈沟状。
尖牙组
尖牙位于侧切牙的远中,包括上颌尖牙和下颌尖牙。尖牙的共同特点为:①牙冠由唇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4个面和1个牙尖组成。②唇、舌面似圆五边形,唇轴嵴将唇面分成两个斜面,舌轴嵴将舌面分成两个舌面窝。③邻面呈三角形,较厚,唇颈嵴和舌面隆突显著。④牙尖均偏近中。⑤牙根粗壮,单根,根尖段偏远中。
上颌尖牙
上颌尖牙为全口牙中牙体和牙根最长、牙尖最大的牙。①唇面:似圆五边形,其5个边由近中缘、近中斜缘、远中斜缘、远中缘和颈缘组成。其中,近中斜缘短,与近中缘相连形成近中切角;远中斜缘长,与远中缘相连形成远中切角。初萌出的尖牙,近、远中斜缘在牙尖顶处相交约呈90°角。唇面中部有突起的唇轴嵴,由牙尖顶伸至颈1/3,将唇面分为近唇斜面和远唇斜面。唇轴嵴两侧各有1条发育沟。外形高点在中1/3与颈1/3交界处的唇轴嵴上。②舌面:较唇面稍小,远中边缘嵴较近中边缘嵴短而突。近中牙尖嵴短,远中牙尖嵴长。舌面隆突显著,由牙尖至舌面隆突有一纵嵴称舌轴嵴,将舌窝分成近中舌窝和远中舌窝。③邻面:似三角形,远中面比近中面更为突出且短小。近中接触区距近中牙尖嵴较近,远中接触区则距远中牙尖嵴稍远。④牙尖:牙尖由4个嵴和4个斜面组成。4个嵴即唇轴嵴、舌轴嵴、近中牙尖嵴、远中牙尖嵴;4个斜面指相邻两嵴间的斜面,即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4个牙尖嵴汇合成牙尖顶,牙尖顶偏近中。⑤牙根:单根,形粗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长约为冠长的两倍,根颈横切面为卵圆三角形。根尖弯向远中。
下颌尖牙
下颌尖牙似上颌尖牙,但有下列特点。①下颌尖牙较上颌者窄而薄,牙冠窄而细长,近远中径较上颌尖牙者小,故牙体显得细长。②牙冠唇面为狭长五边形,切颈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唇颈嵴、唇轴嵴及发育沟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唇面近中缘最长,约与牙体长轴接近平行,远中缘较短,切缘由近、远中斜缘组成。近中斜缘短,远中斜缘长,两者长度约为1:2,近、远中斜缘的交角\u003e90°.唇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近中缘相续约呈直线。③舌面小于唇面,略凹,舌轴嵴不如上颌尖牙者明显,在切1/3处较突。外形高点在舌面隆突。④邻面观察下颌尖牙牙冠与牙根两者的唇缘相连约呈弧线。⑤牙尖不如上颌尖牙者显突,牙尖顶明显偏近中。⑥牙根为单根,扁圆细长,近、远中根面有浅的长形凹陷。根颈1/3处横切面呈扁圆形。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尖牙与下颌尖牙的区别
①上颌尖牙体积较大,牙冠宽大;下颌尖牙体积较小,牙冠窄长。②上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较明显,舌窝较深;下颌尖牙唇颈嵴、唇轴嵴、舌轴嵴和舌面隆突不很明显,舌窝较浅。③上颌尖牙近中缘自颈缘至切缘向近中展开;下颌尖牙近中缘与牙根近中缘相连成直线。④上颌尖牙近中斜缘与远中斜缘相交近似直角;下颌尖牙者成钝角。⑤上颌尖牙牙尖顶偏近中;下颌者明显偏近中。⑥上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不成弧线;下颌尖牙冠、根的唇缘相连成弧线。⑦上颌尖牙牙根粗长,颈横切面成卵圆三角形;下颌尖牙牙根细长,颈横切面成扁圆形。
前磨牙组
前磨牙又称双尖牙,位于尖牙与磨牙之间,包括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下颌第一前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前磨牙的共同特点为:①牙冠呈立方形,由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后面5个面组成。②颊面显突,颊轴嵴明显;舌面圆弧,舌轴嵴不明显。邻面似四边形。③验面有颊、舌两个牙尖或3个牙尖(下颌第二前磨牙有三尖型者),颊尖长而尖锐,舌尖低而圆钝。两尖的三角嵴自牙尖顶至面中央,将𬌗面分成近中窝、远中窝,有发育沟、点隙分布。④牙根一般为单根,扁圆形,根尖段偏远中。
