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相邻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包括八大景区和两个地质博物馆,即黄猄天坑景区、大石围天坑景区、穿洞天坑景区、罗妹洞景区、布柳河景区、鸳鸯泉景区、三门海景区和江洲长廊景区,以及穿龙岩综合地质博物馆和乐业天坑博物馆,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面积为1113平方公里。
2010年,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10月5日,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六批世界地质公园。2024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复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申请,公园面积由原来的930平方公里扩大到1113平方公里。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年均雨量1356.4‐1550.7mm。主要景点包括大石围天坑、穿洞天坑、罗妹莲花洞等。公园也是百色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历史沿革
2010年,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10月5日,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第六批世界地质公园。2012年11月24日,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仪式在凤山县举行。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先后于2014年和2018年两次顺利通过再评估并获得“绿牌”。2024年6月,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通过联合国审查。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复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申请,公园面积由原来的930平方公里扩大到1113平方公里,将该区域已发现的69处重要地质遗迹都纳入公园范围。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理跨度为东经106°18′~107°06′ E, 北纬24°18′~24°50′ N,海拔高程274~1500米,原有面积930km²,扩园后公园面积1113 km²。
气候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干湿季节分明,年均雨量1356.4‐1550.7mm,雨季为5‐10 月;年均气温16.4‐19.2℃,7 月最热,1 月最冷;年均相对湿度79%‐83%。园内地形起伏度大,高大的山体使入侵的冷空气受到削弱,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夏日清凉、秋高气爽的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
中国乐业-凤山县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典型块状岩溶区,发育有两大暗河系统,形成了的高峰丛地貌,拥有全球最大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最集中分布的凤山洞穴大厅、天窗群、最大跨度的天生桥及典型洞穴沉积物、最完整的早期大熊猫小种的头骨化石,以及天坑生态环境保留的动植物多样性,如天坑植物群落、布柳河河谷森林群落、中国兰花之乡和洞穴动物群落。
地质遗迹种类
高峰丛
高峰丛地貌是指由纯碳酸盐岩组成的、有统一连生基座的石峰、洼(谷)地相伴的地形,石峰高峻、挺拔,高程多在1000米(乐业县)或者800米(凤山县)以上,洼地以浑圆状及长条形为主,石峰与洼地高差150~500米,形成高峰丛深洼地的典型地貌形态组合,以乐业县大石围天坑区、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坪、大曹和凤山县的坡心、良利、仁安、坡龙、弄者等地的峰丛最为优美。
坡立谷
岩溶谷地和坡立谷发源于岑王老山的布柳河从砂岩缓谷地貌区内蜿蜒而下,大转折进入岩溶峰丛区,形成了布柳河岩溶峡谷。峡谷河段长15公里,落差26.8米,水力坡降1.8‰,呈斜W型展布,平水期河面宽20~30米,水深1~20米。峡谷在乐业县和天峨县交界处的巴满村附近复流入砂岩区。坡立谷通常指谷地平坦、周围被封闭、具有地表河和地下排水系统的大型岩溶封闭洼地。边缘坡立谷是指岩溶区与非岩溶区接触带所形成的较大面积谷地。边缘坡立谷因为接受自非岩溶区的外源水,在可溶岩一侧形成大型谷地,这种负向岩溶地貌形态在世界地质公园连片峰丛分布区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成为人类耕作、居住、生活与工程建设的场所,如乐业同乐坡立谷、六为坡立谷,凤山凤城坡立谷、坡心坡立谷、东泥坡立谷等。
天坑
天坑天坑具有巨大的容积、陡峭而圈闭的岩壁、深陷的井状或桶状轮廓等非凡的空间与形态特征,发育在连续沉积厚度及其含水层包气带厚度均特别巨大的可溶性岩层中,从地下通向地面,平面宽度与深度从大于100米至数百米以上,底部与暗河相连接(或有证据证明地下河道已迁移)的一种特大型岩溶负地形。园区内天坑以大石围天坑群为代表,分布面积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5公里,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已发现28个天坑。23个在园区。园区东部(凤山)有5个天坑。这些天坑中,大石围天坑规模最大,最大深度613米(居世界第二),坑口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20米,容积671万立方米,口部面积16.6万平方米,底部准原始森林面积10.5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
