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百日维新教育改革

百日维新的教育改革,百日维新,是清末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变法运动的高峰。在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积极除旧布新,推行新政,呈光绪帝颁布大批维新变法诏令。属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有:(l)废除八股,改革科举制度。凡国家的会试、省级的乡试及府县的童生岁科(考秀才),旧用八股文,一律改试策论。各级考试仍定为三场,一试历史政治;二试时务;三试“四书”、“五经”。以后一切考试、取士,均以讲求实学实政为主。在规定的考试外,又开设考试经世致用学问的“经济特科”,选拔新政人才。(2)在北京设立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将原设的官书局和译书局并入大学堂。大学堂在课程方面采取中西并重的方针,并把课程规定为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各省学堂的表率,且有统辖全国各省学堂之权。

正文

(3)筹办高、中、小各级学堂。各地旧有的大小书院,一律改为兼习中学和西学的学堂:省会的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府城的书院改为中等学堂;州县的书院改为小学堂。地方捐办的义学、社学,亦令中西兼习,奖励绅民兴学。中学应读之书由官书局颁发,民间祠庙不在祠典者,一律改为学堂。(4)筹备设立铁路、矿务、农务、茶务、蚕桑、医学等专门学堂。(5)建立译书局、编译学堂,编译外国书籍。(6)改《时务报》为官办,鼓励自由创立报馆、学会。各省士民著作新书,创行新法,制成新器,合于实用的均给奖赏,或量才授予实职。(7)派人出国游学。由各省督抚就学堂中学生挑选聪颖有志深造者,派赴日本游学。这些改革体现新兴资本主义要求发展的愿望,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薄弱,改革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扰和破坏,仅仅 103 天就宣告失败。绝大部分改革措施未能实施。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