上颌第一前磨牙
上颌第一前磨牙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大、颊尖偏向远中和有近中沟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者。①颊面:与尖牙唇面相似但较短小,颊面中部有纵行的颊轴嵴,颊尖是前磨牙中唯一偏向远中者。外形高点在颈1/3的颊颈嵴上。②舌面:小于颊面,似卵圆形,光滑而圆突,舌尖偏向近中,较颊尖短小、圆钝。外形高点在中1/3.③邻面:约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𬌗缘偏颊侧。近中面近颈部明显凹陷,有沟从𬌗面近中边缘嵴跨过至近中面的给1/3处。④验面:外形为轮廓显著的六边形,颊边宽于舌边。边缘嵴由近、远中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𬌗面有颊舌两尖,颊尖长大锐利,舌尖较短小圆钝。从颊、舌尖顶分别有伸向𬌗面中央的三角嵴,分别称为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𬌗面中央低下称为中央窝,窝的周边由近、远𬌗边缘嵴和颊、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围成,窝底有近远中向的中央沟,其两端为近远中点隙。由近中点隙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的沟,称近中沟,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特有解剖标志。⑤牙根:形扁,多在牙根中部或根尖1/3处分为颊舌两根。颊根长于舌根,根的近远中面较平,自颈缘以下至根分叉处有沟状凹陷。远中面的沟较近中面者深。少数为单根,其近中面的沟长,约占根长的大部分。根尖偏向远中。
上颌第二前磨牙
上颌第二前磨牙似上颌第一前磨牙,但有下列特点。①上颌第二前磨牙的牙面较对称,轮廓不如上颌第一前磨牙者锐突,牙尖较圆钝。②上颌第二前磨牙的颊面颈部较上颌第一前磨牙者宽,𬌗缘两牙尖嵴交角所成的颊尖圆钝,偏向近中,发育沟不明显,颊轴嵴圆钝。③邻面仍呈四边形,近远中接触区仍在近𬌗缘偏颊侧。但近中面颈部少有凹陷,亦无沟越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④验面颊缘与舌缘宽度相近,𬌗面诸角较圆钝,颊舌尖的高度、大小相近,颊舌两尖均偏近中。中央窝浅而窄,无沟跨过近中边缘嵴至近中面。中央沟较短,近远中点隙相距亦较近。⑤上颌第二前磨牙多为扁形单根,牙根多不分叉。
颌第一前磨牙
下颌第一前磨牙为前磨牙中体积最小、颊舌尖高度差别最大、𬌗面有横嵴者,其特点如下所述。①颊面:颊面向舌侧倾斜显著。颊尖高耸、长大尖锐,偏向近中。颊轴嵴在颈1/3处显突,颊颈嵴呈新月形,外形高点位于颈1/3处。②舌面:舌面较短小,仅及颊面的1/2.舌尖明显小于颊尖。③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𬌗缘偏颊侧。④𬌗面:呈卵圆形,最大特点是颊尖长大而舌尖很小,两尖均偏近中。颊尖三角嵴与舌尖三角嵴相连而成横嵴,为该牙的重要解剖标志。横嵴越过𬌗面,将𬌗面分成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与较大的长圆形远中窝。⑤牙根:单根,扁而细长,颊侧宽于舌侧。根尖略为弯向远中。近中面的根尖部常有分叉痕迹。
下颌第二前磨牙
①牙冠:外形方圆,牙冠验颈高度、颊舌厚度和近远中宽度相近,舌面与颊面大小约相等。颊面颈部较下颌第一前磨牙者稍宽,颊轴嵴较圆。舌面与颊面大小相近,若为两舌尖者,则舌面宽于颊面,两尖之间有舌沟通过,近中舌尖大于远中舌尖。邻面近远中接触区均靠𬌗缘偏颊侧。𬌗面呈圆形或卵圆形。𬌗面的发育沟有3种形态:呈“H”形者,约占43%;呈“U”形者,约占26%,上述两型为二尖型;呈“Y”形者,约占31%,为三尖型。8百中央有时可见一小牙尖,称中央尖或畸形中央尖,易磨损使牙腔暴露,引起牙髓炎或根尖周炎。中央尖可见于诸前磨牙,但以下颌第二前磨牙多见。②牙根:单根,扁圆,近中面无分叉痕迹。
