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基床表层

基床表层是指位于高铁路基最上层的部分,厚度约为0.4-0.6米,主要填充物为级配碎石。然而,对于弱风化至微风化的硬质岩路基,则没有这个层次。

施工要求

工艺试验

在大规模填筑之前,应通过现场选取一段至少100米长的区域进行摊铺和碾压工艺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工艺参数,并获得监理单位的认可。

验收与准备

基床表层的填筑工作应在基床底层经过验收并符合相关标准之后进行。如果基床底层未达标,应进行必要的修整直至达到验收标准。

生产与运输

级配碎石必须在现场进行拌合生产,使用的拌合设备应具备精确的计量能力。

开挖与清理

在路堑开挖至基床表层换填底面高度时,开挖表面应保持平整,并形成适当的横向排水坡度。对于不易风化的硬质岩基床表层,铺设无砟轨道时,可以直接在开挖面上建造支承层或底座;铺设有砟轨道时,应将开挖面向下延伸0.2米,并设置4%的横向排水坡度。开挖面上的松散岩石应清除,不平整的地方应使用不低于C25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填补。

碎石施工规定

区段划分

基床表层的填筑应按照“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进行,各区段长度应根据机械设备能力和数量确定,一般不宜少于100米。各区段或流程内禁止多种操作同时进行。

摊铺方法

基床表层下的级配碎石可以使用摊铺机或平地机进行摊铺,但表层则应使用摊铺机进行摊铺。

含水量控制

碾压时,级配碎石混合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经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

碾压原则

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少于2米,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少于40厘米,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少于3米。

路基面施工规定

连接处理

有路拱与无路拱路基面的连接处,应在无路拱地段按设计要求长度削铲顺坡。路拱坡面应保持平顺。

平整度要求

路基面应保持平顺无缺陷,肩棱整齐。对于不易风化的硬质岩石路堑路基面超挖凹坑,应使用不低于C25的混凝土填平,凸出部分应人工凿平。

其他设施保护

接触网支柱基础、渗水暗沟、电缆沟槽等设施的施工不应破坏路基面。如造成损坏,应及时使用混凝土修补。

设计规定

粒径与级配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的粒径、级配应符合相关规定。其中,不均匀系数Cu不得小于15,0.02毫米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超过3%。

材料匹配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上部道床及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u003c4d85的要求。若与下部填土之间无法满足此项要求,基床表层应采用双层结构,或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当下部填土为化学改良土时,不受此限制。

破碎面比例

在粒径大于22.4毫米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应不少于30%。

物理特性

级配碎石粒径大于1.7毫米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不超过30%,硫酸溶液浸泡损失率不超过6%。粒径小于0.5毫米的细颗粒的液限不超过25%,塑性指数不超过6。不得含有粘土及其他杂质。

不同材料级配

为了确保轨下基础的稳定性,防止道碴嵌入以及防止基床底层颗粒进入基床表层,不同材料之间的级配需满足太沙基反滤准则,即D15\u003c4d85。当基床表层填料与下部填土之间不满足D15≤4d85的要求时,需在基床底层表面铺设无纺土工布。

实验要求

级配碎石的颗粒级配、最大干密度、大于22.4毫米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含量、大于1.7毫米颗粒的洛杉矶磨耗率等实验,应在级配碎石料场抽样,提前测定其试验值,以作为填筑检测的控制指标和评估填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还应在摊铺现场的不同部位取样试验,以验证填料的颗粒级配是否与料场一致。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