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

王宁,女,1936年出生,海宁市人,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者、编者、中国语言文字学家、训诂学家、现任中国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

1954年,王宁自北师大附属中学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1961年,王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字训诂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青海师范大学任教,后在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工作八年。1983年,王宁被调到北京师范大学陆宗达先生的科研助手。1993年,王宁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王宁参与世界妇女大会的组织工作。2009年,王宁被聘为北师大资深教授;2013年,担任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2022年,王宁接受了《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访。

1997年,王宁著作《汉语文字学学科建设与博士生培养》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01年,王宁著作《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获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王宁专著《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获第十四届“文津奖” “2018中国好书”和“京东传统文化图书奖”,2020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特别贡献奖”。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36年,王宁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王宁先是在青岛市入读太平路小学,又到圣功女中(今青岛市第七中学)读初中,1950年转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因为成绩优异,1954年,王宁被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

工作经历

1958年,王宁大学毕业,响应“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召唤,她报名支援边疆,被分配到青海师范大学(今青海师范大学),从事语言学教学。3年后,1961年王宁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文字训诂学研究生,师从著名文字训诂学家陆宗达教授,1964年毕业后仍回青海师范学院任教。1972年至1980年,王宁在青海省文学艺术创作研究室从事专业文艺创作和评论工作8年,其间借调到国家文化部工作一年。

1983年,王宁被调到北京师范大学作陆宗达先生的科研助手,1988年陆宗达先生逝世后,继续在中文系(现文学院)担任教学科研工作,次年晋升教授,1990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1993年,王宁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次年起,王宁带头在北师大创建了汉字与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建立了计算机为研究手段的古汉字与古汉语实验室,成为我国最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古汉字与古汉语信息处理的学者之一。

1995年,王宁参与世界妇女大会的组织工作。1997年12月1日,汉字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汉字拥有了国际编码。王宁作为该项目第一列汉字部件规范的研制人,被永久记录在册。2009年,王宁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2013年,担任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2015年1月24日,王宁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做了题为《汉字的性质与结构》的讲座;同年,王宁还担任中原地区国图公开课《汉字与中华文化》的主讲。

2021年,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古籍印刷通用字字形规范》研制组的首席专家,王宁是为《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小篆国际编码申报的主持人之一。次年11月20日,王宁接受了《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专访。

研究方向

王宁长期从事传统语文学的研究,包括训诂学、文字学、汉字标准化与规范化、传统语言文字学人才培养、高校语言文学教育、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

研究成果

王宁在训诂学方面,她于上世纪 80 年代与陆宗达先生合作撰写多部专著,并率先提出“训诂方法科学化”的主张。此后,她不断深入研究,清理训诂学术语,阐述训诂学原理,将汉语词源学发展为独立学科,本世纪又提出“基于训诂学的汉语词汇学”,推动训诂学与现代语言科学接轨。在文字学领域,她主持整理重要笔记,成功创建“汉字构形学”理论,同时还开创了“汉字字体学”与“书写汉字学”。

截至2019年8月,王宁主持国家及部委项目16项,其中重点与重大项目7项,主持合作横向项目7项。

社会任职

王宁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语言文学学部委员、基础教育课程与教材咨询委员会委员。曾先后担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汉语教研室主任、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中小学(含中职)语文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等校内职务,先后兼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至“十二五”规划语言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技术标准委员会汉字分技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高师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委员会委员及中文专业召集人、国家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首任主任、首都女教授联谊会(今北京市女教授协会)第一届副会长、第二届和三届会长等校外职务。曾为北京市第九届人大代表、第九届政协常委。

人才培养

王宁教授已从教五十多年,培养出50多位博士研究生,仍在从事教育相关工作。王宁在中国传统语文学继承与发展的人才培养上成绩突出,1990年获得博士导师资格以来,连续培养了33届文字训诂学博士,其中包括由信息技术硕士转至文科的博士,实现了文理交叉学科的发展。

个人生活

王宁,爱好体育、芭蕾舞;喜爱数学,擅长语文。

主要著作

注:以上仅为人物部分著作

社会活动

2013年9月24日,应兰州大学文学院邀请,王宁做客“萃英大讲坛”第四十九场,在榆中校区天山堂C302做了题为《古代汉语的学习与应用》的讲座。

社会责任

2020年12月28日,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王宁捐资100万元,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颖民文化教育基金。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王宁教授是中国语文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她长期从事传统语言文字学研究,成果显著。在训诂学方面有重要主张和创建,在文字学方面成果丰硕。在汉字标准化、规范化方面贡献突出。她的研究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曾多次受邀出访美、法、日、韩、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她在跨文化学术交流上,也做出了较多的成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评)

王宁在训诂学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是中原地区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继承人。(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 评)

人物轶事

王宁小学三年级就迷上了数学,高中毕业一心想报考北大数学系。但学校动员她保送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那时年轻人以国家需要为个人志愿,她虽心有不甘,还是放弃了个人爱好,到北师大中文系学习。

参考资料

王 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7-22

王宁.豆瓣.2024-07-22

古今如旦暮 表里见乾坤——王宁与训诂学.光明新闻.2024-07-22

择一事,终一生 | “冷门”的千年古学,她如何守护?.澎湃新闻.2024-07-22

王宁:当训诂学遇到现代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7-22

线上讲座| 名师讲坛 ——汉字与中华文化.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政府.2024-07-22

专访|王宁:让冷门绝学走进日常生活.腾讯网.2024-07-22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2024-09-24

王宁:我与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北京师范大学新闻网.2024-09-24

王宁.北京师范大学.2024-09-24

餐桌上的训诂.豆瓣读书.2024-07-22

汉字构形学导论.豆瓣.2024-07-22

辞源.豆瓣读书.2024-07-22

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豆瓣读书.2024-07-22

训诂方法论.豆瓣读书.2024-06-21

训诂学的知识与应用.豆瓣读书.2024-07-22

辞源(第三版).豆瓣读书.2024-06-21

《通用规范汉字表》解读.豆瓣读书.2024-06-21

古代汉语.豆瓣读书.2024-06-21

汉字构形学讲座.豆瓣读书.2024-06-21

中国文化概论.豆瓣读书.2024-06-21

汉字汉语基础.豆瓣读书.2024-06-21

训诂与训诂学.豆瓣读书.2024-06-21

《说文解字》与汉字学.豆瓣读书.2024-06-21

学苑出版社.豆瓣读书.2024-06-21

汉字学概要.豆瓣读书.2024-06-21

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来我校讲学.兰州大学.2024-07-22

文学院学术讲座——王宁教授.兰州大学新闻网.2024-07-22

王宁.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2024-07-22