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由来
加纳,旧称”黄金海岸”,于公元722年被称为”黄金之国”,
历史
古代史
根据阿拉伯帝国学者巴克里的记载,古代迦纳帝国被法扎里于公元722年称为“黄金之国”。
加纳帝国兴起于9世纪。
加纳帝国于13—14世纪逐渐衰落。
近代史
1650—1670年,登基拉-阿丹西战争在黄金海岸地区(今加纳)爆发。
现代史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一直到1957年独立之前)
1947年,黄金海岸联合大会党在加纳成立。1949年,人民大会党在加纳成立。1954年,北方人民党在加纳成立。
独立初期的加纳(1957年独立至1981年)
1957年3月6日,黄金海岸独立,国名改为加纳(后英国托管的西多哥并入),克瓦米·恩克鲁玛成为第一任总理。
对于1957年加纳独立,英国学者瓦德做出评价:“加纳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果加纳能够继续把过去的传统和新的知识结合起来,它将向我们展示一种迄今世界上尚未见过的崭新文明。”
在加纳于1957年独立之后的20余年里,加纳经济停滞并走向衰退,加纳国家濒临分崩离析。
1958年4月,加纳独立后第一年,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在加纳首都阿克纳举行,会议提出了“非洲统一”的号召。同年11月,克瓦米·恩克鲁玛组建加纳-几内亚联邦,建立两国交换驻节部长制度。同年12月8—13日,经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倡议,在阿克拉召开第一届全非人民大会,2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确立了独立后的泛非主义这一主题,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
1960年7月1日成立加纳共和国,仍留在英联邦内,首任总统为恩克鲁玛。
1979年1月2日,人民民族党成立,成为加纳执政党。该党是在人民大会党基础上建立的。
罗林斯军政权时期(1981年底至2000年)
面对一次次失败,杰里约翰·罗林斯在1981年底发动军事政变第二次上台执政。罗林斯推翻利曼政府,建立“国家临时保卫委员会”(英文:Provisional National Defence Council,PNDC)。罗林斯第二次执政时期长达10年之久,其执政期间政局基本稳定。
1998年3月,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首次访问加纳。
政治
加纳于1957年独立后继承了英式的司法制度和多党民主体制,于1992年在罗林斯军政权主导下成功向多党民主制平稳过渡。
政府
加纳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至1957年独立之前
在行政方面,在加纳被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逐渐推进殖民地政府机构文职官员的非洲化,培训非洲人在殖民政府的机构中担任先前只有欧洲人能够担任的高级职位。
加纳1957年独立之后的20余年
伴随加纳经济于1982年前后到达近乎崩溃的边缘,加纳国家也面临分崩离析的危险。加纳独立后的20余年中,加纳的七届政府——三届民选政府和四届军政府——没有一个能妥善处理和解决国家存在的问题。每一届许下自己复兴加纳诺言的政府,都进一步把加纳推向衰退。
制度改革
议会
地区议会
加纳民众对于地区议会的政治参与体现在“投票”和“其他环节”两方面。对于地区议会的出现,民众对于成为议员,推动地区发展提高社区生活水平怀有极大的兴趣。其次,地区议会主要承担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地区发展的任务。
多党民主制度
杰里约翰·罗林斯最终在内外压力下选择放弃自己个人的民主追求,在军政权的强力色彩和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之间,取而代之选择了自己厌恶的多党民主制度。
司法体系
公共法庭
“打扫房间”运动——80年代公共法庭前身
1979年6月4日,罗林斯第一次政变上台后建立“武装部队革命委员会”(英文:Armed Forces Revolutionary Council,AFRC),开始反贪腐运动。在反贪腐运动中,该委员会逮捕大批贪污腐败的前政府官员,建立革命法庭进行审判。其中,155名官员被判处6-95年监禁,8名前军政高官被处决,其中包括3名前加纳国家元首阿弗利法(1969)、阿昌庞(1972-1978)和阿库福(1978-1979)以及时任边防军司令的乌图卡。
以公共法庭为核心的新的司法系统
该司法系统为杰里约翰·罗林斯更加系统的重建公平正义的尝试,建立于罗林斯第二次军事政变上台后。与此同时,与英式的普通法庭系统体制并行。1982年9月,第一个公共法庭在首都阿克拉建立;随后,各个地方纷纷成立各自的公共法庭,系统化的司法体系由此开始形成。1984年,公共法庭的等级系统和上诉系统进一步完善,变成由社区、地区、大区和国家四级组成。
调查委员会