上颌前磨牙与下颌前磨牙的区别
①上颌前磨牙的牙冠较直,略偏牙体长轴的颊侧;下颌前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②上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牙冠较狭长;下颌前磨牙的牙冠,颊舌径与近远中径相近,牙冠方圆。
磨牙组
磨牙担负着咀嚼的主要任务,位于前磨牙的远中,包括上颌第一、二、三磨牙和下颌第一、二、三磨牙。上、下、左、右共12个,牙体由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依次渐小。磨牙的牙冠体积大,𬌗面亦大,有4~5个牙尖,牙根一般为2~3根。
上颌第一磨牙
(1)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一磨牙约6岁即出现于口腔,故又名六龄牙。
1)颊面:略呈梯形,近远中宽度大于验颈高度,近中缘长而直,远中缘稍短而突,𬌗缘长于颈缘,𬌗缘由近、远中颊尖的4条牙尖嵴连续组成。近中颊尖略宽于远中颊尖,二尖间有颊沟通过,约与颊轴嵴平行,近中颊尖的颊轴嵴显著。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大小与颊面相近或稍小,𬌗缘由近、远中舌尖的4条牙尖嵴组成。近中舌尖宽于远中舌尖,二尖间有远中舌沟通过。舌轴嵴不明显,外形高点在中1/3.少数近中舌尖的舌侧有第五牙尖,又称卡氏尖。第五牙尖的尖顶既不达后面也无髓角,故称其为结节更恰当。
3)邻面:近、远中面约为四边形,颊舌面厚度大于𬌗颈高度,颈部平坦,外形高点在𬌗1/3处。近中接触区靠𬌗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靠𬌗缘中1/3处。
4)验面:呈斜方形,结构复杂。𬌗面的边缘嵴、牙尖、三角嵴与斜面、窝、点隙及沟描述如下。①边缘嵴:𬌗面的四边为颊𬌗边缘嵴、舌𬌗边缘嵴、近𬌗边缘嵴和远𬌗边缘嵴围成。颊𬌗边缘嵴由近、远中颊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及远中颊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舌𬌗边缘嵴由近、远中舌尖的4个牙尖嵴构成,即近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和远中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近𬌗边缘嵴短而直,远𬌗边缘嵴稍长。近颊𬌗角及远舌𬌗角为锐角;远颊𬌗角及近舌牙角为钝角。②牙尖:一般为4个,即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和远中舌尖,颊侧牙尖较锐,舌侧牙尖较钝,近中舌尖是4个牙尖中最大者,是上颌第一磨牙的主要功能尖,远中舌尖则是其中最小者。③三角嵴:每一牙尖均有一个三角嵴。近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远中至𬌗面中部;远中颊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斜向舌侧近中至𬌗面中部;近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远中至𬌗面中部;远中舌尖三角嵴由其牙尖顶端斜向颊侧近中至𬌗面中部。由远中颊尖三角嵴与近中舌尖三角嵴相连成嵴,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征。④斜面:每一牙尖均有4个斜面,颊尖的颊斜面无咬合接触,但颊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均有咬合接触。⑤窝及点隙:𬌗面的中部凹陷成窝,由𬌗面斜嵴将𬌗面分为近中窝及远中窝。近中窝较大,位于斜嵴与近胎边缘嵴之间,约占𬌗面近中的2/3,又名中央窝,窝内有中央点隙;远中窝较小,位于斜嵴与远胎缘嵴之间,约占𬌗面远中的1/3.⑥沟:颊沟自中央点隙伸向颊侧,在两颊尖之间经颊𬌗边缘嵴而至颊面;近中沟自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𬌗边缘嵴之内。远中舌沟一端至远中边缘嵴内,另一端经两舌尖之间越过舌𬌗边缘嵴至舌面。