天窗
天窗在形态上类似天坑,但规模远小于天坑,是暗河或溶洞顶部通向地表的透光部分,大多由地下河(早期的或现代的)顶板局部塌贯通地表而成。园区内景观价值最高、规模最大的是坡心河出口段的三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多样性27门海天窗群,海拔高程460米左右,在地下河出口段的690米水程内,见有4个天窗,天窗直径80至100米,高度50至120米,地下河水面面积72,000平方米,天窗与洞道相连,洞道与地下河一体,堪称世界级天窗。
岩溶泉
公园园区内的岩溶泉以鸳鸯泉最为重要,位于凤山县城东部约2公里处的凤凰山脚,海拔高程为495米,分南泉和北泉,均为常年泉,二者相隔约20米,色泽一蓝一绿,水质一清一浊,自古誉为凤山“八景”之冠。鸳鸯泉流出地表约20米汇合形成九曲河,自东向西蜿蜒,穿过县城汇入乔音河。
天生桥
天生桥为暗河与溶洞的顶板崩塌后,横跨沟谷或河流的残留顶板,其两端与地面连接,中间悬空而呈桥状。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天生桥主要有布柳河天生桥、江洲天生桥、蚂拐洞天桥、孟里天生桥和马王洞洞中天生桥等。
碳酸盐岩
马平组石灰岩
是园区地质遗迹的主要成景岩层之一,园区内出露广泛,典型出露点位于大石围天坑周边,以灰白色,厚层块状紫云石、生物屑微晶灰岩及棘屑灰岩为主,富含蜓类化石,形成于3亿年的潮下低能沉积环境,是大石围天坑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栖霞市组石灰岩
典型出露点位于大坨天坑周边,以深灰色,中-厚层状生物屑灰岩、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微晶灰岩为主,厚薄相间,富含腹足纲化石和叶状藻,形成于距今2.7亿多年的潮下低能沉积环境,也是形成天坑的物质基础之一。
二叠系地层剖面
园区发现有多处二叠系地层剖面,典型的有大石围天坑周边的地层剖面,由马平组、栖霞组、茅口组、合山组地层组成,岩性以紫云石、生物屑灰岩、白云质灰岩等为主,其间有发育有古风化面、平行不整合面等,对研究园区古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
大石围天坑群一带碳酸根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生物化石遗迹。计有蜓类、海绵、藻类、珊瑚、海百合纲和腕足动物门等海生动物化石,其中不乏标准化石,它们是确定该区碳酸盐岩层形成年代和研究古地理变迁的重要依据。这些化石遗迹可作为中小学生及大专院校学生进行地球科学教育场所。尤其是叶状藻、腕足类及海百合茎等化石遗迹,既具有科研意义又具一定观赏价值。
生物岩溶形态
生物岩溶形态生物岩溶作用是指生物对碳酸盐岩所产生的溶蚀或沉积作用。生物释放二氧化碳、分泌酸性物质,或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碳酸盐岩进行溶蚀(CaCO3+H2O+CO2=ca(clo)2++2HCO3-),形成生物钻孔溶蚀层,改变碳酸盐岩表层结构,大大提高岩石表层化学溶蚀速度和降低岩石表层物理强度,使岩石表层持水量增大,促进溶蚀作用的进行,最终形成种类繁多溶蚀产物,如溶孔、溶坑、叠层石和石刺等。另外一方面,洞穴次生化学沉积物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脱气而发生(Ca2++2HCO3-=CaCO3↓+H2O+CO2↑),在洞口弱光带,植物可以在碳酸盐岩或钟乳石向光侧生长,并发生光合作用,植物吸收CO2,在细胞内合成有机碳,细胞外生成碳酸盐沉淀,并被生物分泌的粘液粘结,从而使碳酸盐岩在向光侧沉积得到加强,致使钟乳石生长方向偏离垂线而倾向洞口光亮处,从而导致向光性钟乳石等植物沉积岩溶形态的产生。在三门海天窗群、鸳鸯洞、穿龙岩市、布柳河天生桥下等均有丰富的植物岩溶形态。
景区布局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由相邻的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国家地质公园和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组成,包括八大景区和两个地质博物馆,即黄猄天坑景区、大石围天坑景区、穿洞天坑景区、罗妹洞景区、布柳河景区、鸳鸯泉景区、三门海景区和江洲长廊景区,以及穿龙岩综合地质博物馆和乐业天坑博物馆。
主要景点
三门海景区
中国乐业-凤山县世界地质公园三门海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的凤山县三门海镇坡心村,距凤山县城20公里。其发育有七个岩溶天窗(天坑),并以坡心河出口洞段形成的数平方公里面积的明湖和暗湖串在一起,同时有三个天窗由自然通道可乘船入内,使人感觉到山中有海、海上有门的神秘的感觉,“三门海”因此而得名,亦因此被国内外专家学者称为“世界之窗。
大石围天坑景区
大石围天坑景区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大石围天坑群中的大石围、白洞、大坨、罗家、苏家、燕子7个天坑,中洞、马蜂洞、琢木当上洞、琢木当下洞、晚霞洞、大石围暗河、白洞地下河、冒气洞天窗、合山组媒系地层、合山组底东吴运动遗迹——铁铝岩、二叠系的叶状藻化石,腔肠类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其他景观主要为三曹山森、白洞-大石围间及大石围及大石围景区出口附近的樱花林、神木天坑森林,以及冒气洞呼吸景观等,人文景观主要是把吉——石灰窑古法造纸作坊及造纸技术等。其中以大石围天坑为核心景观,此外大石围、大坨、白洞、神木天坑、马蜂洞,已经对游客开放,其他景点尚未对普通游客开放。
穿洞天坑景区
穿洞天坑景区主要地质遗迹有唯一可通过洞穴进入天坑底部且具有原始次生森林、藤类非常丰富的穿洞天坑及两头的天窗洞与梭子洞、穿洞、熊家西洞、熊家东洞、飞猫洞暗河系统,甲蒙天坑、茶洞天坑等。此外,该景区已开发穿洞天坑,对游客开放。
罗妹莲花洞景区