罗林斯军政权建立多个调查委员会辅助公共法庭,以便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公平和争议。
国家调查委员会
国家调查委员会(英文:National Investigations Commission,NIC),主要负责调查官员的贪腐情况,被授权调查一切个人银行账户存款超过5万塞地的加纳人,以便于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腐败情况。
公民审查委员会
公民审查委员会(英文:Citizens'Vetting Committee,CVC),于1984年被重新命名为“收入专员办公室”(英文:Office of the Revenue Commissioner)。该委员会共由11-15人组成,主要负责调查生活水平和花销与其应得收入不符的人员,实际上是针对比较富裕的中产阶层和有机会进行经济犯罪的官员和商人。
特别检举人办公室
特别检举人办公室(英文:Office of Special Prosecutor)。
协调监督机构
协调监督机构(英文:the Coordinator of Vetting,Investigations and Tribunals,COVIT),用于更好地协调并监督以上各个调查机构和公共法庭的工作。
国际组织
非洲统一组织
卡萨布兰卡集团
1961年1月,加纳、几内亚、埃及、马里、摩洛哥、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流亡政府组成了卡萨布兰卡集团。集团成员构成有非洲领导人中富有战斗性的泛非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不结盟者。他们希望能以结盟的方式来计划非洲大陆的经济发展。
政治联盟:非洲合众国
在加纳和一些其他国家及政府组成了卡萨布兰卡集团之后,该集团赞成由克瓦米·恩克鲁玛提出的非洲合众国的设想,主张建立坚强的政治联盟。
非洲国家联盟:几内亚—马里—加纳联盟
1961年4月27日—29日,加纳、几内亚和马里共和国总统在阿克拉开会,决议建立几内亚—马里—加纳联盟。
结果
卡萨布兰卡集团和蒙罗维亚集团克服歧见,非洲统一组织在1963年5月25日正式成立。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西非国家共同经济体,简称“西共体”,是西非众多国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合作的结果,共有包括加纳在内的15个成员国。于1975年成立,对于地区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作出了很多贡献。
政党
执政党
人民民族党
1979年1月2日,人民民族党成立,成为加纳执政党。该党是在人民大会党基础上建立的。
人民民族党前身:人民大会党
1949年,人民大会党在加纳成立。
其他政党
黄金海岸联合大会党
1947年,黄金海岸联合大会党在加纳成立。
北方人民党
1954年,北方人民党在加纳成立。
总统
加纳的总统府建于1790年。
经济
综述
漫长的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塑造了加纳以可可为中心、具有脆弱性特征的单一经济,这一单一经济结构使加纳在摆脱殖民统治,走向独立后陷入发展困境。由于其脆弱性影响,加纳国内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使用严重依赖国际进口,是外国食品的进口国。这种畸形的单一经济,对加纳长远的发展极为不利。
加纳于1957年独立时,已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加纳在当时,外汇储备高达2亿英镑,外债只有2000万英镑。然而,在加纳独立后的20多年中,由于政策失误、军事政变等因素陷入经济停滞和倒退的现象。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60—1982年加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下降1.3%。加纳在罗林斯军政权执政期间,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稳定形势。
英国殖民统治时期“以可可为中心的单一经济”经济发展情况
英国的殖民统治塑造了加纳以可可为中心的单一经济,使加纳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可可于1879年首次被引进加纳,1891年加纳生产的可可第一次被出口到世界。自20世纪初,经由英国殖民政府的大力推广,加纳可可产量迅速提升,成为加纳最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和支柱产业。加纳以可可为中心的单一经济十分脆弱,这种脆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可可本身是一种奢侈品,它的国际市场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巨大变化。可可的需求量主要取决于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和西方人的口味变化;另一方面,可可种植的大面积推广给加纳的粮食作物生产带来了负面影响。如大米、肉和鱼,包括糖、牛奶、面粉,这些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严重依赖于从国际进口。