5)牙根:由3根组成,一舌根在舌侧,两颊根分别称为近中颊根和远中颊根。近中颊根位于牙冠近中颊侧颈部之上,根的近远中面皆平,颊面宽于舌面;远中颊根位于牙冠远中颊侧颈部之上,较近中颊根短小;舌根位于牙冠舌侧颈部之上,为3根中之最大者,其颊舌两面较宽且平,舌面有沟。两颊根之间相距较近,颊根与舌根之间分开较远,3根之间所占面积较大,故有利于牙的稳固。牙根未分叉的部分叫根干或称根柱。
上颌第二磨牙
上颌第二磨牙似上颌第一磨牙,但有下列特点。①牙冠较上颌第一磨牙为窄。②牙冠颊面自近中向远中面舌侧的倾斜度大于第一磨牙。远中颊尖明显缩小。③近中舌尖占舌面的大部分,极少有第五牙尖。④𬌗面斜嵴不如第一磨牙明显,有远中沟越过,有的上颌第二磨牙𬌗面无斜嵴可见。⑤牙根数目与上颌第一磨牙相同,但根之间分叉度比较小,且向远中偏斜。少数牙根愈合成两根,即近中颊根或远中颊根与舌根愈合,或近、远中颊根愈合,使原有的3根愈合成两根;极少数为近、远中根和舌根相互愈合。
上颌第三磨牙
①该牙的形态变异最多,其规则形态与上颌第二磨牙相似,但牙冠较小,根较短,牙冠各轴面中1/3较圆突,外形高点在中1/3处。②远中舌尖很小甚或缺如,故颊面宽而舌面窄,𬌗面呈圆三角形。有时牙尖多而界限不明显,𬌗面副沟多。③牙根多合并成一锥形根。但根的数目和形态变异很大。④其变异形态有前磨牙型、多尖型及多根型。
下颌第一磨牙
下颌第一磨牙为恒牙中萌出最早、胎面尖、嵴、沟、窝、斜面最多的牙。
1)颊面:约呈梯形,近远中径大于𬌗颈径。𬌗缘长于颈缘,近中缘直,远中缘突。𬌗缘可见近中颊尖、远中颊尖和远中尖的半个牙尖,分别有颊沟和远颊沟分隔。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的颊轴嵴与颊沟平行,远中尖的颊轴嵴不显著。颊颈嵴与颈缘平行。外形高点在颈1/3。
2)舌面:亦呈梯形,较颊面小而光滑圆突。𬌗缘可见近、远中舌尖,舌沟从两舌尖间越过。无明显轴嵴,外形高点在中1/3。
3)邻面:约呈四边形,牙冠倾向舌侧,颊尖低于舌尖。近中接触区在近𬌗缘偏颊侧;远中接触区在靠近𬌗缘中1/3处。远中面小于近中面。由近中面颊缘与颈缘构成的颊颈角和由舌缘与𬌗缘构成的舌𬌗角均较锐。
4)𬌗面:略呈长方形,形态复杂。𬌗面的边缘嵴、牙尖、三角嵴与斜面、窝、点隙及沟描述如下。①边缘嵴:𬌗缘由4条边缘嵴围成,颊𬌗边缘嵴长于舌𬌗边缘嵴,近𬌗边缘嵴较长且直,远𬌗边缘嵴较短且突。②牙尖:可见5个牙尖。近、远中颊尖短而圆,近、远中舌尖长而尖,远中尖最小位于颊面与远中面交界处。③三角嵴:𬌗面5条牙尖三角嵴朝向中央窝,其中以远中颊尖三角嵴最长,远中尖三角嵴最短。④斜面:舌尖的舌斜面与对颌牙无咬合接触。颊尖和远中尖的颊斜面和舌斜面及舌尖的颊斜面与对颌牙均有咬合接触。⑤窝及点隙:中央窝位于胎面且近中牙尖三角嵴的远侧及远𬌗边缘嵴近侧,窝内有中央点隙。在近𬌗边缘嵴的内侧有较小的三角形近中窝,窝内有近中点隙。⑥沟:共计5条发育沟,其中颊沟由中央点隙伸向颊侧,经近中颊尖与远中颊尖之间至颊面;舌沟由中央点隙经两舌尖之间至舌面;近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近中,止于近𬌗边缘嵴之内;远中沟由中央点隙伸向远中,止于远胎边缘嵴之内;远中颊尖与远中尖之间有一条远颊沟,从远中沟上分出,向远颊方向至颊面。
5)牙根:双根,扁而厚,根干短。近中根较远中根稍大,近中根的近、远中根面有较深的长形凹陷,根尖弯向远中;远中根的长形凹陷仅见于其近中根面,根尖弯向远中。有时远中根分为颊、舌两根,远中舌根短小弯曲。
下颌第二磨牙
①牙冠:胎面可分为四尖型和五尖型。四尖型者无远中尖,又可分两种类型:一类验面4条发育沟呈“十”形分布,即颊沟、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整个𬌗面似“田”字形,为四尖型的主要类型,约占50%。另一类发育沟呈“X”形分布,此型约占5%。五尖型约占45%,与下颌第一磨牙相似,具有5个牙尖,但稍小,离体后两者不易区别。②牙根:近远中根相距较近,皆偏远中,有时聚成一锥体形。极少数分叉为3根,即近中颊根、近中舌根和远中根。少数牙近、远中根颊侧融合,舌侧仍分开,牙根横断面呈“C”形,故称为“C”形根。
下颌第三磨牙
