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鲁迅纪念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察哈尔路37号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内,是中国唯一一所建在中学校园内的鲁迅纪念馆。该馆主要介绍鲁迅在南京的生活和工作,以及收入中小学教材的作品。同时,南京鲁迅纪念馆致力于弘扬鲁迅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基本资料
2006年4月27日,坐落在南京师大附中内的南京上海鲁迅纪念馆正式开馆本馆的建成与开放,填补了鲁迅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南京没有鲁迅纪念馆的空白,也为弘扬鲁迅精神,挖掘江苏省的文化内涵。
人物简介
鲁迅(1881——1936),绍兴市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姓周,名树人,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新文化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发展历史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隅,是鲁迅就读过的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旧址。20世纪80年代,南师附中曾建有鲁迅纪念室。2001年3月,陈漱渝、汝信、宋林飞三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提案(第3470号)筹建南京鲁迅纪念馆,经省文化厅文物处、南京市文物局等单位的论证,在考察了鲁迅在南京足迹所到之处后,决定在南京师大附中建立南京鲁迅纪念馆,并向省委宣传部作了请示。
2003年夏,南京鲁迅纪念馆筹备小组开始筹备工作。筹备过程中,工作人员走访了国内已建成的鲁迅博物馆和纪念馆,拜访了一批鲁迅研究专家。特别是得到绍兴鲁迅纪念馆、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于建馆所需的文物资料,有求必应,有的还特地为本馆复制,正是基于兄弟馆同志们的倾心帮助,才使本馆得以少走弯路、早日建成。
南京鲁迅纪念馆还聘请了十位纪念馆顾问,他们是:鲁迅独子周海婴,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宋林飞,北京大学教授、校友钱理群,首都师大教授、校友王景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校友甘竞存,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鲁迅研究学会会长包忠文,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王锡荣,北京师大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他们为纪念馆的建设出谋划策,费了不少心力,特别是王锡荣副馆长还亲临现场进行具体指导,令人感动。筹备建馆的主要工作人员徐昭武、陈广阳、许祖云等同志,不辞辛苦,殚精竭虑,克服种种困难,投入巨大精力,贡献了创造性的智慧,保证了建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布展设计
本馆的布展设计是:介绍鲁迅生平,以在南京为主;介绍鲁迅作品,以收人中学教材的为主;纪念鲁迅,以弘扬鲁迅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为主。努力把上海鲁迅纪念馆办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600平方米的展厅主要展示鲁迅在南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形象地展示了1898年5月至1898年10月,鲁迅就读江南水师学堂;1898年10月至1902年2月就读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1910年9月,率绍兴府中学堂师生参观南洋劝业会;1912年2月至1912年5月,应聘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以及1914年鲁迅在南京为母亲捐刻《百喻经》的经历。
地馆特色
南京鲁迅纪念馆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所建在中学校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本馆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的研究中心,为中学师生学习研究鲁迅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从而拉近青年一代与鲁迅的距离,使得青年一代阅读鲁迅作品、学习鲁迅精神变得更加直接,更加亲切。
办馆宗旨
纪念馆的定位有三句话。
第一,以“鲁迅在南京”为基本的史料布展。鲁迅1898年到南京,考进江南水师学堂,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学堂。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12年1月在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工作,4月离开南京,回到绍兴市。然后去了北京教育部。总的看,鲁迅在南京的时间大约是4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这正是他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是他世界观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这对我们的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以“中学课本中的鲁迅”为研究对象。鲁迅和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的存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时代变化的一个缩影,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反映了各种思潮的消长和价值观的变迁,也许正是通过一个较长时段中鲁迅形象的演变,才能更好地寻找到真实的鲁迅,鲜活的鲁迅,才能从中提取和积淀出最为宝贵的鲁迅精神。
第三,探讨鲁迅在中学生精神成长中的价值、内容和实现方式。几年来,我们开设了由我校校友钱理群教授开发的选修课程,并印制了教材《中学生鲁迅读本》,我们还参与组织暑期鲁迅夏令营活动,展开了“中学生阅读鲁迅”的征文比赛活动。
鲁迅在南京
1898年5月至1902年1月,鲁迅曾在南京求学,先就读江南水师学堂的轮机科,后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校址在南京三牌楼,面临妙耳山,现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隅,是鲁迅就读过的南京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的旧址。鲁迅在南京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官费留学的资格。1902年3月24日,鲁迅乘日轮“大贞丸”离开南京,赴日留学。
馆藏文物
截至2020年5月,藏品数量30(件 套)。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13日,入选国家文物局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
参考资料
网易.bj007cn.blog.163.com.2010-11-11
关于公布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