加纳1957年独立后至1981年经济发展情况
杰弗里·赫伯斯特(英文:Jeffrey Herbst)曾对加纳在独立后的20多年中出现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情况做出评价:“加纳从独立时充满希望的繁荣的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蜕变成为‘第四世界’的赤贫国家。”
在1982年前后,加纳经济到达近乎崩溃的边缘。这一时期的加纳因历届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无视,产生了两大严重的问题——农业衰落和经济扭曲。这两大经济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在经济的宏观数据上。
农业衰落
加纳于1957年独立后,恩克鲁玛政府为了改变自身以可可出口为支柱的单一依附经济并摆脱出口依赖和进口依赖,做出了全力推进工业化的决策,以便于加纳能够通过工业产品出口获得外汇收入,同时通过工业产品生产来满足加纳国内的需求。由于加纳资金短缺,发展工业又需要更多投入,加纳政府决定通过对农民的剥削来获得发展工业化的资金。重工轻农的政策直接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下降,且农民更有意愿将可可走私给科特迪瓦等邻国进行销售,以此来获得更高的收购价格。
经济扭曲
加纳可可产业的衰退,以及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政府出现财政赤字超出预算规模,被迫额外发行货币弥补亏空,导致了加纳塞地的实际贬值。
加纳罗林斯军政权期间经济发展情况(1981年底至2000年)
1983年—1992年,加纳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财政收支保持平衡并略有盈余,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引入大量外部投资。加纳于1994年被联合国取消了“最不发达国家”的称号。加纳通过十年的农业发展实现了食品的基本自给,“从一个依靠食品援助的饥饿的国家,变成了空前的高达77%的食品自给的国家”,并开始向邻国进行援助和出口外汇。经过加纳政府的不断努力,加纳的出口结构从原先以可可为中心的单一出口经济结构,变为以采矿、可可和木材三大产业共同驱动的新结构。
在罗林斯军政权统治时期,加纳旅游业蓬勃发展,成为新的创汇产业。从1981年接待游客数量仅3.96万人次,旅游收入700万美元;到1992年接待游客高达20万人次,旅游收入1.69亿美元。旅游业成为加纳除了三大出口产品之外的第四大外汇收入来源。到1997年,加纳接待游客总计32.6万人次,旅游业收入2.97亿美元。
加纳2000年后至今经济发展情况
1993年到2009年,加纳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2010年和2011年分别实现了6.6%和13.6%的强劲经济增长,成为非洲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2013年,加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4年,加纳是西非地区可可产业的主要生产国。同年,加纳成为非洲第10大经济体。
罗林斯军政权实施惠农措施刺激经济
罗林斯军政权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动员农村劳动力,加大了对农村的政策倾斜。1982—1991年期间,加纳政府不断提高可可的收购价格,增加农民从可可出口中的受益比例,以此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可可收购价格在十年间提高了约20倍。
对外贸易
公元前8世纪—8世纪,加纳作为贸易和交通枢纽,扮演重要的中介角色。
2014年11月24—26日,为促进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内部实行统一对外关税,在加纳首都阿克拉举行西共体/西非经货联盟共同对外关税联合执行委员会第16次会议。
对外关系
与巴西的关系
1961—1962年,加纳与巴西建立外交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加纳与巴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
与印度的关系
2003年,印度财政部长宣布实施印度发展规划,加纳、莫桑比克、乌干达、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从中获益2400万美元。
2004年,印度向加纳等8个非洲国家提供5亿美元印度的技术设备,用以帮助这些国家提升自身发展。