①为全口牙中形态、大小和位置变异较多者之一。②𬌗面5个尖者似下颌第一磨牙,4个尖者似下颌第二磨牙。③牙冠各轴面光滑,外形高点在牙冠中1/3处。胎面牙尖、嵴、窝不清晰,副沟多。④牙根常融合成锥形,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上颌磨牙与下颌磨牙的区别
①上颌磨牙的牙冠胎面呈斜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磨牙的牙冠后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②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下颌磨牙的牙冠倾向舌侧。③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而舌尖钝;下颌磨牙的舌尖锐而颊尖钝。④上颌磨牙多为3根;下颌磨牙多为双根。
乳牙外形
乳牙共20个,上、下颌各10个,位于中线两侧,左右成对排列,由中线向远中依次分为乳切牙、乳尖牙和乳磨牙。乳牙与恒牙比较,无乳前磨牙。除下颌第一乳磨牙的形态较特殊外,其余乳牙的形态与恒牙相似。
乳牙具有下列特点:①乳牙体积小,牙冠短而宽,乳白色。②乳牙颈部缩窄,唇颈嵴、颊颈嵴明显突出。𬌗面缩窄,冠根分明。③宽冠窄根是乳前牙的特点,上颌乳中切牙为宽冠宽根,根尖弯向唇侧。④上颌乳尖牙近中牙尖嵴长于远中牙尖嵴,是乳尖牙和恒尖牙中唯一牙尖偏向远中者。⑤下颌第二乳磨牙3个颊尖等大。
牙的萌出
牙的发育过程分为发育、钙化和萌出3个阶段。牙胚是由来自外胚叶的成釉器和来自中胚叶的乳突状结缔组织构成,形成牙滤泡,包埋于上下颌骨内。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牙胚钙化发育,逐渐穿破牙囊,突破牙龈而显露于口腔。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为出龈。从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萌出。牙萌出的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牙萌出具有下列生理特点。①牙萌出有明确的时间和顺序。②下颌牙萌出时间常较上颌同名牙为早。③牙萌出都是左右对称同时萌出,如一对下颌中切牙同时萌出等。④女性稍早于男性。
乳牙的萌出
胚胎两个月,乳牙胚即已发生,5~6个月钙化。新生儿颌骨内已有20个乳牙胚。
乳牙于生后半岁左右开始萌出,约两岁半全部出齐。其萌出顺序约为:乳中切牙→乳侧切牙→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第二乳磨牙,通常下颌牙萌出早于上颌同名牙。乳牙正常萌出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牙胚发育状况,牙根及牙槽骨吸收的生长,口周肌肉的作用以及全身内分泌因素的影响等,可使上述萌出顺序有所差异。但由于从乳牙萌出至替牙开始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乳牙萌出顺序异常通常不会导致不良影响。
恒牙的萌出
胚胎4个月,第一恒磨牙胚即已发生,它是恒牙中最早发生的牙胚。胚胎5~6个月,恒切牙及尖牙的牙胚即发生。胚胎10个月,前磨牙的牙胚发生。新生儿第一恒磨牙胚已钙化。3~4个月切牙胚已钙化。16~18个月第一前磨牙胚钙化。20~24个月第二前磨牙胚钙化。在5岁以前,尖牙胚及第二磨牙胚均已钙化,第三磨牙胚发生。
儿童6岁左右,在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部位,萌出第一个恒牙即第一磨牙,不替换任何乳牙。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为恒牙所替换,此段时期称为替牙𬌗期。13岁以后,称为恒牙脂期。
恒牙萌出较乳牙顺序略有不同:首先萌出者为第一恒磨牙,前磨牙更换乳磨牙的位置,磨牙则在乳磨牙的远中部位萌出。恒牙萌出亦有其顺序,上颌多为6—1—2—4—3—5—7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或6—1—2—4—3—5—7。第三磨牙萌出期很晚,在20岁左右,故又名智齿,也可终生不出,因此成人恒牙28~32个均属正常。
