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的芙丽涅》(德语:Phryne vor den Richtern),是法国画家让-里奥·杰洛姆于1861年创作的油画,该画长128厘米、宽80厘米,收藏于德国汉堡艺术馆。
该幅画作的创作背景源于古希腊芙丽涅的传说。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最美的女人芙丽涅被指控亵渎神明,而受到法庭的传讯。在审判时,辩护师让芙丽涅展示身体,并表示只有神灵才能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身体,而杀死或监禁她会被视为对神灵的亵渎和不尊重,芙丽涅因此得到无罪释放。在《法庭上的芙丽涅》中,一个裸体少女伫立于画面前景,她似乎因为毫无思想准备,突然被当众揭开衣裳而感到十分羞涩,头面微侧,下意识地用右手遮掩面部。而处于画面背景地位的庄严高贵的法官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惊赞的神色。
《法庭上的芙丽涅》中,作者使用了集中线形的组合技巧,他将两个焦点放在8字形的环形路线上,让画面背景中的线条向黄金雕像集中,让人们的视线向芙丽涅集中。画面上,芙丽涅处于中心突出的位置,她用手臂遮住脸,表现出刚被掀开衣裳的瞬间。此外,这幅画通过描绘芙丽涅、律师以及众法官的表情,充分展示了在美面前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体现了希腊时期所崇尚的“美”的主题——美的纯洁、美的神圣以至美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创作背景
该幅画作的创造背景源自古希腊芙丽涅的传说。在公元前4世纪,雅典最美的女人芙丽涅,在祭祀海神的节日里裸浴,因此被指控亵渎神明以及与阿佛洛狄忒比较美貌一事,而受到法庭的传讯。在审判时,辩护师希佩里德斯让芙丽涅展示身体,并表示只有神灵才能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身体,而杀死或监禁她会被视为对神灵的亵渎和不尊重,因此芙丽涅得到无罪释放。这一故事在历代给许多艺术作品提供了灵感,如夏尔·波德莱尔写了两首关于芙丽涅的诗歌。
内容原型
裸体雕塑
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之神,她的雕像遍布希腊各地。当时,阿芙洛狄忒的雕像都是身着长裙,体不外露的。一个名叫科斯的城邦向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定制了一尊阿佛洛狄忒雕像。然而,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利斯交付科斯的,不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身着长裙、体不外露的阿芙洛狄忒雕像,而是一尊赤身裸体、没有任何遮蔽的阿芙洛狄忒雕像。神圣的阿芙洛狄忒雕像,怎么能够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科斯人不能接受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要求普拉克西特利斯按照传统模式,雕刻衣着整齐的阿芙洛狄忒雕像。三分匠人七分主人,普拉克西特利斯就严格按照科斯人的要求雕刻了体态端庄、中规中矩、落落大方的阿佛洛狄忒雕像。
普拉克西特列斯为科斯人重新雕刻了传统保守的阿佛洛狄忒雕像,而普拉克西特利斯雕刻的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也并非没有市场。无巧不成书,一个名叫尼多斯的城邦,也来向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利斯定制阿芙洛狄忒雕像。面对科斯人不要的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尼多斯人带走这个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
亵渎神灵
来到尼多斯的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竟然非常走红,尼多斯人将她供奉在岛上森林中,还特地建造了一座小神庙。不仅仅是本邦人,整个希腊人都来一睹裸体阿芙洛狄忒的芳容。裸体阿芙洛狄忒甚至还被尼多斯人铸到了钱币上。
这自然引起一人士的反感,认为人们争相观看裸体阿佛洛狄忒是如蝇逐臭、低级下流。这在雅典引起了强烈轰动。卫道士们绞尽脑汁,挖苦心思,想到普拉克西特列斯雕刻裸体阿芙洛狄忒,作为现实参照的,就是模特芙丽涅。
芙丽涅本来是个女祭司,只有在祭祀海神时才赤身裸体,在雅典人的心目中,女祭司是至高无上,丝毫不容亵渎的。而芙丽涅竟然当起了裸体模特,让雕刻家以自己为蓝本制作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真是低级下流,无耻之极。因此,他们义愤填膺,将芙丽涅送上法庭,罪名就是亵渎神灵。