2008年,为了推进印度—非洲的合作,建立印—非高峰论坛。加纳的元首作为非洲14个国家的受邀元首之一。
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与加纳于1960年建交,加纳是第二个与中国建交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1963—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加纳发生政变期间访问加纳,给予慰问,并提出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
2006年6月17—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加纳进行正式访问。
2015年,在皮尤全球民意调查“对中国的看法”中,受访的非洲人表现出对中国的好感。在加纳,80%受访者对中国持好感,比例最高。同年,华为在加纳选拔了15名学生参加“未来种子”计划。有3700名加纳学生在中国留学,近500名接受中国政府的资助。
与美国的关系
1998年3月,美国总统威廉·克林顿首次访问加纳。
社会
文化教育
在加纳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英国在加纳建立了包括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教育机构在内的一整套教育系统。格吉斯伯格总督在任期间建立了著名的阿奇莫塔学院,并在英国资金的支持下建立黄金海岸大学学院,成为西非地区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
加纳在1957年独立时,已经具备良好的教育系统,且继承了英国人留下的较为完善的行政管理机构和一个已经拥有数年自治经验的政府。
加纳有名牌大学的分校加纳大学,于1948年建立,即伦敦大学黄金海岸大学学院。截至2021年,加纳提供学位和国家高等技术学校毕业证书(Higher National Diploma)课程的大专院校达212所,其中包括10所公立大学。
社会保障
罗林斯军政权执政期间,加纳基础设施大规模改善。
交通
综述
加纳在被英国殖民统治期间,英国大力推动包括铁路、公路和港口等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独立后的加纳发展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加纳在罗林斯军政权(1981年底—2000年)时期,为改善农业衰退的状况,政府积极利用外国援助和投资改善交通运输。
公路
加纳在罗林斯军政权(1981年底—2000年)时期,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第四公路工程”(英文:the fourth Highway Project)。该项目共计修复11座桥梁,新建3座桥梁,兴建新的支线公路,并修复库马西——阿克拉公路,向其提供技术援助。
铁路
英国在加纳的殖民政府修建了从赛康第(Sekondi)到库玛西、阿克拉到库玛西和中部省分别到阿克拉和库玛西的铁路线。作用是帮助加纳的农产品经由内陆运输从沿海出口。加纳境内的铁路里程从1902年的39英里增长到了1957年的750英里。
加纳在罗林斯军政权(1981年底—2000年)时期,加纳铁路公司花费4200万美元修复连接阿散蒂省首府库马西到西部港口塔库拉迪的西线铁路;投资4600万美元修复连接阿散蒂和首都阿克拉并延伸到港口特马的东线铁路,以及连接阿克拉和西部省的中线铁路。
港口
加纳本身没有天然良港,戈登·格吉斯伯格(英文:Gordon Guggisberg)爵士就任黄金海岸总督时期(1919年-1927年),建设了塔科拉迪(英文:Takoradi)深水港,这一深水港作为加纳的现代化港口,成为推动加纳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加纳历史学家博阿亨评价塔科拉迪深水港:“如果没有塔科拉迪港,加纳想进行贸易几乎是不可能的,(建设这个港口)是格吉斯伯格总督极富远见的决定,加纳应该感谢他。”
加纳在罗林斯军政权(1981年底—2000年)时期,加纳政府投资6000万美元修复特马和塔库拉迪这两个用于出口的深水港。
文化
非洲社会具有很强的文化和宗教包容性。加纳作为西非古国,于公元722年被称为”黄金之国”。
文学
历史学派
1960年,国际非洲研究学者大会在加纳首都阿克拉诞生。
著名作家及荣誉
加纳作家科卓·莱恩(Kojo Laing, 1946—2017年),被《约翰内斯堡书评》称为“被严重低估了的”“非洲小说中未被歌颂的英雄之一”。
立体艺术
黃金衡器
加纳的黄金衡器是一种典型的艺术品。
宗教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随着穿越撒哈拉的商道和其他途径传入加纳。
电影
源自尼日利亚电影行业的”诺莱坞”(Nollywood),作为与美国的好莱坞(Hollywood)和印度的宝莱坞(Bollywood)并列的世界三大电影产地,在加纳的民众间广为流传。大量的加纳演员加入了诺莱坞的影视行业,激发了非洲影视界的良性竞争。
参考资料
英里到公里转换.RT.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