临床牙位记录
临床上为了便于描述牙的部位及名称,每个牙均以一定的符号加以表示,最常用的牙位记录方法有两种。
部位记录法
该法为中国常用的记录法,以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牙弓分为A、B、C、D4个象限,竖线代表中线,区分左右;横线表示验面,横线以上为上颌牙,横线以下为下颌牙。乳牙用罗马数字Ⅰ~Ⅴ表示;恒牙用阿拉伯数字1~8表示。越近中线数字越小,如中切牙为1;越远离中线数字越大,如第三磨牙为8。
(1)乳牙临床牙位:采用罗马数字记录。
例如:Ⅳ表示左上颌第一乳磨牙,Ⅳ表示右上颌第一乳磨牙。
(2)恒牙临床牙位:采用阿拉伯数字记录。
例如:|6表示左上颌第一磨牙,43表示右下颌尖牙及第一前磨牙。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
国际牙科联合会系统记录牙位时,第一位数表示象限和乳牙或恒牙,即以1表示恒牙右上区,2表示恒牙左上区,3表示恒牙左下区,4表示恒牙右下区;5表示乳牙右上区,6表示乳牙左上区,7表示乳牙左下区,8表示乳牙右下区;第二位数表示各牙与中线相关的位置,越近中线牙数字越小。此种记录方法适用于计算机统计。
生理功能
牙最重要的功能是咀嚼,其次可协助发音及言语,并在保持面部正常形态等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切牙和尖牙位于口角前方,称为“前牙”;双尖牙和磨牙位于口角后方,称为“后牙”。切牙的功能是切断食物、发齿音。尖牙能够撕裂食物、支撑口角、保持口唇外观丰满。磨牙起捣碎和磨细食物的作用。
相关疾病
发育异常
牙齿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某些全身性和局部性不利因素影响,如外伤、感染、营养缺乏等均可导致牙齿在数目、形态、结构和萌出等方面发生异常。
牙萌出异常
牙萌出有较稳定的时间和顺序,若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则可导致牙萌出过早或过迟,萌出困难或异位。
牙数目异常
由于牙胚发育时形成过多的牙蕾,致使牙胚分裂而导致额外牙。额外牙可发生在颌骨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额外牙可萌出或阻生在颌骨内。无牙症指根本未曾发生牙,可见于个别或数个牙缺额或全部无牙。个别牙缺额多见于恒牙列的第三磨牙缺额,其次为上颌侧切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多数或全口牙缺额称为“无牙畸形”,常为全身性发育畸形的一部分,如Riger综合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等。
牙形态与结构异常
牙体积超过正常值范围并与牙列中其他牙明显不对称,称为“巨牙”或“小牙”。巨牙或小牙可以是个别牙,也可以是多个牙甚至全口牙。个别牙过小多见于上颌侧切牙、第三磨牙和额外牙。全口牙过小见于外胚叶发育不良、Down综合征、先天性垂体功能减退。巨牙偶见于上颌中切牙和下颌第三磨牙。全口牙过大见于垂体功能亢进。由于牙发育期两牙胚融合在一起而导致融合牙,乳、恒牙均可发生融合,最常见于下颌乳切牙。由一个内向的凹陷将一个牙胚不完全分开而形成双生牙,乳、恒牙均可发生。两个发育完成后的牙借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结合牙,多见于上颌第二和第三磨牙。牙发育期间成釉器过度卷叠或局部过度增殖,深入到牙乳头中,牙发育完成后则呈囊状深陷畸形,表现为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和牙中牙,其中畸形舌侧窝多见于上颌侧切牙。牙面中央窝伸出一个圆锥形或半球形的牙尖称为“畸形中央尖”,多发生在下颌前磨牙,常对称发生。
牙结构异常
