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也称上行性网状结构激动系统,是指位于脑干腹侧中心部分的一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混合构成的结构。这一系统内的神经核和纤维束不具备特异性的感觉或运动功能,且它们的投射范围广泛,涉及前脑、脑干和脊髓的多个区域。
结构组成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包括了网状结构内部和外部的感受输入,以及从中线区向上延伸至间脑(背侧丘脑板内核)的投射路径。此外,还有从丘脑核团出发,投射至大脑皮质广大区域的路径。进入网状结构的感觉纤维能够承载多种感觉信息,如脊髓网状纤维负责传输躯体和内脏感觉,而脑神经感觉核和上丘则分别处理躯体感觉、味觉、平衡觉、听觉和视觉信号。
功能特点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具有多样化的神经元类型和多突触连接的特点。它是感觉传导的一个重要旁路,在进化过程中较早出现,主要作用是将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刺激广泛地传递到大脑皮质的不同区域,维持大脑皮质的清醒状态。通过网状结构的上行性冲动可以引发脑电波的去同步化现象,这种被称为“醒觉反应”的过程表明网状结构对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下行冲动流的调节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躯体和内脏感觉及运动的整合。网状结构不仅唤醒并保持觉醒状态,还与注意力、警觉性、自我反省、学习和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网状结构的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陷入麻痹状态。当网状结构受损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嗜睡、昏睡甚至昏迷。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及其异常情况构成了意识觉醒与昏迷的基础。
与其他系统的区别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上行投射不同于丘系系统,后者将感觉信息从丘脑腹后核特异性地投射至感觉皮质区域。相比之下,网状结构的上行投射是非特异性的,经过多级突触通路到达丘脑的板内核,随后传入大脑皮质,不会产生特定的感觉体验。相反,它会影响意识水平和注意力。
脑干网状结构的作用
在脑干中,网状结构充当了脊髓、延脑上行感觉神经路的侧枝之间的桥梁。通过这种方式,感觉神经路上行的冲动被传递至脑干的网状结构,激活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然后将其投射出去,增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活动。感觉冲动的增加会促进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而感觉冲动的减少则会使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减弱,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水平。大脑皮质兴奋水平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意识状态体现出来。因此,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活动增强时,会产生清晰的意识,而活动减弱时,则会出现睡眠或昏睡状态。这表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可能是睡眠中枢或觉醒中枢的一部分。同时,脑干网状结构受到大脑皮质的调控,我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控制我们的意识状态,这也反映了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康复系列课程11】脑干的网状结构知识分享. 妙手绳医的康复技术分享空间.2024-10-22
上行网状激活系统.百度文库.2024-10-22
丁香园.丁香园.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