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俊强

王俊强,男,拉祜族,1965年4月生,籍贯云南澜沧,硕士研究生(中南矿冶学院自动控制系工业自动化专业),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8月参加工作。

曾任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2020年9月王俊强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违纪违法所得予以收缴。

人物履历

1981年09月至1985年08月,在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控制系学习;

1985年08月至1986年08月,任广西柳州有色冶金机械厂技术员;

1986年08月至1988年08月,就读中南大学自动化系研究生;

1988年08月至1995年08月,任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团总支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其间:1988年09月至1989年09月,参加云南省讲师团赴宾川县支教);

1995年08月至1997年03月,任思茅行署经贸委主任助理(副处);

1997年03月至1999年03月,任思茅港管委会副主任;

1999年03月至2001年01月,任思茅地区墨江县委副书记;

2001年01月至2004年02月,任思茅地区墨江县委书记

2004年02月至2005年08月,任思茅市委常委、墨江县委书记;

2005年08月至2007年09月,任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2007年09月至2011年12月,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

2011年12月至2014年01月,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正厅级),兼任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党委书记、主任;

2014年01月至2019年10月,任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书记;

2019年10月,任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九大代表。

人物事件

违法被查

2019年11月21日,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中共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依法逮捕

2020年5月15日,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正厅级)涉嫌受贿一案,由云南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云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对王俊强作出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提起公诉

2020年7月,据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日前,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正厅级)涉嫌受贿罪一案,经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由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向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王俊强享有的诉讼权利,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昭通市人民检察院起诉指控:被告人王俊强利用担任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副书记、州委书记等职务便利和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个人及伙同他人,通过本人职权和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多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官方通报

2020年11月27日,云南省通报4起漠视纪律敷衍应付谈话典型案例。其中:德宏州原州委书记王俊强,心存侥幸、欺骗组织、敷衍应付面询函询,在组织教育挽救时,依然我行我素,不收敛、不知止

2015年2月至2018年10月,省纪委先后7次对王俊强进行函询或面询,要求其就“住院期间收受红包,与企业老板龚某某、董某某存在利益交换,收受巨额贿赂”等说清问题。王俊强在谈话和说明材料中,承认在住院期间收到少数干部慰问金并表示已充公,但对其收受董某某礼金、收受龚某某巨额贿赂等问题均予以否认,也没有需要对组织说明的其他问题。经查,王俊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龚某某、尚某某等15人在工程承揽、土地性质变更等方面谋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王俊强的错误行径,既欺骗了组织,最终也欺骗了自己,同时,王俊强还存在其他违纪违法问题。

全会确认

2020年12月10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云南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王俊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省委常委会之前作出的给予王俊强开除党籍的处分。

处理

2020年9月王俊强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违纪违法所得予以收缴。

参考资料

云南省财经委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接受审查调查.中国新闻网.2020-12-02

云南省德宏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组织人事-人民网.人民网.2020-11-27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新华网.新华网.2020-11-27

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涉嫌受贿被逮捕.新京报.2020-05-15

云南省委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俊强被提起公诉:先后多次收受、索取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界面.2020-07-24

云南通报4起漠视纪律敷衍应付谈话典型案例--地方领导--人民网.人民网.2020-11-2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