婴幼儿时正是牙齿发育期间,在此期间患水痘、猩红热、麻疹等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如维生素a、D及钙磷等缺乏,严重的乳牙根尖周围感染,氟摄入量过多等,母亲在怀孕期间患风疹、梅毒等疾患或受某些遗传因素影响,均可导致牙釉质发育不全。牙釉质发育不全常伴有外胚叶发育障碍,可累及乳牙和恒牙,表现为牙面呈窝状或带状釉质缺损。在牙发育期间,过多摄入氟而导致氟斑牙,受累牙多见于上前牙,牙面上有白垩状斑点或黄褐色斑点,重者多数牙或全部牙受累,甚至釉质缺损。在牙发育期间服用了四环素类药物而引起的牙齿内源性着色,称为“四环素着色牙”,表现为牙冠变色呈黄色、褐色、灰褐色。
常见疾病
酸蚀症
酸蚀症是牙齿受酸侵蚀,硬组织发生进行性丧失的一种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是酸性物质对牙组织的脱矿作用,而宿主的因素可以影响酸性物质导致酸蚀症的作用。20世纪酸蚀症主要指长期与酸雾或酸酐接触的工作人员的一种职业病。随着社会进步和劳动条件的改善,这种职业病明显减少。饮食习惯导致的酸蚀症上升,由饮食酸引起的青少年患病率增高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反酸的胃病患者,牙齿亦可发生类似损害。
牙隐裂
未经治疗的牙齿硬组织由于物理因素的长期作用而出现的临床不易发现的细微裂纹,称为牙微裂,习惯上称牙隐裂。牙隐裂是导致成年人牙齿劈裂,继而牙齿丧失的一种主要疾病。正常人牙齿结构中的窝沟和釉板均为牙齿发育遗留的缺陷区,不仅本身的抗裂强度最低,而且是牙齿承受正常胎力时应力集中的部位,因此是牙隐裂发生的内在条件。
牙本质过敏症
牙本质过敏症是指牙齿上暴露的牙本质部分受到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时,产生一种特殊的酸、软、疼痛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激发痛,刺激除去后,疼痛立即消失,其中以机械刺激最为显著。诊断时可用探针尖在牙面上寻找1个或数个敏感点或敏感区,引起患者特殊的酸、软、痛症状。敏感点可发现在1个牙或多个牙上。在8个牙本质界或牙颈部釉牙骨质界处最多见。
牙齿保健
1.每天养成刷牙的好习惯,早晨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都必须刷牙,这样能将口腔及牙齿上面的食物碎渣,软白污物和牙菌斑消除。保持口腔的清洁健康,减少牙齿疾病的出现。
2.清晨醒来和晚上睡觉之前可以让牙齿的上牙和下牙相互撞击,从十几下到五十下,并逐日增加撞击次数和撞击的力量,这样可以让牙齿更牢固。
3.在每次吃完饭以后都要用水进行漱口,嘴巴紧闭,让水在口腔里来回流动,把牙齿每一个角落的食物残渣都冲掉,然后将水吐出,这样漱两遍。牙齿缝隙里没有残渣就减少了细菌的生成。
4.将拇指和食指用水洗干净,用干净的手指来回的按摩牙龈,也可以用专门的工具套在手指上按摩。这样按摩几分钟能够促进牙龈的血液循环,健康牙龈使牙齿更牢固,避免由于牙床过早的萎缩而引起牙齿松动脱落。
5.让嘴巴闭合,然后用舌头连续顶撞口腔的上壁,能促使唾液大量分泌。唾液里有大量的能够增加免疫能力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它们能消灭口腔内的病菌,时间长了就会起到保护牙齿的效果。
6.平时多吃一些含有纤维素的食物,如箭干白、南瓜两吃、菠菜等。这样可以清洁牙齿,长期保持下去可以减少牙齿疾病的发生。
7.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不要吸烟,经常吸烟的人牙齿会变色,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完美形象,还有害身体健康。
8.不要小看牙龈出血,牙龈流血有可能患有牙周疾病,应该及时看医生。不论牙龈是否健康,都要保证每年到医院检查两次。
9.父母往往认为,小孩子的乳牙会被新牙取代,因此不太关注他们早期的牙齿。但是当一颗新牙过早长出来,其他牙齿还没掉时,如果不及时诊治,小孩的牙齿就会长得东倒西歪。
10.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不要盲目拔牙。
参考资料
牙齿.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