女祭司芙丽涅当裸体模特,让雕刻家制作裸体阿佛洛狄忒雕像,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许多在尼多斯看了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的人员,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裸体阿芙洛狄忒雕像让观众心慌意乱,胡思乱想,溯根求源,罪魁祸首就是裸体模特芙丽涅。案件引起人们高度关注,法庭也非常重视,有501人组成的庞大的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案件事实有目共睹,芙丽涅及其辩护律师不想抵赖,也没有办法抵赖。
当庭裸体
但是,芙丽涅的辩护律师希佩里德斯还是不能接受美丽无瑕的芙丽涅,被以渎神罪追究刑事责任。在芙丽涅即将被定罪判刑的关键时刻,律师希佩里德斯突然扯开了披在芙丽涅身上的长袍,让芙丽涅一丝不挂、赤身裸体的暴露在法官、陪审团、法庭和所有观众面前。并表示只有神灵才能塑造出如此完美的身体,而杀死或监禁她会被视为对神灵的亵渎和不尊重。陪审团成员们受到极大的震撼。竟然不谋而合、异口同声,认定裸体阿佛洛狄忒雕像没有亵渎神灵,裸体模特芙丽涅也没有亵渎神灵。因此,芙丽涅最终被宣告无罪。19世纪,法国画家让-里奥·杰洛姆以此为题材创作名画《法庭上的芙丽涅》。
作品内容
《法庭上的芙丽涅》,一个裸体少女伫立于画面前景,她似乎因为毫无思想准备,突然被当众揭开衣裳而感到十分羞涩,头面微侧,下意识地用右手遮掩面部。少女优美的曲线、丰肤白嫩的肌肤和一时无所适从的姿态,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处于画面背景地位的庄严高贵的法官们,一个个脸上都露出惊赞的神色。
作者简介
让·莱昂·热罗姆(Jean-Léon Gérôme,1824年5月11日-1904年1月10日)出生于法国维苏尔,是一名法国学院派画家、雕塑家和教师。他师从画家保罗·德拉罗什(Paul Delaroche)。他的画作以历史和神话主题作品见长,如《卖花女》和《加拉太亚》等。此外,他作为美术学院的老师,培养了奥迪隆·雷登、汤姆·艾金斯和J·奥尔登·韦尔等学生。
艺术鉴赏
构图
画面上,芙丽涅处于中心突出的位置,她用手臂遮住脸,表现出刚被掀开衣裳的瞬间。她通体红色的肤色在辩护师蓝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鲜艳,背景和中间的幽暗部分处理得巧妙,使她更加突出。她显得异常洁白、妩媚、完美无瑕。芙丽涅的姿态是典型的希腊式,微微扭动的身体使她的曲线更加优美。由于在公众面前裸露,她下意识的遮掩动作使感情得到了升华。
技法
在《法庭上的芙丽涅》中,作者使用了集中线形的组合技巧,他将两个焦点放在8字形的环形路线上,让画面背景中的线条向黄金雕像集中,让人们的视线向芙丽涅集中。
人物形象
她的表情显得楚楚可怜,带着几分羞涩,格外娇媚动人。站在一旁的辩护师姿势和表情异常严肃、坚定,体现了美的高尚和不可亵渎的意志。众法官的目光或是怜悯、领悟,或是贪婪、呆滞,以及他们坚定或失措的表情,充分展示了在美面前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主题思想
这幅画体现了希腊时期所崇尚的“美”的主题——美的纯洁、美的神圣以及美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收藏信息
《法庭上的芙丽涅》收藏于德国汉堡艺术馆。
作品评析
画面上,芙丽涅处于中心突出位置,以臂遮脸表现了刚被掀开衣裳的一刹那。芙丽涅的通体红色在辩护师的蓝色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后景和中间的幽暗部分的处理把女主角突现出来了。她显得异常洁白、妩媚、完美无瑕。她的动势是典型的希腊式,微微扭动的身子,使曲线的韵律更加丰富。由于当众裸露,她这下意识的遮掩动作使感情得到了升华。芙丽涅的表情楚楚可怜,且有几分羞涩,显得格外娇媚动人。站在一旁的辩护师的姿势和表情异常严肃、坚定,美的高尚和不可亵渎的意志均在他的姿势、表情中得到体现。众法官的怜悯、领悟或者贪婪、呆滞的目光,以及坚定的举止或失措的表情,充分显示了在美面前的人生诸相以及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与此同时,也体现了希腊时期所崇尚的“美”的主题——美的纯洁、美的神圣以至美的不可战胜的力量。(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画家陈醉 评)
参考资料
案志| 裸体“阿佛洛狄特”成就《法庭上的芙丽涅》.上海法治报.2024-07-27
官网.汉堡艺术馆.2024-07-27
艺闻丨叹为观止!西方美术史上的顶级绘画作品赏析.微信公众平台.2024-07-27
法庭上的芙丽涅.艺术中国.2025-05-05
Phryne: The Ancient Greek Courtesan Who Disrobed For Her Freedom.greekreporter.2025-05-05
最早的模特芙丽涅 能让这样美的乳房消失吗(组图).新浪网.2024-07-27
Jean-Léon Gérôme.britannica.2025-05-05
人体模特儿史话.豆瓣读书.2025-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