乐业罗妹莲花洞景区为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乐业园区的景区,主要景点有罗妹莲花洞、地质公园博物馆、弄洋湖、河坪坡立谷、同乐坡立谷、六为坡立谷、河坪地旅游景区简介12下河、金银洞地下河等,已开发罗妹莲花洞和地质公园博物馆两个游览景点。罗妹莲花洞分下层水洞和上层旱洞,旱洞以洞穴莲花盆群为特色。
黄猄洞天坑景区
黄猄洞天坑景区以黄猄洞天坑及其周边的森林为依托,包括周边的七仙女洞、天坑洞竖井、下岩洞暗河、大熊猫化石洞、吊井天坑、龙坨天坑、里朗天坑、拉洞天坑、香当天坑、老屋基天坑、悬崖天坑、中井竖井及大燕坪竖井、国家兰花基地、白云山庄等景观,组成的一个生态景区。
江州景区
江洲地下长廊位于河池市凤山县江洲瑶族自治乡境内,距县城45千米,距南宁市300千米,距河池市160千米。南宁、河池至凤山公路均可通达,是全世界发育于二迭系可溶岩地层中第一长洞,整个洞穴系统发育有多个塌陷天窗和竖井。其已测量旱洞长度370000米。洞腔由巨大的廊道和众多大型厅堂组成,全洞洞道平均半径28.6米。共发育了25个地下厅堂,面积介于4000—18500平方米之间,其中8个大厅面积大于10000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类景观主要为体量较大的石笋、石柱、流石坝、石田、穴珠等重力水沉积形态以及俏丽奇异的卷曲石等非重力水沉积形态物质。
鸳鸯泉景区
鸳鸯泉景区位于凤山县城附近,由鸳鸯洞和穿龙岩市两个次级景区组成,地质遗迹分布于坡月暗河东支乔音地下河流域,主要地质遗迹有鸳鸯洞、鸳鸯泉、凉风洞、西西里洞、云峰洞、坡仙洞、黑洞、亮洞、穿龙岩、水帘洞,以及仁安峰丛、风城坡立谷、松仁坡立谷等,此外,在景区部分峰丛山体上还发育有穿洞,与所在的山体共同组成月亮山、象鼻山等象形景观。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相关活动
2020年4月22日至28日,丹霞山联合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发起“2020年友好姊妹公园世界地球日互展互动”在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等12家公园举行。
相关事件
2021年5月,中央第七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布通告称,河池市凤山县世界地质公园违规采矿、违规开发房地产,导致生态破坏严重、地质地貌严重受损,且还存在蓄意调规、保护为发展让路的问题。
2025年5月,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凤山岩溶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江洲地下长廊的钟乳石上,被人清晰地刻上了“某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刻字印记共有两处。对于这一事件,该地质公园管委会工作人员回应称,该区域属于游客禁入区,目前公园的保护巡查科已前往刻字现场核实过相关情况,情况属实。
参考资料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简介.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25-05-03
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通过联合国审查.百家号.2025-05-03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河北省自然资源厅 海洋局.2025-05-03
广西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扩园成功.百家号.2025-05-03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后劲十足.手机广西网.2025-05-03
【景区展示】.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25-05-03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获“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称号 .微信公众平台.2025-05-03
荣誉牌匾.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25-05-03
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25-05-03
[地质遗迹种类]高峰丛.[地质遗迹种类]高峰丛.2025-05-03
坡立谷.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天坑.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天窗.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岩溶泉.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天生桥.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碳酸盐岩.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古生物.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生物岩溶形态.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15-03-27
荣誉证书.中国乐业-凤山世界地质公园.2025-05-03
全国12家地质公园共同发起世界地球日互展互动.中国新闻网.2020-04-20
多部门“开绿灯”,广西一世界地质公园被“开膛破肚”.头条.2021-05-19
【#当地介入调查钟乳....新浪微博.202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